管理创新对专精特新企业创新绩效的实证研究

作者: 李瑞达 王钧力 郑莉 彭迪

管理创新对专精特新企业创新绩效的实证研究0

[摘要]科技自立自强需要企业内部的体系构建与制度保障,但组织层面的管理创新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一直较为分散,试图通过管理创新切入,探讨管理创新的3个子维度(新组织结构、新流程、新实践)对专精特新企业创新绩效(创新结果绩效、创新过程绩效)的影响,阐述外部知识搜寻(搜寻深度、搜寻广度)的中介作用。通过两阶段问卷调查获取专精特新企业数据,本文发现管理创新正向影响创新绩效,其中管理创新对创新结果绩效的影响程度更大;管理创新正向影响外部知识搜寻,其中对搜寻广度的影响程度更大。外部知识搜寻“中介”了管理创新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搜寻广度的中介效应值相比搜寻深度更大。依据企业行为理论完善管理创新与外部知识搜寻之间的理论关系,为专精特新企业提高创新绩效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管理创新;外部知识搜寻;创新绩效;专精特新企业

一、 引言

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以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为目标,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指导地方聚焦工作重点,加大支持力度,引导制造业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支持制造业中小企业成长壮大1。目前,有关专精特新企业的创新绩效前因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内部因素和开放式创新两个视角。从企业内部因素来看,数字平台能力[1]、发展战略类型[2]、技术学习[3]等内部因素会通过调整资源配置结构,帮助企业实现价值共创,进而对创新绩效的实现产生显著影响;从开放式创新视角来看,相关研究已证实合作网络[4]、协同创新模式[5]、产学研联合体[6]等因素可以有效提升企业资源整合和利用效率,从而正向作用于创新绩效。然而,专精特新企业组织层面的管理创新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较少,因此本文试图探讨并实证管理创新影响创新绩效的路径和机理,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参考。

从企业内部因素而言,当前对专精特新企业创新绩效的前因研究忽视了管理创新的重要性。企业创立早期规模较小,主要通过技术创新获得竞争优势占据市场份额。但随着时间的积累与组织规模的扩大,组织的理念、制度、文化、结构、流程与实践等管理问题就会形成惯例粘性[7],限制企业的外部知识搜寻行为,阻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惯例粘性会使企业难以主动适应不断变动的外部环境,因而导致其停留在较低技术曲线的效率改进上,无法完成技术曲线的跃升[8]。

依据企业行为理论,管理创新通过削弱企业既有的行为惯性,为企业探索、搜寻、利用外部新知识打下了基础。外部知识搜寻是为了解决问题和发现机会而从事的一项活动[7]。外部知识搜寻是可以被预测和计划的,长期的搜寻活动可以形成相对稳定的搜寻路径和学习机制。然而外部知识搜寻的可预测与可计划性一直被学界忽视,导致无法全面地分析外部知识搜寻的驱动前因。学者们呼吁采取行动来解决外部知识搜寻支离破碎的理论框架[9],以改进对外部知识的创新研究[10]。最重要的一点是重新审视外部知识搜寻,探讨它的驱动因素与根本原因,即如何管理“外部知识搜寻”这一种企业行为。Martini等通过CampBike案例发现仅仅只关注外部知识搜寻对企业创新来说可能是无效的,甚至是有害的[11]。因为企业可能由于有限理性与较弱的信息处理能力,对于外部知识搜寻行为是盲目的,这无法有效提高企业自己的知识储备[12]。如何在外部知识搜寻之前就考虑到可能的问题,并为之构建指导体系,是专精特新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如何更新搜寻惯例与制度,重塑企业结构,赋能实践主体,降低以往滞后的搜寻模式,进而促进新型有效、适合企业自身的外部知识搜寻[13],这个问题直接对应的是专精特新企业的管理模式如何帮助外部知识搜寻,即本文着重探讨的“管理创新如何为外部知识搜寻行为构建标准化与制度化的指导体系”。

本文认为“管理创新”的标准化与制度化作用可以为“外部知识搜寻”行为更新指导体系,确保其有效实施搜寻行为。特别地,在企业行为视角下可以将外部知识搜寻看作一种企业行为,其受到管理创新所构建的指导体系的影响。管理创新可以通过构建标准化与制度化的体系重塑企业外部搜寻行为,而有效的外部搜寻行为能进一步获取更广泛深入的新的外部知识。因此,本文试图在企业行为理论的解释下,阐述管理创新对外部知识搜寻行为的影响,补充管理创新后果的研究,也补充管理创新与外部知识搜寻之间的理论空白。

据此,本文试图解决以下问题:第一,探讨管理创新影响专精特新企业创新绩效的机制与路径。管理创新的后果研究较少,国内学者张振刚等认为这是“重引进,轻输出”的表现[14]。已有文献多从管理创新对创新绩效的直接影响进行研究[15],这些研究识别了管理创新对创新绩效提升的重要性,却忽略了其中的中介因素。有研究探讨了管理创新与创新绩效之间的中介因素,包括技术创新[16]、技术创新能力[17]、组织文化[18]、隐性与显性知识[19]、学习能力[20]等方面,而基于企业行为理论,管理创新重构惯例为专精特新企业外部知识搜寻行为构建指导体系,进而促进创新绩效的路径少有文献探讨。基于管理创新视角,本文阐述中国专精特新企业管理创新影响创新绩效的路径,并进行了实证研究。

第二,解释管理创新如何改变外部知识搜寻行为的机理。专精特新企业对如何计划外部知识搜寻行为并不明晰[13],旧惯例无法在新时代下有效指导外部知识搜寻行为。Cyert和March[21]认为企业行为会受到企业惯例的指导,这种惯例是企业的历史延续。滞后的惯例使外部知识搜寻的效率与效果难以保障。在外部环境的变动下,旧的搜寻惯例指导的搜寻行为容易脱离实际,导致仅搜寻附近熟悉的旧知识,不断强化已有的惯性,阻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7]。基于企业行为理论,本文拟完善管理创新与外部知识搜寻之间的理论关系。管理创新的标准化与制度化作用为外部知识搜寻行为构建指导体系,确保其有效实施搜寻行为,削弱惯例粘性,降低搜寻成本,扩大搜寻广度,深化搜寻深度,提高搜寻效率。因此,本文试图解释管理创新如何改变外部搜寻行为,以提高企业获取新知识的效率与效果。

二、 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说

1. 管理创新的内涵及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管理创新第一次正式提出,是Birkinshaw等学者[22]在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上发表的论文Management Innovation。管理创新是在组织内应用新结构、新流程、新实践以及新工艺,提高管理效率与竞争优势的一种手段[15,22],即新的管理要素或要素组合引入系统中,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

尽管不同学者对管理创新的维度划分不同,但Birkinshaw,Hamel和Mol的维度划分成为管理创新研究的主要范式[22],他们将管理创新的维度分为3个方面:新组织结构、新流程、新实践[22-23]。新组织结构是指企业进行了组织结构方面的变动,通过新的权力配置与资源分配,重塑组织环境,减少协调成本,如实施M型组织结构快速响应差异化的地区与需求。新流程是指组织惯例方面的变动,通过重构惯例,并以相应的激励措施帮助落实新惯例,削弱以往的惯黏性,降低路径依赖,如宝洁(P&G)将内部创新流程改变为联合开发流程(Connect and Develop),加强了外部合作。新实践是指企业改变了组织内部门与个体的任务与职能,以新的方式进行工作,如海尔“人单合一”提高了积极性。

管理创新对创新绩效具有积极影响。邓昕才等发现管理创新会促进创新绩效[24]。张振刚等则发现管理创新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14]。国外许多学者探讨了管理创新对技术创新[16]、技术创新能力[17]、产品创新的影响[20]。例如,Polder等[25]认为产品创新需要企业结构与营销流程的变革,如安排新工作团队开发新产品,构思新的推广流程等,因此管理创新可以促进产品创新。Ozturk和Ozen则实证了管理创新对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的影响[26]。进一步地,Kafetzopoulos等[27]发现管理创新不仅对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有积极影响,还对营销创新起到关键作用。因此本文提出假设1a,1b,1c:

假设1a:新组织结构正向影响专精特新企业创新绩效。

假设1b:新流程正向影响专精特新企业创新绩效。

假设1c:新实践正向影响专精特新企业创新绩效。

2. 管理创新对外部知识搜寻的影响

管理创新可以分为新组织结构、新流程和新实践三方面的创新。

新组织结构的管理创新降低了部门间外部知识搜寻协同的沟通成本。组织的结构变化带来沟通、自主性和自行决策的变化[23]。较少的沟通成本使得从顶部到底部的信息流流畅有效,使组织充分理解为了整体组织的利益需要搜索外部哪种知识。协同的增强也使横向部门减少重复的外部知识搜寻。新组织结构的管理创新减少了对重复公共知识(如市场报告、竞争产品分析和常见技术解决方案)的搜寻,增加了搜寻广度。外部知识搜寻需要花费资源,如寻求咨询机构或大学的建议,进行市场客户、竞争对手的反馈问卷调查[28]。每个部门各自搜寻外部知识,消耗了企业整体更多的搜寻成本,新组织结构的管理创新使外部知识搜寻在搜寻效率和搜寻成本之间取得平衡。此外,部门间更多的沟通和协同会促进知识共享,整合已有的知识储备,从而拓宽外部知识搜寻的深度,增加知识透明度,减少对外部知识的过度搜寻,形成多维联动的外部知识搜寻。

新流程的管理创新在运营中增添了新元素,通过减少流程中的成本、应用新的政策和规章打破惯例粘性,以指导高效的外部知识搜寻行为,鼓励员工参加专业会议、调查市场趋势,并与学者共同创造知识[29]。例如,普华永道构建了创新空间以鼓励共同开发工作程序。在创新空间中,员工与客户展开新的对话,与学者进行经验交流,并广泛利用数字仿真和增强现实技术,深入地搜寻外部知识[29]。丰田首创单元生产的新流程管理创新,使员工在一个单元内组装整个产品。单元生产中,企业通过外部知识搜寻,从而改善整个过程并提高效率[22]。海尔重新设计了营销流程,打破了传统销售人员与消费者对接的旧惯例,该技术缩短了流程长度,加强了所有员工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30],使外部搜寻行为下沉到企业基层,这增加了企业对市场知识的搜寻广度与深度。

新实践的管理创新伴随着组织需要解决的新挑战或问题,外部知识搜寻可以成为帮助组织理解和应对这些挑战的宝贵工具[20]。企业因外部环境设置新职能,引入新设备,应用新实践模式,都需要进行外部知识搜寻,收集相关知识以了解相应的经验。新实践有利于企业搜索和学习新知识,最终导致其知识体系不断重组重构,增加进一步整合和应用的可能性[31]。新实践的管理创新增加了培训,使组织人员能够融入新的工作设计,进而吸收外部思想和知识[20]。例如,普华永道的员工在新管理模式下接受了在线学习、播客、游戏和课堂学习的结构化培训,旨在寻找新知识,包括改进的技术规范以及创新方法和流程的知识[29]。据此,本文提出假设2a,2b,2c:

假设2a:新组织结构正向影响专精特新企业的外部知识搜寻。

假设2b:新流程正向影响专精特新企业的外部知识搜寻。

假设2c:新实践正向影响专精特新企业的外部知识搜寻。

3. 外部知识搜寻的中介作用

学者们大量实证研究了外部知识搜寻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主要从知识基础观[32]、组织学习[33]、开放式创新[34]等视角进行研究。潘佳等[35]研究了外部知识搜寻对企业绩效的直接影响。Rosenkopf和Nerkar将知识基础观、组织学习结合在一起构建理论框架,研究外部知识搜寻对创新绩效的积极影响[36]。变量维度上,学者们主要使用搜寻宽度与搜寻深度进行研究[35],也有学者运用单一变量刻画外部知识搜寻[11]。Flor等发现吸收能力正向调节搜寻深度与搜寻宽度对突破式创新的积极作用[37]。Chiang和Hung使用台湾省企业创新活动的数据,分别研究了搜寻宽度和搜寻深度对突破式创新绩效和渐进式创新绩效不同的作用[38]。Sofka和Grimpe[39]研究发现,市场型搜寻与内部研发投入结合有利于创新绩效,而科学型搜寻与技术进步环境结合也有利于创新绩效。国内学者也探讨了外部知识搜寻与创新绩效的积极关系[15,40]。钟昌标等从中国情境下讨论了外部知识搜寻对渐进式和突破式创新的影响[41]。姚艳虹等则研究了元素知识搜寻和架构知识搜寻对创新绩效的影响[40]。管理创新影响外部知识搜寻的广度和深度。新的组织结构可以增加部门之间的协同效应,从而通过深入的合作和沟通提高外部知识的深度。通过密集高效的外部知识搜索行为,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知识制定技术解决方案和开展市场调研,促进创新成果。同时,新的流程为操作添加了新元素并打破了例行僵化。因此,企业可以从多样化的新领域中搜索知识,促进搜索广度,最终提升创新绩效。新实践伴随着组织需要解决的新技术挑战或生产问题,这增加对外部知识的需求,能够促进创新绩效。据此,本文提出假设3a,3b,3c: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