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R&D投入与企业创新绩效

作者: 光晖 刘颖

[摘要]数字化转型作为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落实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举措,对于加快企业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提升企业创新绩效具有重要作用。以2012—2022年1462家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基准回归模型和中介模型,对数字化转型、新质生产力和企业创新绩效三者之间关系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提升效应,且经过稳健性检验之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机制检验结果证实,R&D投入在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发挥重要中介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对国有企业、大型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绩效提升效应更强。据此,提出打造数字化商业模式,加速推动数字化转型;加大R&D投入力度,激发企业创新研发活力;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等建议。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技术创新;企业创新绩效;R&D投入

一、 引言及文献综述

作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实施者,各地政府在着力稳定经济基本盘、全力打造新经济增长极、持续提高企业创新绩效层面扮演着重要角色[1]。2022年8月,科技部、财务部印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方案(2022—2023年)》指出,要“聚焦企业创新能力关键环节,突出问题导向,强化精准施策,加大激励力度,优化创新服务,提振发展信心”1。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2。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强调要“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积极支持企业创新发展”3,为提高企业创新绩效提供了专业理论指导。一般来说,企业发展具有高风险、高投入、周期长等特性[2],易受外部环境变化影响。而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有效适应外部环境变化,通过实时引入大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技术,有效完善新型研发市场和业务模式,增强创新研发能力,进而提升创新绩效。同时,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催生出更多发展机会与潜力,营造良好创新研发氛围,不断激发内部创新研发积极性,以更加理性的思维开展技术导向型创新研发活动,提高创新绩效。此外,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化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企业加大算力平台、工业软件等“硬科技”R&D投入力度,深化技术改革,强化数字赋能,提升企业创新研发能力,从而提升企业创新绩效。是以,深入探究数字化转型、R&D投入与企业创新绩效三者关系,对于全面提高企业创新绩效、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目前,学术界关于数字化转型、R&D投入与企业创新绩效的相关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相关研究。宋佳宁等[3]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强化效应,其中对东部地区制造业企业、非国有制造业企业与高技术制造业企业的强化效应更为显著。温科等[4]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提高企业创新绩效水平,且对东部地区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效应更为显著。曲永义等[5]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有效增强企业创新绩效,且环境不确定性、供应链集中度在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余东华等[6]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提升作用,对数字化水平高、股权集中度高的企业的创新绩效提升效果更强。任阳军等[7]研究结果证实,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提升民营能源企业创新绩效,且数字化转型对东部地区企业、大型企业和新能源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作用更强。第二,数字化转型与R&D投入关系的相关研究。王昱等[8]研究发现,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有效加强R&D投入力度,对非国有企业、营业收入增长率较高企业和中西部地区企业R&D投入力度的影响效应更强。袁玎等[9]研究结论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有效加大R&D投入力度,对非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R&D投入的促进作用更强。董松柯等[10]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有效提升企业R&D投入水平,且重点通过提高供应链开放水平、缓解信息不对称和降低交易成本等方式,提升企业R&D投入水平。第三,R&D投入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相关研究。杜雯秦等[11]研究结果显示,R&D投入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具有先促、后抑、再促的“N”型关联特征。王羲等[12]研究结果表明,R&D投入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胡伟等[13]研究认为,R&D投入持续加深能够有效提升企业创新绩效水平,且对创业板企业、处于政策顺周期企业和高治理水平企业创新绩效的强化作用更显著。阳镇等[14]研究发现,R&D投入能够有效促进企业创新绩效,且R&D投入对中小企业、非出口企业和市场发育度低企业创新绩效的促进效应更强。

综上所述,学术界关于数字化转型、R&D投入与企业创新绩效两者间的关系已展开了丰富研究,但未将三者同时纳入统一框架进行深入分析。相较于现有研究成果,本文创新贡献可能体现在如下几方面:第一,深入探究数字化转型、R&D投入与企业创新绩效三者间的理论关系,以补充现有理论研究空白。第二,在已有研究前提下,以2012—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将数字化转型、R&D投入与企业创新绩效纳入同一研究框架,实证检验三者之间关系,为提高企业创新绩效提供决策参考。第三,深入剖析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异质性特征,以期为各地区采取差异化举措提高企业创新绩效提供有益借鉴。

二、 研究假设

1. 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创新绩效的直接影响

数字化转型是企业运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数字技术,革新内部核心业务和价值创造模式的高层次转型[15]。数字化转型具备高度渗透性与关联性特征,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体现在多个层面。第一,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一方面,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有效革新生产方式,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快速融入发展环节,实现流程自动化与专业化,强化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进而促进创新绩效提升。另一方面,企业数字化转型作为技术资本投入的变革形式之一,不仅能在企业中形成当期技术创新发展优势,而且可以提高长期资本积累水平,强化技术创新能力,提高自动化创新效率,为创新绩效水平提升提供技术导向。第二,健全数字人才集聚机制。众多学者强调,加强数字化转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多方健全“智造”数字人才集聚机制,是全方位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的重要基础[16-17]。一是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深度融合数字技术与职业技能培训,推动“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创新模式实施,健全数字人才集聚机制,提高数字人才创新竞争优势,助推创新绩效提升。二是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助于完善5G、北斗培训系统等数字基础设施[18],强化数字人才创新竞争意识,加快培育智能建造、智慧育人引领性新业态新模式,为健全数字人才集聚机制、保持创新发展优势提供基础保障,最大化提高创新绩效。第三,革新企业生产流程。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推动内部技术、业务、资本等资源配置创新升级,创建开放式创新管理平台,持续革新生产流程[19],提高数字化创新服务水平,进而促使创新绩效提升。与此同时,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有效健全“1+3+N”云服务创新体系,打造轻量化、易部署的云端化创新软件产品,加快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环节向云端创新迁移,持续革新生产流程,提升创新绩效。据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提升效应。

2. R&D投入的中介传导影响

一般而言,R&D投入在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发挥重要中介作用。一方面,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有效加大R&D投入力度。其一,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助于创新完善数智化政策管理系统,强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宣传解读能力,提升创新研发积极性,从而加大R&D投入力度[20]。其二,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快速释放发展新动能,树立多主体协同研发意识,促使高校、科研机构等参与主体实现跨界合作与研发资源共享,提升自主创新研发能力,持续加大R&D投入力度。其三,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助于高效收集和分析市场海量研发数据,更好洞察市场研发需求和消费者行为[21],积极探索新产品研发方向与使用功能,拓宽研发领域与实践范围,针对性加大产品R&D投入力度。另一方面,R&D投入力度加大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创新绩效。一是R&D投入力度加大能够最大化助力企业建立创新发展体系,增强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合作与交流机会,加快创新知识积累与流动,推动企业实现优质创新,进而提升企业创新绩效。二是R&D投入力度加大能够促使企业在研发过程中加快知识产权和高新技术积累,有效提高企业产品生产质量[22],在获取更多市场销售机会的同时,助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绩效。三是R&D投入力度持续加大有助于激发企业研发活力,提高产品及衍生产品服务的技术复杂度,持续优化科研创新环境,提高企业员工科技创新积极性,最大化提高企业创新绩效。据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2:数字化转型重点通过加大R&D投入力度,进而显著推动企业创新绩效提升。

三、 样本变量与实证模型

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基于数据可获得性,本文以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初始研究样本,时间跨度为2012—2022年,系统分析数字化转型、R&D投入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并对数据作以下处理:首先,剔除ST和*ST的公司;其次,剔除金融行业样本;最后,剔除部分数据缺失的样本,最终得到1462家上市公司的16082个样本观察值。其中,数据主要来自国泰安数据库、CNRDS数据库、上市公司年报及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在此基础上,对相关变量开展对数化处理,以减少异常值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2. 变量选取

(1)被解释变量:企业创新绩效([innovation])。基于数据的可得性,本文借鉴李霁友[23]的研究方法,使用经对数化处理的企业专利授权数量表征企业创新绩效。

(2)核心解释变量:数字化转型([dcg])。数字化转型是借助数字化技术推动企业传统业务改造升级的过程,也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企业实现新型商业模式的高层次转型。基于此,本文借鉴范家瑛等[24]研究方法,通过Python技术爬取巨潮资讯网上市公司年报中出现的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化转型的相关关键词频次展开汇总与统计,最终得到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水平。并且,为减少数据的误差,对总频数加1取自然对数。

(3)中介变量:R&D投入([rd])。本文借鉴李双燕等[25]研究成果,使用对数化处理后的企业研发投入资金占企业总资产比重展开测度。

(4)控制变量:为保证数据的科学性与准确性,本文借鉴学术界研究方法[26-27],对以下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变量进行控制:(1)总资产收益率([roa])以总资产收益率以净利润占平均资产总额比重表征;(2)资产负债率([lev])以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之比衡量;(3)企业规模([size])使用企业期末总资产额刻画;(4)上市年限([listage])以企业上市起至2022年的年限测度;(5)股权集中度([shareio])采用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衡量。

3. 模型构建

(1)基准回归模型

基于前文理论假设分析,本文实证甄别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基准回归模型设定如下:

[innovationit=β0+β1dcgit+βXit+μt+λi+εit] (1)

式(1)中,下标[i]、[t]分别表示企业与年份,[innovationit]表示企业创新绩效;[dcgit]表示数字化转型;[Xit]代表一系列控制变量,包括总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企业规模、上市年限、股权集中度;[μt]表示时间固定效应;[λi]表示企业固定效应;[β0]、[β1]、[β]均表示待估计系数;[εit]表示随机扰动项。

(2)中介效应模型

为检验数字化转型影响共同富裕的过程中R&D投入的间接作用,本文在公式(1)的基础上,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具体模型如下:

[rdit=α0+α1dcgit+αXit+μt+λi+εit]  (2)

[innovationit=δ0+δ1dcgit+δ2rdit+δXit+μt+λi+εit]  (3)

式(2)(3)中,[rdit]表示中介变量,即R&D投入;[α0]、[α1]、[α]与[δ0]、[δ1]、[δ2]、[δ]表示待估计系数;其他变量含义与式(1)一致。

4. 描述性统计结果及分析

本文对企业创新绩效、数字化转型、R&D投入及控制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详细结果如表1所示。其中,企业创新绩效最大值与最小值分别为0.845,0.155,均值为0.500,标准差为1.675,说明不同企业间的创新绩效发展水平具有明显差异性。数字化转型最大值与最小值分别为0.496、0.051,均值为0.273,标准差为0.823,表明各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处于初期发展阶段。R&D投入最大值与最小值分别为0.961、0.154,均值为0.557,标准差为0.168,意味着我国各企业研发投入差异较为明显。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