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环境规制、绿色技术创新与制造业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作者: 谢琨 徐晓玲
[摘要]当制造业粗放式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环境规制与绿色技术创新就成为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的重要出路。选取2011—2020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以多维固定效应模型和交互效应模型作为实证方法对绿色技术创新和双重环境规制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效应如何影响制造业企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第一,正式环境规制与非正式环境规制作为企业发展的外部约束对制造业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消极影响,同时绿色技术创新能够显著提升制造业企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第二,正式环境规制和非正式环境规制能够配合绿色技术创新,共同激励制造业企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一步分析双重环境规制与绿色技术创新之间的交互效应发现,三者之间的有效配合能够有力推动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且三者之间的关系存在行业异质性。据此,为环境规制的合理使用以及制造业企业发展策略提供政策建议。
[关键词]双重环境规制;绿色技术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制造业;交互效应
一、 引言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制造业强国,反观过去的发展,粗放式的生产模式带来制造业繁荣发展的华丽表象,而资源浪费与环境压力骤增的问题却也逐渐凸显。并且,“大而不强”的困境使得制造业可能面临“未强先衰”[1]的风险。2021年3月,“十四五”规划中指出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通过完善政策体系和坚持创新驱动,助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发展1。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就是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即改变以往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产出的粗放式发展模式,追求更加低碳、低消耗、低投入、高产出的绿色发展模式2。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若没有环境规制的外部约束,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很难会自主进行绿色转型。而绿色技术创新的出现,成为解决企业转型难的重要因素。绿色技术创新作为能够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新型技术创新形式,是企业应对环境规制和提升自身生产率的核心动力。如何利用环境规制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进行协调配合提升制造业企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当前制造业绿色转型的重要议题。基于此,本文着重讨论环境规制、绿色技术创新与制造业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得出的结论对制定和优化环境规制政策和制造业企业发展政策从而助力制造业摆脱转型困境具有重要意义。
二、 文献综述
1. 双重环境规制与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国内外直接研究双重环境规制与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文章较少,但研究环境规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文章相对丰富。一部分研究集中于探究环境规制强度变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是否具有影响,此类研究大致分为3种流派:第一种,环境规制能够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2-3]。这类观点的支撑理论是“波特假说”[4],即适当的环境规制使得企业在受到外部压力时能够激发企业的内生动力从而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也就是指环境规制所产生的“补偿效应”[5]。第二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会受到环境规制的约束。这类观点受传统古典经济学的思想影响,认为环境规制的实施会带来生产投入减少[6]、非生产性活动增加[7]、生产成本增加[8]等影响,从而导致原有生产率丢失。第三种,环境规制的绿色生产率效应具有不确定性。一开始有学者认为环境规制作用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效果微乎其微[9],后来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环境规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呈现非线性的特征关系[10]。另一部分研究则是从环境规制的不同类型作为切入点,即将环境规制划分为命令控制型、市场激励型以及公众参与型3个类别进行研究。主要结论是环境规制的不同政策工具所产生的绿色生产率效应之间互有不同之处[11-12]。
2. 绿色技术创新与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现有文献中大多数是从绿色技术创新与企业自身竞争力视角进行研究。从绿色技术创新本质来看,绿色技术创新主要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生产技术的绿色化革新以及产品的绿色化革新,而这两者都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竞争力[13],助推企业向着绿色发展方向前进。从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果来看,绿色技术创新能够帮助企业压低生产成本[14]、提升企业绩效[15]以及在不降低经济效益的情况下带动绿色工业产品的生产[16],即在保证生产率不降低的前提下提升企业的绿色绩效。同时,绿色技术创新作为技术创新的一部分,有学者指出,由于企业对于创新研发的投入是有限的,绿色技术创新会对其他技术创新产生挤出效应[17],从而使整体技术创新的发展滞后,进而阻碍企业绿色转型的脚步[18]。
3. 环境规制、绿色技术创新与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在已有的相关文献里,大多是将绿色技术创新作为环境规制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中介路径来进行分析[19-21],讨论环境规制与绿色技术创新如何配合激励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较少。从企业自身来说,绿色技术创新能够增强环境规制的绿色转型效应[22],适度的环境规制也能有效促进企业自主进行绿色技术创新[23],两者相辅相成、相互激励配合,共同促进企业绿色转型。
梳理以上文献发现,同时研究双重环境规制、绿色技术创新和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较少,三者之间的关系尚未有明确定论。并且,现有研究中少有讨论双重环境规制与绿色技术创新之间如何协同配合从而对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影响。为此,本文将双重环境规制、绿色技术创新和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纳入同一个理论框架中,深入讨论三者之间的关系,选取微观层面的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并构建多维固定效应模型和交互项模型对双重环境规制与绿色技术创新的激励配合影响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根据所得出的结论为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三、 理论分析与假设
1. 双重环境规制与制造业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以及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环境规制的实施是必然之举。环境规制本质来说是对企业生产的一种约束。具体而言,一方面,当开始实施环境规制时,企业为了应付环境规制的约束,首先会选择减少产量从而达到减排的目的,即此时企业更加倾向于“末端治理”。另一方面,即使企业的目的确实是为了降低粗放式生产所带来的负外部性,但企业的技术研发需要时间,前期的环境治理只能是在末端投入治理非期望产出的资金。此外,在市场消费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企业被动的应对环境规制的场景是:企业要在保证产量不变的情况下进行清洁生产,必然要用可再生能源替代不可再生能源,其结果可能是成本的直线上升。因为清洁能源的成本远高于非清洁能源的成本,并且利用清洁能源投入生产所需设备和技术远不如原始生产方式所需技术成熟,故企业生产成本上升的同时生产效率也会下降。
另外,环境规制的实施主体不同对企业的影响也会不同。当环境规制的实施主体是政府时,其规制手段大致为设定企业排污标准或者收取排污费用,这类限制企业排污的制约手段通常被称为正式环境规制。正式环境规制具有政策性与规制性,是企业必须要达到的硬性规定。为了达到正式环境规制的要求,企业要投入清洁生产的设备和购置绿色型生产原料,即若要保持原有生产率的代价是生产成本的大幅上升。这种情况下,企业利润与竞争力也会随着下降,剧增的成本同样会挤占企业对于技术创新的投入,更加不利于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若当企业抱有侥幸心理消极应对正式环境规制,不改变原有的生产方式,必然会受到政府的处罚,被责令停产整改,这样不仅增加了企业的沉没成本,还会对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产生负面影响。当环境规制的实施主体是社会公众时,其规制手段主要是通过群众与污染企业谈判、上访、曝光企业非法排污等方式对企业的粗放式生产施加社会舆论压力,从而对企业产生约束,这类发挥群众力量的制约手段被称为非正式环境规制。从非正式环境规制发挥作用的方式来看,污染企业在社会公众的监督下,必须要投入企业大量人力、物力去处理已经造成的环境污染,并赔偿受企业污染困扰的民众以安抚民众情绪。此外,在非正式环境规制下,挽回企业受损信誉需要在公关部门加大投入,从而间接导致企业规制成本的上升。非正式环境规制对污染是零容忍的,受损的企业信誉和社会形象必然会降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与市场份额,最终导致企业效益的下滑,不利于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据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a:正式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负面影响。
H1b:非正式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负面影响。
2. 绿色技术创新与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由熊彼特创新理论可知,技术创新作为不断促进经济增长的内生因素,同时由于技术创新的先进性对产业结构具有“先破后立”的作用,故而技术创新同样是产业转型的内生动力。产业转型本身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先有企业实现绿色转型,再到点连成线、线连成片,最终实现整个产业的绿色转型。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环境治理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出,传统的技术创新范围中也逐渐演化出绿色技术创新。当今,制造业企业主要采取的是更新清洁生产设备、更新绿色工艺和引进排污处理机器等生产源头绿色治理措施,还包括绿色产品生产等进行绿色创新。绿色技术创新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生产所带来的污染成本,更能帮助企业在原有的市场基础上争取到新增的绿色消费市场份额。同时政府在企业绿色创新方面也会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降低企业的边际成本,促进企业加速向绿色转型发展。
H2:绿色技术创新对制造业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促进作用。
3. 双重环境规制与绿色技术创新协调配合影响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当企业生产不受环境规制约束时,企业只生产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不考虑其他因素。但当环境规制出现,强制性政策标准以及消费市场发生变化,企业为达到相关标准以及把握市场转变时机会自主进行绿色技术创新。并且,如果没有绿色技术创新,那么环境规制的最终效果只能是企业对非期望产出的末端治理,这种情况不仅是非可持续性的,也会阻碍企业绿色转型的进程。对于正式环境规制来说,规制监管下的企业需要通过改进生产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和降低污染,进行清洁生产。对于非正式环境规制来说,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民众对绿色产品的消费偏好就会增多,企业在做生产决策时就会考虑市场的变化,而这些都离不开绿色技术的创新与使用。相对而言,正是因为企业进行绿色技术革新并将其使用于日常生产中,才在降低企业排污成本的同时帮助企业从绿色消费市场获利。究其根本,环境规制约束了企业生产只是表象,实现经济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才是实施环境规制的本质,而绿色技术创新就是能够帮助环境规制展现本质的“显性剂”。
由上文分析可知,环境规制主要通过引起企业成本变化从而影响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属于对企业的外部刺激。而绿色技术创新作为企业绿色转型的内生因素,其与环境规制影响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机理有所不同。并且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是“创新补偿”与“遵循成本”之间的博弈,这就使得双重环境规制与绿色技术创新之间可能出现配合不协调的状态,从而对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作用不明显,甚至会降低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而当两者不能协调配合时,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可能就不显著甚至产生消极影响。据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3a:正式环境规制能够与绿色技术创新激励配合提高企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H3b:正式环境规制与绿色技术创新配合不足时,无法促进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H3c:非正式环境规制能够与绿色技术创新激励配合提高企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H3d:非正式环境规制与绿色技术创新配合不足时,无法促进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四、 模型设定与变量数据
1. 模型设定
首先,本文借鉴了申烁等[24]的研究思路,通过构建多维面板固定效应模型验证双重环境规制、绿色技术创新对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模型设定如下:
[GTFPit=β0+β1ERpit+β2INERpit+β3GTit+βnControlit+ηp+ηt+εpit] (1)
式(1)中,GTFPit表示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ERpit与INERpit表示企业在行业(地区)p内各时期所受到的正式环境规制与非正式环境规制。GTit表示各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水平。Controlit代表各个控制变量的合集。[ηp]和[ηt]分别表示行业(地区)效应以及时间效应。ɛ表示随机扰动项。
其次,为了验证双重环境规制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协调配合对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本文参考孙海波等[22]的研究构建了面板交互效应模型,具体模型形式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