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网络动态性对企业双元创新绩效的影响: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

作者: 王韵

知识网络动态性对企业双元创新绩效的影响: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0

[摘要]知识网络动态性能够为企业带来外部异质性创新资源,对企业双元创新绩效具有重要影响。以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面板模型实证分析知识网络动态性对企业双元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知识网络动态性与企业双元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知识网络动态性企业双元创新绩效的影响表现出高质量化特征,对于探索式创新绩效的影响效果大于利用式创新绩效。合作网络结构洞与政府创新补贴均能够正向调节知识网络动态性与企业双元创新绩效的关系。此外,知识网络动态性对市场化高水平地区、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非国有企业双元创新绩效的影响更显著。未来,应搭建企业创新知识网络、积极落实差异化创新策略、强化外部资源支持效能,促进企业双元创新绩效提升。

[关键词]知识网络;创新绩效;双元创新;合作网络结构洞;政府创新补贴

一、 引言

伴随国民经济转入高质量发展轨道,企业创新成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4月,我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创新指数达到198.02,同比涨幅达到27.73%1。但当前,我国企业自主创新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尤其是高端产业中智能传感器、芯片制造等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依然突出[1]。为此,我国立足全局高度作出战略统筹部署。2022年8月,财政部与科技部联合印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方案(2022—2023年)》,提出到2023年底,创新要素加速向企业集聚,各类企业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2;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大力支持独角兽、专精特新“小巨人”、人工智能初创企业积极参与产业场景创新,加快实现业务成长3。随后,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4,对加快推动企业创新提出了新要求。

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企业主要承担满足市场需求的应用研究职责,通过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应用创造经济效益。基于此,创新绩效成为考量企业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效的重要指标[2]。尤其在双元理论下,企业利用式与探索式双元创新活动受到各界关注。知识网络作为企业开展双元创新活动的基础性资源,在提升企业双元创新绩效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知识资源交互过程中,知识网络的扩张、趋稳等动态性发展有助于隐性知识和高质量信息交换,增强企业间互动频率与互惠程度,为企业双元创新绩效提升带来新优势[3]。基于此,本文以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考察知识网络动态性对企业双元创新绩效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从合作网络结构洞、政府创新补贴视角作进一步分析。与已有研究相比,本文的创新性在于以下几点:第一,以知识网络动态性为切入点,考察企业双元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拓展深化企业创新相关的社会网络研究。第二,研究在切入视角和内容上具备一定创新性,对于搭建企业创新知识网络、推动企业突破创新发展“孤岛”困境、建设科技强国具有重要现实价值与理论意义。

二、 相关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1. 相关文献回顾与梳理

企业双元创新涵盖两种创新方式,一是利用现有资源进行产品与服务创新升级,二是脱离已有技术轨道开展的创新活动。大多学者关注企业双元创新的影响因素。李柏洲等[4]认为,知识惯性能够显著促进企业渐进式创新,对突破式创新具有显著倒“U”型作用。田善武等[5]提出,制度多重性对领先企业双元创新的演化路径具有重要影响。朱瑾等[6]从组织、领导与资源三维视角切入,研究发现在线品牌社群的自组织结构是企业双元创新的必要条件。蒋英兵等[7]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双元创新的投入水平,对探索式创新投入的影响强于开发式创新投入。陈劲等[8]研究提出,政府采购能够显著驱动企业双元创新,对于探索式创新的影响更加显著。梁杰等[9]认为,多类型伙伴研发合作是影响企业双元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不同类型合作伙伴对双元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存在差异性。蔡建新等[10]研究发现,产学研合作的广度能够有效促进利用式与探索式双元创新绩效提升,但产学研合作深度仅能够促进企业探索式创新绩效提升。

大量文献表明,知识网络在协同创新网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刘芸等[11]提出组织声誉能够促进创新绩效提升,知识共享与知识转移在其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郑小勇[12]认为,知识网络密度与集团渐进性产品创新能力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对集团突破性产品创新能力具有倒“U”型影响。赵炎等[13]发现,企业网络闭合对企业创新绩效起倒“U”型影响,知识多样性会弱化该作用效果。张红娟等[14]提出,外部研发合作有利于企业创新绩效提升,而企业内部知识网络会影响外部研发合作的作用效果。刘嘉明等[15]研究提出,企业在知识网络中的位置与企业创新紧密相关,占据桥梁位置有助于专利创新数量提升,占据中心性位置利于专利创新质量提升。上述研究表明知识网络对企业创新具有重要影响。但是现有文献大多研究静态知识网络对于企业创新的影响,忽略了知识网络动态性变化可能产生的作用效果,对于知识网络动态性在不同类型企业创新中的作用机制如何、是否会受到知识网络嵌入位置的影响等问题探讨较浅,未提供大样本的实证研究证据。

2. 知识网络动态性与企业双元创新绩效

知识网络是指由各种信息、人力等资源构成的复杂网络关系,能够通过知识创造和转移促进新知识利用,进而达成知识积累与应用目的。本质而言,知识网络动态性是知识资源动态转移的过程,包括知识网络稳定性与知识网络扩张性[16]。从知识基础观理论来看,知识网络是企业有效落实知识管理的重要媒介与工具,亦是知识传播与创造的最主要载体,其动态性变化能够促进知识在企业内外部传播与转移,利于双元创新绩效提升。知识网络动态性演变为企业间知识传播提供了良好平台与途径,将众多企业不同知识资源汇聚,促使企业不断获取和内化其他伙伴企业的知识资源,并通过交流互动创造新的知识。这能够有效增加企业知识存量,促进双元创新绩效稳步提升。

基于组织双元理论,企业双元创新可划分为利用式创新与探索式创新。短期而言,知识网络动态性发展能够促进知识资源在网络中的流动,促使企业在扩充现有知识资源库同时,针对现有产品与服务进行优化和创新,促使利用式创新绩效不断提升。长期而言,知识网络动态性变化促使大量隐性知识在企业间传播,有效推动企业开展探索式创新,继而提升探索式创新绩效。具言之,知识网络动态性发展有助于企业间人才进行非正式、经常性沟通,促进隐性知识共享,利于全新的创意与知识产生,推动企业技术突破式创新,进而提升探索式创新绩效。综上,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知识网络动态性可有效促进企业双元创新绩效提升。

3. 调节机制分析

企业在开展双元创新活动过程中,会通过与外界互动形成复杂的合作网络。在合作网络中占据优势位置的企业在知识获取与转移中更具优势,尤其是占据合作网络结构洞的企业,拥有更多获取、交换新知识资源的机会与资源控制优势[17],利于开展双元创新活动。一方面,占据合作网络结构洞位置的企业能够快速识别和获取知识网络动态性发展过程中非冗余、异质性知识资源,加快自身对于外部知识资源的内化与应用,进而有效提升自身上元创新绩效。另一方面,占据合作网络结构洞的企业思维范式约束更少,在知识网络动态性演变过程中更倾向于降低自身锁定效应与路径依赖风险,能够深度挖掘自身知识库资源[18],进行知识重组,提升双元创新绩效。据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合作网络结构洞在知识网络动态性与企业双元创新绩效之间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政府创新补贴是企业双元创新绩效提升的重要因素,能够强化知识网络动态性对企业双元创新绩效的作用效果。第一,政府创新补贴能够有效补充企业创新资源,缓解企业内源融资压力[19]。在政府创新补贴加持下,知识网络动态性带来的大量外部知识被企业快速转化和应用于双元创新活动中,增加创新产出,促进双元创新绩效提升。第二,政府创新补贴具有信号传递效应,能够向市场释放隐形的“政府认证”信号,在一定程度上弥合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信息鸿沟,帮助企业获取更多外部创新资源。由此,知识网络动态性带来的知识溢出效应得到进一步强化,助推企业创新绩效不断提升。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3:政府创新补贴在知识网络动态性与企业双元创新绩效之间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三、 研究设计与变量说明

1.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本文选取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初始样本。为提升研究的准确性和严谨性,对初始样本进行以下筛选与处理:第一,剔除ST、PT样本企业,以及变量数据缺失严重的企业。第二,鉴于行业特殊性,剔除金融类上市企业和房地产类上市企业。第三,为避免极端值对研究结果造成影响,对变量数据采取1%缩尾处理。经过筛选和处理,最终获得13752个观测数据。样本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Wind数据库、万得数据库、国泰安数据库以及CSMAR数据库,部分变量数据借助网络爬虫技术进行获取。

2. 变量定义

企业双元创新绩效([Din])。结合样本数据特征与已有研究[20],本文以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申请数量衡量利用式创新绩效([xij]);以发明专利申请数量衡量探索式创新绩效([Exi])。基于上述两个代理指标,借助熵权法综合测算得到企业双元创新绩效。

知识网络动态性([Know])。根据企业专利申请中ICP的共同出现信息搭建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以专利前四位IPC分类号表征知识元素,判别知识元素是否关联。若两个四位IPC分类号出现在同一专利中,则表明知识元素具有关联性,将其记作知识网络中边,即ICP组合。本文采用5年时间窗口,以[t]到[t]-1年专利申请信息构建企业第[t]年知识网络,计算知识网络动态性。首先,对企业[t]-1年和[t]年的ICP组合进行对比,统计第[t]年企业IPC组合数量,将其作为分子。其次,统计企业[t]-1年和[t]年不重复的IPC组合数量,将其作为分母。最后,计算企业第[t]年的知识网络动态性,计算公式为[Knowit]=1-(第[t]年企业知识网络IPC组合数量/[t]-1年和[t]年不重复的IPC组合数量)。知识网络动态性取值范围为0 —1,取值越接近1,表明企业对知识元素组合运用的方式变化越大,知识网络动态性越高。

合作网络结构洞([Hc])。借助杨蕙馨等[21]的研究,本文以结构洞限制度为代理变量,衡量企业合作网络结构洞,计算方法为[Hc=jPij+qPiqPqj2] 。式(1)中,节点[i]与[j]为邻接节点;[q]为节点[i]与[j]的共同邻接节点;[Piq]和[Pqj]分别表征节点[q]在[i]和[j]的邻接节点中所占权重。

政府创新补贴([Ginn])。政府创新补贴是政府给予企业创新的资金补贴、奖励和资助等多种经济扶持。参考石军伟等[22]的研究,本文借助“关键词搜索”方法对政府补贴范围加以明确,继而获得政府创新补贴的变量数据。

控制变量。考虑到企业双元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本文选取如下控制变量:(1)企业规模([Size]),以企业总资产的对数值衡量。(2)资本密集度([Catsl]),以企业总资产与总人数比值衡量。(3)盈利能力([Pro]),以企业净利润的对数值表征。(4)企业年龄([Age]),以企业被调查年份(2020)与成立年份差值衡量企业年龄。(5)资产负债率([Ratio]),以总负债与企业总资产的比值进行衡量。(6)股权集中度([Contl]),以上市企业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加以衡量。(7)企业成长性([Grow]),以上市企业营收增长率进行衡量。(8)金融市场化环境([Fmark]),以企业获得的金融贷款与金融机构新增贷款比值衡量。(9)研发投入([RD]),以企业年末研发投入与营收的比值进行衡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