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听书”专栏选题研究

作者: 闫星

“得到听书”专栏选题研究0

摘要:“得到”是罗振宇和他的团队精心打磨出来的一个互联网知识服务平台。得到APP从最初的“罗辑思维”音频,逐渐扩展到“课程”“听书”“电子书”“图书”等专栏产品。“得到听书”专栏自2017年上线以来,已经为超过3600余本书籍制作书稿,生产超过2000多小时的音频节目,累计为4900万终身学习用户提供知识服务。本文通过介绍“得到听书”的生产流程,从选题环节进行探究,分析其选题特征,最后总结出如何做好选题。

关键词:得到听书 罗振宇 知识服务 音频 终身学习者

2015年,得到APP正式上线,这是罗振宇和他的团队精心打磨出来的一个知识服务产品,定位于为终身学习者提供高效知识服务,包括课程、讲座、听书等多种形式的音频内容,并获得了市场的认可与成功。得到从最初的“罗辑思维”音频,逐渐扩展到“课程”“听书”“电子书”“图书”等专栏产品。“得到听书”专栏(以下简称“得到听书”)2017年上线,不管一本书有多少页,听书团队都能把书中的精髓提炼成20—30分钟的内容提供给听众。截至2024年4月底,“得到听书”已经为超过3600余本书籍制作书稿,生产超过2000多小时的音频节目,累计为4900万终身学习用户提供知识服务。该专栏不仅获得了听众深厚的信用资源,还在知识服务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值得对其生产流程、选题要求等进行深入研究。

“得到听书”的生产流程

在众多的用户之中,或许有一部分不愿循规蹈矩的人,他们希望挑战、敢于体验、盼望收获更多的知识。“得到听书”就是为这类用户群体服务的一个平台,不仅为用户搜罗各种好书,还为用户甄别值得了解的知识。“得到听书”能够在8小时之外,为听众构建一个丰沛的精神世界。

选书与读书。“得到听书”每年为听众解读365本书。“得到听书”的工作人员想要真正地选择出精品图书,必须与书籍进行“碰撞”。他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去书店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类书籍,认真翻阅和解读。“得到听书”的工作人员在读书的时候,想象的是读者面对这本书时,什么时候会有情绪变化,什么时候会有共鸣,什么时候会有共情。他们必须带着充满“人情味”的温度读书与表达,最后形成与听众的连接。例如,选书环节分为经典书目和新书,选择经典书时需考量该作品的不可替代性,如在某些学科领域享有地位的经典书籍的研究成果已经过时,则优先选择更加前沿的作品进行解读;选择新书时要考虑其在同一主题书籍中的新颖度、文本可读性以及与用户的贴近度。“得到听书”以每天更新一本书,从书中为听众找到有用的看法、想法、办法,让听众在书中找到解决人生难题的钥匙。

产品运营。“得到听书”产品的运营,是经过各个工序的协同努力完成的结果。“得到听书”作者在完成每一本书的解读之后,需要运营团队进行推广。“得到听书”探索出了新用户享有7本书免费试听的权限,以及后续的“会员+点播”的收费模式。得到会员可将单本听书分享给20个好友,可以一对一发送,也可以直接生成分享图分享到朋友圈自助领取。分享图的内容为听书的金句与原书梗概,是天然的社交货币。会员通过分享能够为自身的好学形象加分,收获优越感和存在感,而且微信内的分享属于强关系的熟人社交,拥有信任背书的内容更容易被接受和尝试。“得到听书”同时会策划线上的主题活动,利用书籍的长尾效应网罗一批受众并为他们提供对话和互动的平台,成为平台、内容、听众彼此依存的内在动力。这种互动因子也扩散到线下,每周一次更新的《文明之旅》节目,会邀请各地的听众组成看片团,一起收看节目,体验民俗活动。用户在“看”与“被看”的互动中,获得存在感,构建沉浸感,享受氛围感。

“得到听书”的选题要求

在“得到听书”众多的书籍中,有一类书籍是属于“基石”级别,如《庄子》《周易》《社会契约论》和康德的“三大批判”等。第二类书籍是属于“镇馆之宝”,如《时间简史》《思考,快与慢》《思维模型》等。第三类书籍是时代之下的前沿书籍,内容涵盖AI前沿、生物工程等。“听书”以这三类书籍为主,其他领域书籍为辅,精挑细选,从作者、编辑、审核、到总编,层层把关书籍的细节,把内容打造成最适合用户的方式并呈现出来,形成最舒适的产品体验。

人文关怀。“听书”栏目作者在选书过程中,会特别注重书籍本身的情感价值和温度。他们倾向于选择那些能够触动人心、引发共鸣的书籍。这些书籍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人生哲理。通过解读这些书籍,“得到听书”能够带领用户走进一个充满情感与温度的世界。而“听书”的讲述者往往具有出色的情感表达能力。他们通过声音、语调、节奏等元素的运用,将书籍中的情感元素生动地传递给听众。在讲述过程中,讲述者会融入自己的情感和理解,使解读更具感染力和温度。这种情感化的讲述方式,能让听众迅速进入到书中的内容里,感受到书中的情感与温度。“听书”栏目作者还注重与用户的互动与分享,他们鼓励用户在听完解读后,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这种互动方式不仅能够增强用户的参与感和归属感,还能够促进用户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共鸣。通过分享和讨论,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书籍中的情感元素,感受其中的温度。“听书”栏目作者在选择书籍时,也会考虑书籍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他们深知,每一本书都承载着特定的历史和文化信息,而这些信息对于听众来说,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通过解读这些书籍,“听书”栏目不仅能够带领听众走进一个充满情感与温度的世界,还能够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不同时代、不同文化的魅力。

实用性。“听书”栏目作者首先会选择能够为用户提供实际帮助或启发思考的书籍,如商业管理、心理学、历史、科学领域中的经典著作或新近的热门作品,并根据用户的反馈和需求,选择用户最关心、最需要了解的话题和书籍进行解读,以确保选题贴近用户实际。“听书”栏目作者不仅要解读书籍的核心思想,还要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为用户提供具体、可行的建议和方法,帮助用户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同时,针对用户面临的现实问题,“得到听书”会选择相关书籍进行解读,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思路,帮助用户解决问题,并不断更新用户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同时,在为用户提供可行的建议和方法时,“听书”栏目作者还会注重引导用户进行思考和反思。他们鼓励用户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并反思自己在实践中的得失和经验教训。通过这种方式,“听书”栏目不仅能够帮助用户提升知识和技能,还能够促进用户的个人成长和发展。

时效性。“得到听书”与多家出版社保持密切合作,获取最新出版的书籍资源,并快速进行解读和上线,确保用户能够第一时间听到新书的内容。“得到听书”不断更新和完善自己的选题库,根据市场变化和用户需求,及时调整和补充选题,以保持选题的时效性和新鲜感。除此之外,还建立用户反馈机制,及时收集用户对选题时效性的意见和建议,并根据反馈进行调整和优化,以确保选题更加贴近用户需求和时代潮流。例如,对《脉动大湾:国家超级地下调水工程纪实》一书的解读就体现出非常强的时效性。该选题聚焦于国家超级地下调水工程,这是近年来国家在水资源调配方面的重大举措。“得到听书”及时推出相关书籍的解读,使用户能够第一时间了解这一国家级工程的背景、意义和影响。在解读新书和热点话题时,“得到听书”不仅注重内容的准确性和深度,还注重形式的创新和多样性。通过采用多种讲述方式和技巧,如访谈、对话等,以丰富用户的听觉体验,并引导用户从不同角度思考和理解书籍和话题。

“得到听书”的选题落实

得到作为一个知识服务平台,做好选题对于吸引听众和保持用户黏性至关重要。“听书”在选题方面的出色表现,得益于其专业的作者团队和独特的选题策略。他们不仅紧随社会热点话题,找出人类的共性需求作为选题,而且会通过数据分析、用户调研等,深入了解听众的需求和痛点。除此之外,“得到听书”还探索出一条全新的选题路径,并付诸实践。

侧重专业化内容生产。“听书”产品以专职作者的PGC(专业内容生产)为主,特约外协作者和“得到听书”其他部门同事为辅的PUGC(专家生产内容)的生产模式。其内容团队包括专职作者、主编、审稿员、转述师、声音导演和外协作者,构建一个分工明确,高度协同的生产体系。例如,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的罗翔教授曾受邀解读过法学类专著《论犯罪与刑罚》一书。“听书”每件产品的生产,全程都需要5道工序和平均203小时,经历选书、读书、写稿、编辑、审核、录音、准备物料、产品上架8个步骤,标准严苛。“听书”作者在写说书稿的过程中,必须具有对象感,即想象用户坐在对面,以便为用户提供良好的听觉体验。每一个书稿经过转述和创新性的写作,在还原书籍精华的基础上,增加一定的外部视角和个人视角,提供超出书籍本身的知识增量。

邀请知名专家携手解读书籍。“得到听书”邀请行业专家、学者进行咨询和交流,获取专业意见和建议,提升选题的专业性和深度。“得到听书”就是通过一本书,为用户组织一场宴会。宴会的参与者有读者、作者、解读者,甚至还有专业学者。例如,当讲解莫言的《丰乳肥臀》这本书时,就邀请到了文学评论家朱伟老师进行解读。他是莫言几十年的编辑加挚友,是最了解莫言的人,书稿里一字一句推敲的过程、上百万读者给出的反馈、莫言在几十年中的成长和蜕变,都沉淀在朱伟老师的解读稿里。所以,“得到听书”讲解后的书籍,呈现给听众的是一个盛大的朋友圈聚会。听众不仅在其中获得知识,而且也有惊喜。“得到听书”还专门邀请计算机科学家吴军老师,为听众解读商业与科技类的书籍。此外,还有上海译文出版社副总编辑黄昱宁、物理学博士万维钢、金融学博士香帅、资深电视人李南南等老师加入,成为“得到听书”的常驻嘉宾。

突出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个性化设计。“得到听书”产品在功能设置上推出了三倍音量的设置,可以帮助年轻人在嘈杂的通勤环境中隔绝噪音影响,沉浸式体验“听书”内容。该功能对听力逐渐退化的老年人也十分友好。在价值延伸上,“得到听书”配套音频推出讲解文稿及彩绘思维导图,集知识性、实用性和趣味性于一体,辅助用户理解和回顾重点内容;在情感体验上,“得到听书”中每一本的讲解都会有一句“恭喜你,又听完了一本书”,让用户更有满足感和获得感。“得到听书”根据用户的听书历史和偏好,为用户推荐符合其口味的书籍,进而提升用户的满意度。同时,用户还可以在得到APP内搜索电子书内的任意关键词,快速定位到自己需要的具体内容进行阅读。

结语

“得到听书”作为一种新兴的知识获取方式,以其便捷性、丰富性和互动性受到了广大听众的认可和喜爱。在得到APP,你能找到和自己一样,热爱知识又志同道合的人。百家讲坛的蒋爱花老师在2024年对“得到听书”评价说:“倏忽之间,得到听书已经陪伴大家7年时间了,得到听书团队是一群高学历与高活力兼备的团体,执着源于心中的热爱,专业始于读书人的坚持,让我们共同见证听书持续攀升的影响力与传播力,期待下一个7年,甚至是70年。”“得到听书”栏目选题研究的意义,不仅展示了得到听书在推动文化与知识传播方面的积极作用,还助力了阅读的推广与创新。

作者系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社科分社社长

参考文献

[1]知乎. 得到App产品体验报告:知识就在得到[EB/OL]. (2021-12-05) [2024-12-20].https://zhuanlan.zhihu.com/p/57873086.

[2]金融界. 得到App「每天听本书」上线三周年,幕后团队畅聊四种阅读视角[EB/OL]. (2020-08-27) [2024-12-20].https://www.163.com/dy/article/FL1E541E0519QIKK.html.

[3]部娜. 耳朵经济时代听书阅读推广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以得到APP听书为例[J]. 发展, 2022(09).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