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叔湘先生治学的启示:编辑应筑牢语言文字根基
作者: 祁雪芬 盖新亮 张洪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1904年出生于江苏省丹阳市,1998年离世,享年93岁。吕叔湘先生70多年来孜孜不倦地从事语言教学和语言研究,涉及一般语言学、汉语研究、文字改革、语文教学、写作和文风、词典编纂、古籍整理等广泛的领域。他曾经从业于开明书店、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出版社、中国语文杂志社,其编辑履历和出版交往为我们留存了许多审读作品。
辽宁教育出版社的《吕叔湘全集》,堪称编辑出版学的知识宝库。正如《辞海》中对“编辑”和“出版”两个条目简明扼要的概括,都离不开关键词“审读”二字。书刊审读,对于全局把握、具体加工乃至质量检查、修订再出新,具有重要作用。
叶圣陶去世后,吕叔湘撰文《怀念圣陶先生》,追忆48年师友交情,感念叶老道德文章。他两次提及自己1952年兼任人教社副总编辑时“照料初中汉语课本编辑工作”“认真审读”“好好审读”的经历。
60年前的学生胡绳为吕叔湘老师致九十华诞祝词时提及其研究特点,多次说到先生发现问题、看出问题的功夫。吕叔湘审读印记,正如跟随他50年的老学生张志公先生总结并奉赠给各位共勉的治学之本:严、实。
于名篇琐屑细微处发现问题
1983年4期《出版工作》,吕叔湘撰文《整理古籍的第一关》,开门见山亮观点,标点是整理古籍的第一关。“严格意义的‘整理’只包括三种工作:标点,校勘,注释。”他在近两万字的长文中,将与同事全面检查标点本《资治通鉴》的标点问题予以分析,选取132个例子,分为30个方面的错误,反复寻绎。比如点断错误以致张冠李戴一节,举了15个例句,引文上溢、下溢、不足与中断之误,不明地理、物理、制度、词义、文体之误,其中因为不明制度而造成的错误,文中列举10处。2014年,傅璇琮、程毅中受访谈及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古籍整理工作。傅璇琮回忆此事始末,言及吕先生挑出的错误,中华书局基本上照改了。《语文杂记》中的《标点四则》,吕叔湘举例标点之误,造成读不通、从中看出意思相反等弊病,如何更优最好,成了牵系他的课题。
吕叔湘审读领域涉猎广泛,巨细不遗。《半截儿成语》作为短札,举大报名刊两处用半截儿成语出毛病的例子。1981年《读报杂记》一文说到成语使用两忌:一忌任意滥用,使自己的文章变成“百衲本”;二忌胡乱篡改,使成语不成为成语。抗战中吕叔湘编选《笔记文选读》,分析宋元之际周密《武林旧事》中的《观潮》一文指出,“如在指掌”,从注解到讨论,“用成语稍一不慎即有斯弊”,“其实此等疵类,虽名家亦所不免”。
《不要以今律古》,吕叔湘从《诗经鉴赏集》一页中两个错误入手,韵母当成韵尾,以现代读音标注两千多年前的诗歌韵脚,呼吁现代人要注意了解音韵学知识。《起复繁体字也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由《人民日报》海外版繁体字使用错误引发出忡忡忧心。
吕叔湘在1958年读了《红日》这部小说很受感动之余,发现了词语重复、形容不恰当、生造双音词等情况,写就《文章“通病”举例》一文与大家分享。以《读书》杂志为代表的三联书店出版物,吕叔湘晚年为之付出了大量精力。沈昌文在《阁楼人语》《也无风雨也无晴》《师承集》等个人著作中深情回忆吕先生与之交流的既往经历,“往事几回供怅惘,著书天地欲如何?”严厉的批评,诚挚的鼓励,亲切的关怀,几乎每一期刊物出版后都寄来信件,一期《读书》挑出五六处词语毛病;“他不只指出错失,还不断表扬佳作”。沈昌文晚年策划完成吕先生全集,也算是未入门弟子对私淑师长的一份文字回报吧。
呼吁提高编辑、创作的语文功力
问题意识凝结着思考方向,怀疑态度和纠治精神互为表里,治错原则方法与缜密批判思维相生相克,吕叔湘的审读意见为学术未来指出了选择进路。他从20世纪50年代投身语言规范化工作,呼吁使其变成一个社会运动,群策群力来完成这个光荣任务。到40年后仍然关注两种不健康现象背后留恋古文、歆羡外文的心理。作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委员,吕叔湘针对编辑方针和稿件情况发表了不少精辟见解,如文体方面应有统一的风格,统一为一家之言;行文要去掉古味、洋味;等等。吕叔湘80岁时,别的实质性职务都辞了,只留下语文出版社社长这个职务,就是为了让优秀的语言学成果得到出版,促进语言学的发展。他请人审读挑错,收回报废、质量不好的图书;对自己的著作,吕先生则是广征意见,严苛以求。 1979年、1980年曾两度致信苏培成教授,感谢指出《语法修辞讲话》新旧版本问题,修改后赶制勘误表送到了出版社。
1982年《读书》第二期《错字小议》中,吕叔湘全文结束时呼吁“让所有写稿子的、编稿子的、排字的、校对的,乃至于广大读者,联合起来,向错字宣战!并且把号召变成行动!” 1985年与上海教育出版社编辑座谈时谈及编辑的修养,吕叔湘为称职编辑提出了三方面条件,最后一条是“要有创造力,又要有批评力”。“批评力指什么?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善于挑毛病。”
1992年在中国语文报刊协会成立大会讲话时,他首先指出:“我们现在看的书面语言,问题不少。小至于写错别字,大至于篇章结构,语句不通,让人不知所云,甚至废话连篇等。”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语文常谈》最末一篇《语言的地面上坎坷不平》中,吕叔湘即呼吁作者、听者、读者竭力把话说清楚,不要等人家反复推敲。用心体会,不望文生义,不断章取义,不以辞害意。
“学好语文是学好一切的根本。”先生哲思睿语,堪称编辑出版学十二字箴言。
作者单位:辽宁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