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新季”开展新生阅读活动实践与思考

作者: 刘芬

“迎新季”开展新生阅读活动实践与思考0

摘要:基于大一新生群体的阅读现状和心理特点,本文分析了图书馆在“迎新季”适时引导新生利用图书馆形成长期阅读习惯的重要意义,并对如何正确引导新生的阅读兴趣和方向提出了相应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迎新季”  大一新生  阅读推广  高校图书馆

阅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图书馆的核心工作之一。[1]大一新生是高校图书馆每年新接纳的新读者,是一个对大学校园充满新鲜感的群体,正处于青少年向成年的转变期,面临着生活方式变化、心理重塑、学习方式转型等问题[2],已然成为图书馆重点关注和引导的阅读推广服务群体。“阅读是不能强迫的,但阅读是可以渲染与蔓延的。”[3]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参与“迎新季”新生学习活动中,长效坚持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培养大一新生提升阅读素养。

大一新生阅读现状与特点

多数大一新生入学伊始都会信心满满,有较强的阅读饥饿感和求知欲,希望能博览群书。[4]而且他们刚经历了应试学习阶段,受网络游戏影响小,步入高校后课余时间又可以自主支配,阅读时间较多,但他们在阅读习惯上通常没有计划,存在盲目性、消遣性、浅尝性等特点。[5]通过实证调研发现,普通高校本科生在校四年利用图书馆的情况呈逐年下降趋势(如图1)。

大一新生入馆比例较高,对图书馆充满向往和好奇,并乐于体验,但对如何利用好图书馆、看什么书、应获取哪些资源,却感到迷茫和未知,此时需要图书馆积极干预并加以引导,深入了解大一新生阅读兴趣和特点,在“迎新季”呵护好他们的好奇心,多渠道、多途径激发其阅读意愿,培养其阅读习惯,进而养成终身学习习惯。

正确引导新生阅读兴趣和方向

图书馆积极参与迎新活动是培养新生阅读兴趣的恰当时机。新生报到是新生进入高校校园生活的第一步,此时对一切都感到新鲜,同时也感到陌生。高校图书馆可在校园选择多个位置“摆摊设点”,如广场、食堂、宿舍等人流密集处,以热情、周到的服务让新生对图书馆有一个初步认识,也为接下来的入馆教育做好铺垫。

图书馆迎新点的设计要有书香特色。迎新点除配备电脑、桌椅等现场必备物品外,还应在设计上更注重书香特色,做到大气而不俗气,低调却能留住新生的脚步。如将图书馆大楼按比例缩小,保持外墙风格,设计成一个移动小书屋作为迎新摊位;或是根据学校特色制作阅读推广活动标语牌;也可以设计一个海报,用简明扼要的标语告诉新生,大学四年养成阅读习惯可以有哪些收获。

推介新生阅读书目。图书馆可以依据新生阅读心理和阅读特点,更新新生阅读书目清单。书目清单可由图书馆牵头,联合相关学院和职能部门,搜集、更新新生适读书目清单,邀请专家学者及学校图工委机构遴选把关,提高推介书目质量。新生阅读书目需平衡经典性、特色性、趣味性等特点,并标注图书馆藏地和索书号,做好图书查找指引工作。新生书目清单可在迎新现场发放给新生,同时,在遵循新生意愿的基础上,完成新生读者阅读倾向问卷调查,了解新生的阅读喜好并进行分类,让后期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更具有针对性。

完善新生邮箱等联系信息。读者联系信息可以在迎新活动中及时录入更新。新生正确联系方式的获取对图书馆今后开展读者个性化“点对点”服务不可或缺。当前多数高校都使用“校园一卡通”,图书馆只需要从一卡通中心同步数据,即完成读者数据库的建立,但同步的信息中除姓名、性别、学号等关键信息之外,尚有许多细项信息并不完整,且有不少新生留存的电子邮箱信息是高中阶段家长的邮箱。因此,更新完善读者的联系信息是图书馆开展主动阅读推广服务的必要前提,有助于图书馆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服务,如适读书目推送、电子资源推介、预约书到馆通知、推荐购书入藏通知、催还通知、阅读意向调查、活动通知、个性化资源推荐与分享等。图书馆向读者邮箱主动实现点对点信息推送,有利于增强读者黏性。

引导新生关注图书馆服务平台。图书馆多种服务平台二维码在迎新活动中应予以展示,如微信公众号、订阅号、微博等,鼓励新生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成为高校图书馆与读者交流互动最常使用的媒体平台,新生关注后可以实时接收图书馆发布的最新服务活动和资源推送信息。有调查数据说明,新生在迎新现场对图书馆提出的扫码关注要求一般都会欣然接受,新媒体关注率要高于图书馆没有参与迎新活动的往年数据。[6]

布置馆内迎新场景吸引新生入馆。图书馆通过开展迎新活动吸引读者入馆打卡,如制作新生阅读指南手册,装饰迎新签名墙、留言板,播放迎新电影,设立新生阅读区等。新生指南手册可在迎新现场分发给新生,新生指南在微信公众号、网站等媒体平台同步发布,大部分新生会在报到到军训开始的空档期翻阅指南手册或通过公众号查阅指南内容。这有助于指引新生了解和利用图书馆,提升读者阅读兴趣,养成读者积极的阅读习惯。

培养新生阅读兴趣的举措

注意面对新生的态度和服务细节。面对处在陌生环境中求学的新生,图书馆员和志愿者须用耐心、热情、亲切、和蔼的态度增强新生的归属感。协同其他迎新组织解决新生学习和生活需求,在新生完成各项信息采集后赠送小礼品(如小桌板、雨伞等实用礼品);设计校园引导牌,制作校园三维地图,吸引新生在图书馆迎新点前驻足停留;一些外省新生来校路程较远,甚至在夜里才能到达校园,图书馆迎新点可安排专人轮流坚守岗位,为夜晚到来的新生留一盏灯。用真诚的态度、暖心的服务和同理心为新生多考虑,也是图书馆认真做好阅读推广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如香港大学图书馆会在迎新期间通宵开放自休室,为远道而来的新生和家长提供临时的休息地。[7]

组织社团和志愿者积极参与迎新阅读活动。和学校相关社团如各种阅读类社团等合作。社团成员对图书馆会有更深入的了解,可组织社团成员和志愿者为新生答疑解惑,并为新生提供各种力所能及的帮助。同时,培养骨干力量,使其发挥“传帮带”作用,如几个志愿者一组,负责几个班级,迎新后期继续长期跟进和吸引新生亲近图书馆。图书馆也可组建各种阅读类社团,定期开展各种阅读类活动和阅读指导,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达到稳定新生阅读兴趣的目的。

坚持长期个性化信息推送和互动交流。为达到培养和稳定读者阅读兴趣的效果,图书馆必须做到持之以恒,切忌“三分钟热度”,迎新活动只是开始,图书馆除开展好新生入馆教育、读书月等经典活动外,更要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对读者阅读兴趣的引导和浸润。依据新生问卷调查结果,定期向读者推送馆藏纸质和电子资源,并依据读者的阅读兴趣开展多种内容和形式的讲座和活动,组建多个阅读类团队,并通过短信和邮箱通知读者,而不只通过微信平台发送。因为读者不一定主动及时阅读公众号信息,但收到的短信和邮件一般都会打开查看。

在主动信息推送之余,图书馆还应注重与读者保持互动和交流,通过意见箱、留言板、邮件、电话、面谈等多种途径和形式倾听读者的想法和心声。大一新生的兴趣常常是在阅读和游戏之间摇摆,图书馆有责任引导新生较快地走出初入大学校园时的阅读迷茫阶段,帮助新生减少网络游戏时间,爱上阅读。

注重图书馆员专业素养建设。图书馆学家蒋永福先生提出的图书馆服务文化的三大要素,即读者满意、人文关怀、馆员素养[8],成为图书馆人长期以来的遵循和坚守。图书馆向读者展示贴心的人文关怀以及专业的馆员素养,最终都是为了达到读者满意的目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的设施设备得到更新换代,服务手段多样。因此,只有不断加强图书馆服务队伍建设,加强馆员专业技能与专业素养的建设,深挖读者需求并匹配以恰当的阅读内容,影响读者的感觉和行为,营造和谐的人文氛围,才能使读者真实地感受到在图书馆“学海无涯”,体会到求知的满足感。同时也使图书馆更具有魅力和吸引力,馆员更具有服务的动力和成就感。

结语

任何时间开始阅读都值得鼓励,但在新生面临阅读、游戏或其他短期利益诱惑的选择而感到困惑时,图书馆应积极作为,将阅读推广活动尽早介入。这有助于及时唤醒新生阅读意识、引导新生阅读兴趣、培养并巩固终身阅读习惯。同时,阅读推广活动也履行了图书馆针对新生阅读成长的教育职能。在新生对新环境、新生活感到敏感、压抑、焦虑的时候,阅读可以起到很好的注意力转移和精神疏导作用。阅读对新生树立奋斗目标、构建人际关系、形成学习方法、涵养健康心灵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作者系广州航海学院图书馆助理馆员

参考文献

[1]秦疏影.高校图书馆针对入学新生的阅读推广调查与分析——以北京农学院为例[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5,33(6):91-96.

[2]杜昊,施晓莹.高校图书馆新生推荐书目体系构建研究——基于我国“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的调研[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2(11):69-74.

[3]张春峰,丁玉东,石伟铂.基于市场细分的大一新生阅读推广研究——以燕山大学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6,60(08):68-72.

[4]何晓岩.高校图书馆新生阅读推广服务的现状与思考[J].山西青年,2023(13):157-159.

[5]要薇.基于目标设定的新生阅读推广工作探索——保定学院图书馆《新生季阅读心愿卡》案例分析[J].河北科技图苑,2020,33(05):62-64.

[6]潘琳晔.阅读推广视角下高校新生入馆教育的路径探索——以常州工学院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为例[J].办公室业务,2021(10):95-96.

[7]赵之咏.以新生为校园阅读推广重点抓手——以台湾东华大学图书馆读者服务为中心[J].图书馆,2016(12):39-43.

[8]蒋永福,李集.论图书馆服务文化的三大要素[J].图书与情报,2003(05):9-11.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