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经典阅读滋润儿童内心世界
作者: 曹莉莉
2023年3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其中“典耀中华”主题读书行动尤其引人注目,旨在引导青少年儿童热爱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这一方案明确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阅读定位为基础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强调其在培养儿童深厚的民族情感和文化认同感中的关键作用。为响应这一行动,笔者所在学校积极整合资源,创设了一系列与中华传统经典相关的阅读活动。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文化生活,增强了其文化自信和审美能力,为滋养儿童内心生活提供了新的思路。
精选适龄经典文本,培养儿童深度阅读兴趣
精选适合儿童阅读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文本是培养他们深度阅读兴趣的关键。适龄的经典作品能够帮助孩子在阅读中找到乐趣,增进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对低年级学生,可以设计“中国民间故事”系列,如将《聪明的顽石》《猴子捞月》等生动有趣的故事编入阅读材料,这些故事通常情节简单明了,带有浓郁的民间色彩,易于孩子理解并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对于中年级的学生,可以选择“中国古代寓言”系列,如《庄子》中的“庄周梦蝶”,《韩非子》中的“井蛙之见”,这些作品能够引导孩子们思考人生,理解道理。对于高年级学生,可以推荐“中国古诗文精选”系列。例如,从《诗经》选择《关雎》,从《唐诗三百首》中挑选李白的《静夜思》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这些诗歌不仅语言优美,而且蕴含丰富的历史和文化知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在设计阅读内容时,要确保文本的语言和内容与学生的年龄相适应,避免过于复杂的古文使学生感到挫败。同时,教师应通过讲解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增强阅读体验。
引入科学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科学的阅读方法能够增强儿童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的效率,并滋润其内心世界。对于《论语》一类的言论型书目,可以采用“问题导向法”。在阅读前,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关于孔子教育思想的问题,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寻找答案。例如,教师可以问:“仁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的?”学生在阅读《论语·里仁》时,专注于寻找与“仁”相关的言论和行为。这样不仅有助于提升阅读的目的性,也有助于加深对孔子思想的理解。对于《山海经》等带有插图的书目,适合使用“图像辅助法”。由于《山海经》中包含大量的神话生物和奇特地理,教师可以准备相关的图像资料,如古代绘画和现代插图,帮助学生在阅读时更好地想象和理解文本内容。通过图像的辅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古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阅读体验更加生动有趣。教师可以利用“角色扮演法”来带领学生阅读《红楼梦》等小说类经典书目,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如贾宝玉或林黛玉,然后根据书中的情节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模拟角色的语言和情感,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同时也能够增强自我表达的能力和文学素养。在中华传统经典的阅读中,学生能够不断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文化理解,进而让中华经典的智慧滋润其内心世界。
明确家、校、生各自角色,促进主动学习
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的阅读,可以促进儿童对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的主动学习和内心世界的发展。教师在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的教学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教师需要明确设定清晰的学习目标和框架,引导学生理解经典文本的深层意义。教师还需要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如视频、图片等,使抽象的古典文本内容更加形象化,更易于学生理解。对于学生而言,他们的角色是主动的参与者和实践者。应该鼓励学生去主动阅读和研究传统经典,运用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自行探索更多相关内容。
家庭、学校、学生应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儿童的主动阅读。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向家长介绍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鼓励家长在家中也参与到孩子的经典阅读中,如共读活动或者家庭讨论会等。家长的积极参与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也能帮助家长本身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华传统文化,共同营造有利于儿童成长的文化氛围。在教师、学生、家长的共同作用下,更有效地促进儿童在阅读中华传统经典时的主动学习,让这些经典真正成为滋养他们内心世界的甘露。
设计多样化阅读活动,激发创造力与想象力
设计多样化阅读活动是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经典阅读深入儿童内心世界的重要策略,它能有效激发儿童的创造力与想象力。笔者所在学校设计了以下三种阅读活动。第一,“角色扮演”活动。在这项活动中,学生可以选择《西游记》中的角色进行扮演,通过穿戴相应的服装和使用道具来复现经典故事场景。例如,学生扮演孙悟空时,可以模仿他的语言和动作,试图理解其背后的情感与动机。学生在角色扮演中能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促进情感的共鸣和创造性表达的能力。第二,“创意绘画”活动。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聊斋志异》中的故事,然后用绘画来表达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感受。学生可以自由发挥,用不同的颜色和风格绘制故事中的主要场景或角色,例如,画出狐狸精的神秘或者画出聂小倩的悲伤。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视觉艺术表达个人对文本的独到见解,同时增强了艺术审美和创造力。第三,“故事创作”活动。在这项活动中,学生可以在阅读《山海经》的基础上,创作自己的神话故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定故事背景,构思人物和情节,并将其编写成短篇故事。学生可以尝试将传统元素与现代思维结合,如设想如果古代神话生物出现在现代社会会发生什么故事。活动中,学生运用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写作技能,同时也能深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
合理规划阅读时间和空间,保持阅读动力
在规划阅读时间时,要考虑到儿童的日常生活节奏和精力分配。例如,可以选择在学校的课余时间或家庭的周末早晨安排阅读活动,这时儿童通常较为放松,更能集中注意力享受阅读。同时,每次阅读的时间不宜过长,以15~30分钟为宜,确保儿童能在不感到疲劳的情况下完成阅读,从而保持阅读的新鲜感和兴趣。
至于阅读空间的安排,应创建一个安静、舒适且光线适宜的阅读环境,可以在学校图书馆或班级角落设立一个专门的阅读角,布置以传统文化元素为主题的装饰,如挂上水墨画、放置中国结等,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此外,家庭中也可以设立一个专用的阅读区域,配备适当的阅读灯和舒适的阅读椅,以吸引儿童在家中主动阅读。还要学会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电子书籍或相关的教育软件,也可以为儿童提供更加便捷的阅读方式。通过平板电脑或电子阅读器等设备,儿童可以随时随地接触到丰富的中华经典文献。电子阅读尤其适合动手能力强且对电子产品感兴趣的儿童。便捷、高效的阅读方式能够帮助他们在阅读中获得更深层次的文化理解和情感体验,从而真正让中华传统经典阅读成为滋养他们内心世界的源泉。
结语
阅读不仅能丰富儿童的知识视野,更有助于滋养他们的心灵,培养坚韧的品格。我们需要精选与儿童年龄相匹配的经典文本,引入科学的阅读方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理规划阅读时间和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来提高阅读效率,帮助儿童在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的熏陶下健康成长,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