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儿童文学译本阅读推广服务研究
作者: 宋青
摘要:公共图书馆馆藏的外国文学经典译本众多、版本繁杂,这对读者挑选译本增加了难度。针对这种现象,广州图书馆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了“选对译本,读好书”系列线上活动。文章阐述了2020—2023年该系列活动的过程和对该活动的思考,以期对公共图书馆开展同类阅读推广活动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图书馆 儿童文学 译本 阅读推广
文学经典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也是人类心灵最美好的滋育者。加拿大学者李利安·H.史密斯在她的《欢欣岁月》中提到:“童年宝贵,孩子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接纳平庸。”她认为,儿童时期的阅读选择是未来阅读的基础,一个人孩童时期在阅读中的收获和沉淀,将累积转化成为成人的一部分。[1]因此,教师、家长、图书馆员等,要尽可能为儿童提供经典的文学作品。在我国公共图书馆的馆藏中,外国儿童文学图书是一个重要的馆藏类别,尤其是创作年代久远、受欢迎程度较高的儿童文学经典,其译本资源通常非常丰富。有学者认为,优秀的儿童文学译本应当“为儿童而译”,关注儿童的需求,翻译的内容要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认知水平、审美情趣。[2]但庞大的馆藏量、繁多的版本数,在一定程度上都增加了读者挑选外国儿童文学译本的难度。
目前,国内公共图书馆针对外国儿童文学开展的阅读推广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学术研究也较多,但专门针对译本的阅读推广服务和研究则较少。仅有无锡图书馆曾媛曾在2021年发表过《公共图书馆对外国儿童文学名著汉译本版本的选择策略研究》[3],文中就英国儿童文学经典《柳林风声》的馆藏译本选择作了深入的探讨,但并未涉及相关的阅读推广实践。本文仅以2020—2023年“广图少儿”的33期“选对译本,读好书”线上活动为例,谈谈公共图书馆在推广经典外国儿童文学译本方面的实践与思考。
公共图书馆开展外国儿童文学译本活动的背景
新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的“精细化”。随着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公共图书馆开通新媒体服务已经成为常态。新媒体平台具有覆盖面广、即时性强、互动性强等优势,使得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方式更加精细化。2014年,广州图书馆开通官方微信服务号,读者逐渐可以在微信上实现在线注册、绑定、续借、书目检索等功能。2016年1月,广州图书馆为儿童与青少年专门开通了“广图少儿”微信订阅号,由少儿馆员撰稿和运营,为图书馆线上服务的精细化提供了可能。
经典儿童文学馆藏资源的优势和馆员获取多种译本的便利性,也使得“选对译本,读好书”系列活动成为可能。截至2023年10月,广州图书馆中小学生文学艺术图书区共有儿童文学类图书9万余种,合计42万余册,其中外国儿童文学类图书12.4万余册。2020年3月,该馆策划了第一期“选对译本,读好书”线上活动,通过微信订阅号的“留言”“投票”“点赞”“转发”等互动功能完成和读者的互动,灵活又及时的反馈帮助馆员调整活动方式,不断验证优质译本的挑选原则。
外国儿童文学译本“选择难”。首先,外国儿童文学经典名著出版年份早,译本版本繁杂。同一名著在不同时期由不同的译者翻译,同一译者翻译的作品在不同出版社出版也形成不同的版本。如《海底两万里》《柳林风声》《爱丽丝漫游奇境》《木偶奇遇记》《小妇人》……这些经典的儿童文学名著初版的历史悠久,在过去100多年里不断有译者进行翻译并将其介绍到中国。当代读者在图书馆借阅这些作品时,面对众多版本的译本常常出现“选择困难症”,不知道应该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译本。在广州图书馆官网检索《小王子》一书,结果显示有405条对应书目,搜索“著者”为“圣埃克苏佩里”的有204条之多。其次,经典外国儿童文学作品还存在大量改编版,增加了读者挑选译本的难度。为适应不同年龄儿童的阅读需求,出版社有时会对外国儿童文学作品加以改编,如删减大段描述性、思考性的字句,只保留故事情节,或者增加拼音、插图、注释等。这些译本的封面上一般会标注“改编版”“改写版”“删减版”“简译本”“拼音版”“青少版”“编译版”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读者挑选译本增加了障碍。
广州图书馆“选对译本,读好书”线上活动实践
活动过程:读者可线上参与互动。2020年3月11日,“广图少儿”微信订阅号发布了第一期“选对译本,读好书”活动推文:《选对译本,读好书|〈柳林风声〉,你最爱哪个译本?》。三年间,“选对译本,读好书”先后针对《小王子》《绿野仙踪》《格列佛游记》《鲁滨逊漂流记》《海底两万里》等33部外国儿童文学名著开展了线上对比活动。其中,25部名著的创作语言为英语,8部名著的原版语言是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荷兰语。
具体活动流程:馆员从图书馆的馆藏中找到经典文献的外文原版,展示该作品的部分原版段落;依据“信、达、雅”的翻译三原则,馆员从馆藏译本中选择4—5个优质译本,在微信推文中展示它们对同一段落的翻译文本,进行线上对比;读者根据自己的偏好为自己喜欢的译本线上投票,并在微信留言区参与讨论;微信投票时间持续6个月,每年或每两年公布一次“选对译本,读好书”最受读者喜爱的儿童文学译本榜单,从而形成更大范围的传播(如图1)。
活动发现:挑选优质译本的策略。2020—2023年,“选对译本,读好书”关于33部外国儿童文学名著译本线上对比活动共展示了168个译本,累计收到读者投票895次,读者留言286条,从而筛选出33个最受读者喜爱的名著译本。根据读者的投票结果,馆员从“最受读者喜爱的儿童文学译本榜单”中得出了几点研究结论。
一是相较于各类改编版的外国儿童文学,全译本因为能还原名著的美感而更受欢迎,投票中97%的读者认为全译本更好。
二是70%以上的读者更偏好知名译者的作品。
三是最受欢迎的译本中,42%的读者选择了专做外国文学翻译的5家权威出版社的译本。
四是受欢迎的多人合译本,仅在短篇小说合集的对比中更有优势,对于完整的长篇小说,单译本读起来前后更一致、更流畅。
五是对于非英语原著的译本,直译本和二次转译本受读者欢迎的程度基本持平(50%)。
在上述五种变量的横向比较中,影响读者选择某个译本的最重要变量是“知名译者”。通过上述结论,可以为读者大致提供一种选择外国儿童文学名著译本的策略:首先,选择“全译本”;其次,长篇小说首选“单译本”;再次,挑选“知名译者”的译本;最后,选择“权威出版社”的译本。具体选择某外国儿童文学名著的优质译本策略如图2所示。
活动效果。广州图书馆“选对译本,读好书”线上活动效果明显,具体呈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即时效果:推动经典文献的馆藏借阅。经过数据统计研究发现,“选对译本,读好书”线上活动推出后,既提高了“最受读者欢迎”的优质译本的借阅量,也提高了活动展示的所有译本的整体借阅量。一是读者的借阅行为受到了馆藏复本量的限制,文献的借阅和回架需要一个周期,如广州图书馆当前的最长借阅期限为84天(疫情期间延长至120天),当“最受读者欢迎”的译本复本量无法满足读者的即时借阅需求时,读者会倾向于选择活动中的其他译本,从而造成了活动展示的所有译本的借阅量的提高。对图书馆而言,这也从整体上提升了读者对儿童文学经典文献的借阅量。
长期效果:互联网“长尾效应”带来的持续影响。“选对译本,读好书”是依托微信推送完成的线上活动,微信推送的数据是读者参与活动的情况反映。一般而言,在推文发布后的一周内,阅读量、投票量、留言量会达到“峰值”,随着时间的推移,阅读数据会慢慢回落。然而,“选对译本,读好书”的实际阅读数据却因为“标签”功能,在发布一周后,呈现出了阅读数据的“长尾效应”。
学者克里斯·安德森认为,网络时代是关注“长尾”、发挥“长尾”效应的时代。互联网新媒体时代,读者可以使用“标签”功能在公众号里面搜索,或通过最新推文链接到“标签”历史页面,从而获得简易信息聚合RSS推送的文献及关联信息,这样的检索方式使得“选对译本,读好书”推荐的译本渐渐成为“长尾”的馆藏文献。[4]因为“标签”的存在,“选对译本,读好书”在推文发布的一周后,阅读量、投票量、评论量并不会完全消失,而是呈现出一种互联网“长尾”现象,保持着阅读数据的缓慢增长,如图3所示。
作为公共图书馆的新媒体线上活动,“选对译本,读好书”推送的是经典文学作品的译本挑选与甄别,内容可读性强、时效性强,读者有反复阅读的需求,因此阅读数据增长也比一般的推文更持久。在文学经典的魅力和微信“标签”功能的加持下,最终呈现出了互联网“长尾效应”。
公共图书馆开展外国儿童文学译本活动的意义
满足儿童读者的阅读需求和增强阅读能力。首先,“选对译本,读好书”活动自上线以来,通过互动积累了一批外国儿童文学作品的优质译本,除了33个投票选出的“最受读者欢迎的译本”外,其他在微信推文中呈现的100多个经典文献译本也是质量上乘的备选译本,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少年儿童读者的咨询借阅需求。其次,活动还通过新媒体展示了经典儿童文学作品的不同译法,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了文学语言的张力,拓展了阅读的层次,提升了读者精读文本的能力。此外,通过活动向读者提供了挑选优质译本的策略,能够帮助读者在借阅经典文学作品时甄别、对比,根据自己的阅读喜好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文学译本。
强化公共图书馆的微观主题服务能力。首先,“选对译本,读好书”活动筛选出的优质译本帮助了馆员应对读者的日常咨询,为读者借阅文献提供专业的导读服务;将优质译本做成经典文献书目推荐、宣传册等,还可以提升馆藏经典文献的利用率。其次,通过活动提升了馆员和读者对优质译本的认知,从而推动图书馆采编部门对外国儿童文学优质译本的采购,加强公共图书馆的馆藏经典文献资源建设。此外,“选对译本,读好书”开创了一种新的图书馆对外服务的形式。借助馆藏译本资源丰富的优势,制作优质的内容与读者线上互动,是公共图书馆在新媒体时代提供专业化服务的一种尝试。自2020年推出活动以来,“选对译本,读好书”系列推文陆续被中小学校、图书馆同行等微信号转载,将服务覆盖到更多读者,对公共图书馆而言也是专业化服务的一种创新。
公共图书馆开展外国儿童文学译本活动的可借鉴经验
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互动作用,提升译本阅读活动的趣味性。5G时代,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也应当与时俱进,因此,这就要求馆员在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的基础上,开展译本阅读活动。译本活动的译文对比环节,属于阅读中的“精读”,内容偏深度,如果采用线下活动的方式,容易产生枯燥无趣感,不易吸引读者参与。但是,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撰写活动推文读者可以通过投票、留言等方式参与线上互动,既增强阅读活动的趣味性,又扩大了读者的覆盖率。此外,“选对译本,读好书”活动,还对投票结果进行了数据整理,每年发布一次“最受读者喜爱的儿童文学译本榜单”,可以增强阅读活动的持续性和影响力。
加强馆员专业化,打造具有综合能力的阅读推广团队。有学者提出,译本挑选并非需要具备高深学科知识的工作人员来完成,而是更需要所谓的“通才”,即熟悉多个学科基本情况、发展脉络、名人名著,能对译本内容质量作出总体定性评价的工作人员。[5]“选对译本,读好书”活动在发布活动推文之前,馆员需要对照英文原著,挑选出4—5个相对优质的译本作对比展示,在这一环节,馆员要具备外国文学、语言学的知识背景;在撰稿发布环节,则要求馆员有新媒体写作、编辑以及与读者线上互动的能力;在活动后,要汇总和分析读者的反馈信息。这类活动不能仅仅依靠一两个馆员的坚持,更需要有一支专业的儿童文学阅读推广团队共同完成、持续开展,让阅读推广效果最大化。
加强儿童文学经典译本的馆藏建设和活动互相反哺。外国儿童文学经典文献经过历史的洗涤,必然存在着多种不同的版本。事实上,因语言的发展、时代背景的不同,每隔几年、十几年就有新的一批译本出现。图书馆在开展译本对比活动时,需要有足够丰富的馆藏版本进行对比,如不同时代不同出版社的译本,不同时代不同译者的译本,甚至是同一译者不同时期的译本;此外,还有历史上出现过的评价较高的知名译本,以及当下市场上已绝版的译本。这些不同的译本具有珍贵的研究价值,对图书馆的读者来说,无疑也是一次高质量的名著开卷之旅。而活动期间,由于馆藏的经典译本复本量不足,常常处于“借出”“典藏”或“查询未果”状态,以致无法呈现所有经典译本的翻译。因此,需要图书馆加强经典文献的馆藏建设,更加妥善地采购与保存不同时期外国儿童文学的译本资源。
结语
“选对译本,读好书”活动开展了3年多,在实践中有收获也有不足,这是广州图书馆在外国儿童文学译本的阅读推广服务上做的初步实践和尝试,下一步应当提升馆员专业性和团队化,丰富活动形式引发读者深度参与;做好数据收集,助力馆藏文献的更新,保证不同时期的译本馆藏量,为更多读者和研究者做好经典文献资源的建设与服务。
作者单位:广州图书馆
参考文献
[1][加]李利安·史密斯.欢欣岁月[M].梅思繁,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有限责任公司,2022.
[2]应承霏.近30年国外儿童文学翻译研究:现状与趋势[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38(3).
[3]曾媛.公共图书馆对外国儿童文学名著汉译本版本的选择策略研究[J].山东图书馆学刊,2021(4).
[4]吴桂兰.长尾理论应用于高校图书馆馆藏利用研究热点分析及对读者服务的启示[J].图书情报导刊,2022,7(11).
[5]马学剑.图书馆译本文献选择及其属性的探讨[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