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阅读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多重价值和优化路径
作者: 朱玥摘要:童话阅读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具有多重价值。本文详细分析了童话阅读在智力开发、个性培养及社会化发展等方面的促进作用,凸显了其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并且从构建高质量的儿童阅读体系和提升数字阅读效果等途径提出优化童话阅读活动的策略,旨在为学前教育工作者及家长提供实用的指导建议,以期最大化地发挥童话阅读的教育潜能,促进学前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与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童话阅读 学前儿童 心理发展 优化路径
童话作为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奇幻的情节和生动的形象深受学前儿童喜爱。在学前教育阶段,学前儿童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童话阅读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多重价值,为学前儿童提供丰富的认知体验和情感滋养,对智力发展、个性培养及社会性成长等方面均能产生积极且深远的影响。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深入研究童话阅读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机制,探索有效的优化路径,对于丰富学前教育内涵、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童话阅读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多重价值
童话阅读促进学前儿童智力的全面发展。在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中,人的智力框架大致可分为八种:语言智力、音乐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内省智力、人际关系智力和与自然智力。童话阅读对学龄前儿童智力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以语言能力、逻辑数学能力、空间能力为例说明。
一是启发语言能力。童话凭借丰富的词汇库、栩栩如生的语句以及韵律感十足的叙述方式,为学前儿童的语言学习提供了宝贵素材。在聆听和阅读童话的过程中,儿童接触到各种句式结构、修辞手法,可以丰富语言表达形式,提高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例如,“小红帽的脸蛋宛如一颗熟透的红苹果”这样的比喻,直观地向儿童展示了比喻手法的魅力。在《七色花》故事中,七色花具有实现愿望的魔力,而愿望的实现需要吟诵歌谣:“飞哟,飞哟,小花瓣儿哟。飞到西来飞到东……吩咐吧……”,小女孩儿珍妮每实现一个愿望,这个“魔法歌谣”就出现一次。学龄前儿童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语言的音乐性和韵律美,促使他们在日后的言语表达中尝试运用此类技巧,使语言更加鲜活、富有画面感。
二是培养逻辑数学能力。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许多童话故事中融入了简单的逻辑推理和基础的数理概念。例如,在《三只小猪》的故事里,三只小猪使用不同的材料建造房屋,而大灰狼的出现则展示了不同材料在坚固性上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结局。儿童在跟随故事发展的同时,会思考为何草房子不够坚固,而砖房子更为安全,这涉及了对因果关系的推理。此外,故事中还包含了数量概念,比如三只小猪的建造选择和大灰狼三次猛烈的攻击等情节。这些不仅帮助儿童初步建立数字与数量之间的联系,还潜移默化地提升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理逻辑素养。
三是开发空间能力。童话类绘本中的精美插画充满了丰富的视觉元素,儿童在欣赏这些插画时,能够轻松地识别出各种形状和色彩,并且感受到画面的空间布局与结构之美。例如,在《好饿的毛毛虫》中,通过图画展示毛毛虫的蜕变过程,让孩子们能够直观地认识线条、形状与色彩,从而提升视觉敏感度和空间感知能力,为将来的几何学习和空间认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这些绘本通过丰富的场景设计,如森林、河流、草地等自然景观,以及房屋、街道等日常生活场景,帮助孩子们理解空间关系,提高空间思维能力,培养初步的空间感知和方向感。
童话阅读培养学龄期儿童健全的个性心理
一是促进幼儿构建正确的价值观。童话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通过拟人化的角色,将抽象的价值观具体化,为学龄前儿童提供了潜移默化的价值观教育。比如,雪孩子为了拯救小兔子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体现了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传递着友善、互助、和谐等价值观。这不仅帮助儿童初步理解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美德,还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关心同伴、分享玩具,逐步构建起友善待人的价值观,为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社会行为准则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是促进幼儿良好性格的塑造。性格是个体对现实世界所持的稳定态度,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后天环境所塑造的。童话故事在建立学龄前儿童的自信心、培养自我意识以及鼓励他们勇于冒险和进取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中国童话故事强调勤劳、正直、诚信等传统美德的传递。以《神笔马良》为例,马良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学会了绘画,并以正直的品性拒绝为邪恶势力作画。儿童在接触这类童话后,会树立勤奋和正直的原则,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完成任务,诚实守信,从而塑造出良好的性格,为他们的人格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外国童话故事常常融入冒险元素,例如,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所著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塑造了一个天真活泼、独立自信、个性鲜明、勇于冒险的主人公形象。他聪明机智,怀揣着探险的梦想。随着故事的推进,学前儿童的自信心、自我意识、进取心等个性品质会得到正面的激励。在榜样的影响下,能够激发学前儿童内心的勇气,促使他们良好个性特征的启发、培养和强化。
促进幼儿社会化发展
童话阅读促进幼儿社会认知的发展。在阅读童话的过程中,幼儿能够逐步理解故事中的角色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童话的情节发展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预测社会行为的结果,从而培养出更加成熟的社会认知能力。例如,在《小熊请客》这个故事中,小熊为了举办一场丰盛的宴会,邀请了众多好友。孩子们可以观察到主人与客人之间不同的行为模式和互动方式,从而领悟热情待客和礼貌做客的重要性,这是对社会角色认知的初步启蒙。同时,孩子们会根据角色的行为及其结果形成对善恶、美丑的判断,有助于社会道德认知的发展。
童话阅读促进幼儿社会情感的发展。通过童话故事中丰富的情感线索,幼儿能够观察并体验故事角色的情绪和行为,这可以激发他们的同情心和同理心,进一步促进社会情感的发展。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主人公的悲惨遭遇,会唤起幼儿的怜悯之情,驱使他们产生帮助他人的愿望,从而培养出同情心。在《猜猜我有多爱你》中,兔妈妈和兔宝宝之间展现的深情与关怀,能让儿童感受到角色间的关爱和互助,学会在生活中尊老爱幼。这种情感的培养有助于儿童未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感受,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社会适应和情感联结能力。
童话阅读促进幼儿社会技能的成长。童话故事为孩子们提供了学习合作与解决冲突技巧的宝贵机会。以《蚂蚁和蝈蝈》为例,蚂蚁们通过团结协作搬运食物以备过冬,而蝈蝈们却因懒惰而面临饥饿,这种鲜明的对比让孩子们深刻理解合作的重要性,并在集体活动中更倾向于与同伴协作完成任务。在经典故事《小马过河》中,小马遇到一条深浅难测的河流时,陷入了冲突的困境。依靠自己的观察和尝试,小马最终成功地过河。这个故事能够启发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挑战时,冷静地分析各种信息,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实践来解决问题,提升处理冲突的能力,增强社会交往技能。
提升童话阅读效果的实践路径
一是为儿童阅读提供引导保障。家庭与幼儿园应携手合作,共同为高质量儿童阅读提供保障。一方面,共同营造一个充满阅读氛围的环境。家长可以在家中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阅读角落,设立固定的阅读时间,与孩子一起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幼儿园可以举办各种阅读活动,分享阅读体会,激发孩子的阅读热情,也为家长提供专业的阅读指导和交流机会,帮助家长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兴趣挑选合适的童话书籍。这样,家庭和幼儿园的阅读教育可以相互补充,为儿童阅读能力的发展提供持续和系统的支持。同时,双方应建立反馈系统,共同关注儿童在阅读过程中的兴趣变化和遇到的难题,及时调整阅读策略,确保阅读活动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促进幼儿阅读能力的全面提升。
另一方面,教师和家长需要共同提高数字阅读素养。在数字化时代,我们不仅需关注童话阅读的内容与质量,更应重视阅读方式的创新与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儿童的学习需求与兴趣特点。教师和家长必须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的数字阅读素养。学校可组织专业培训,帮助教师掌握数字阅读工具的使用、资源的筛选以及指导技巧,熟练运用多媒体工具讲解童话,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另外,可以依托社区,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手册等途径,向家长普及数字阅读的重要性,推荐适合亲子阅读的数字阅读平台和资源,协助家长掌握数字阅读工具的使用技巧,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电子设备进行阅读,合理控制阅读时间,确保数字阅读对儿童的成长产生积极影响,防止过度依赖电子设备带来的潜在负面影响。
二是提供高质量的儿童读物。一方面,出版机构应勇担社会责任,严控童话书籍品质大关。首先,建立严格的审稿制度,邀请教育专家、儿童文学作家等多方参与,对书籍内容进行严格把关,确保每一本童话书籍都蕴含教育深意,情节妙趣横生,契合儿童认知层次。其次,提高插画的艺术水准和印刷质量,运用鲜艳、柔和的色彩和精美的画面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增强书籍的可读性和吸引力,为儿童提供丰富、优质的阅读资源,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同时,出版机构还应不断创新,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将现代科技元素融入童话书籍中,使阅读体验更加生动、有趣,满足儿童多样化的阅读需求。
另一方面,设计互动性和参与性强的数字阅读内容。互动式阅读可以鼓励儿童进行探索性学习,有效培养他们的思维和创造力。通过添加动画、音效、触摸反应和游戏化元素,如虚拟角色扮演、场景模拟等,增强儿童阅读的参与感;通过设计个性化阅读路径,体验不同的故事结局,激发儿童的探索欲望和创造力。通过提供丰富的互动阅读体验,使儿童在阅读过程中更加投入,从而提升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有效培养思维能力、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推动儿童阅读能力向智能化、个性化方向发展。
三是构建良好的阅读空间并培养儿童阅读习惯。学校和社区应打造适宜儿童阅读的空间,如图书馆的儿童专区、社区儿童阅读室等,配备丰富多样的童话藏书和舒适的阅读设施,营造安静、温馨、富有童趣的阅读环境,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由挑选喜爱的童话书籍,逐步养成阅读习惯,使阅读成为儿童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同时,利用社交媒体、网络平台等渠道,建立线上阅读社群,分享优秀童话书籍,组织线上阅读讨论,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儿童提供更广阔的阅读平台,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学校和社区应打造适宜儿童阅读的空间,如图书馆的儿童专区、社区儿童阅读室等,配备丰富多样的童话藏书和舒适的阅读设施,营造安静、温馨、富有童趣的阅读环境,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由挑选喜爱的童话书籍,逐步养成阅读习惯,使阅读成为儿童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同时,利用社交媒体、网络平台等渠道,建立线上阅读社群,分享优秀童话书籍,组织线上阅读讨论,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儿童提供更广阔的阅读平台,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结语
童话阅读在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有助于提升学前儿童的智力、塑造良好的个性,还能推动其社会化发展的进程。同时,童话故事中蕴含的积极价值观和道德启示也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起到了促进作用。通过构建高质量的儿童阅读体系和提升数字阅读效果等实践途径,我们可以进一步优化童话阅读活动,为学前儿童提供更优质的阅读体验。这需要家庭、学校、出版行业以及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充分挖掘童话阅读的教育潜力,让学前儿童在童话的世界中收获知识、情感与成长,成为具有健全人格、丰富情感和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个体。
作者单位:安徽省直机关开放大学
本文系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大项目“数字人文视阈下中国儿童文学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接受研究”(项目编号:2024AH040271)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孙云凤.论儿童文学对儿童教育的价值[J].教育探索,2006.12.
[2]白静.论童话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价值[D].河南大学,2007.
[3]方卫平主编.幼儿文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4]谭旭东.以高质量儿童阅读促进儿童精神成长[J].新阅读,2024.9
[5]晋晓飞.全民阅读背景下数字阅读的多重价值、负面转向和优化路径[J].大学教育,202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