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大学生参与阅读推广活动反馈机制研究
作者: 张海霞 谭佳凝
摘要:本文从读者的参与度、受益度和认可度三个核心维度进行调研和统计,实证分析读者受益度和认可度对阅读推广活动参与度的影响机理。结果显示,读者受益度是驱动Z世代大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活动的首要且关键因素,读者认可度对读者的参与度产生显著影响。因此,高校图书馆应立足提升读者受益度的核心目标,重视读者认可度,紧密围绕不同年级层次与个体多元化需求,精心设计阅读推广活动,激发Z世代大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群体阅读行为的形成,进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其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Z世代 大学生 高校图书馆 阅读推广 反馈机制
阅读对国家文化认同培养、民族精神及公民素质提升意义重大,国民阅读能力影响个人乃至国家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起,法国、俄罗斯等多国立法保障阅读权利。我国在2017年发布《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各省市掀起阅读热潮。2024年,《国务院2024年度立法工作计划》提及正式制定该条例[1],彰显了对全民阅读的重视。Z世代出生于1995—2009年间,受网络信息技术影响大[2],当今大学生大都属于Z世代。互联网推动了Z世代阅读行为的多元化,而Z世代的阅读喜好度与参与度又深刻关联着全民阅读推进状况。因此,对Z世代进行阅读引导极为关键。虽然高校阅读推广相关的文章众多,但关于Z世代大学生对阅读推广活动反馈的研究稀缺。本文借助问卷调查的方法,探究Z世代大学生参与阅读推广活动的影响因素及反馈机制,以期为高校阅读推广活动设计提供参考。
研究设计与数据说明
为探究Z世代大学生参与阅读推广活动的反馈机制,本文从读者的角度出发,设计问卷并面向北京邮电大学本科生群体发放问卷,以获取样本数据进行机理分析。
问卷设计。问卷设计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方式。第一部分为调研对象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学院、年级。第二部分为参与阅读推广活动的情况,包括读者参与度、读者受益度、读者认可度3个潜在变量。读者参与度按照参与广度与深度衍生出3个观测变量;读者受益度从阅读能力和阅读行为出发列举了4个观测变量;读者认可度从满意度、忠实度延伸出4个观测变量(见表1)。通过调研对象对潜在变量及其观测变量内容的判断,分析他们对阅读推广活动的反馈效果。每个观测变量的选项分为5个等级:完全符合、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完全不符合,分别给予相应的分数:5、4、3、2、1。
数据来源。调研对象为北京邮电大学在读本科生。通过问卷星网络平台进行发放,共收到725份有效问卷。问卷情况如表2所示,本科生群体男女比例接近,女性略多于男性;学院分布上,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人工智能学院、信息通信与工程学院的学生人数相对较多,符合北京邮电大学学院人数比例;年级分布上,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占比较高。总之,样本具有Z世代大学生的代表性。
研究方法。本文运用SPSS24.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采用信度分析检验量表的一致性和可靠性,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CFA)的平均方差抽取量(AVE)和组合信度(CR)指标来检验问卷的聚合效度,采用AVE平方根值与相关系数比较法来区分效度,对读者受益度、读者认可度和读者参与度做了相关性分析,证明潜在变量之间的相关性,通过T检验和F检验方法探索Z世代大学生的类型差异造成的阅读推广活动参与度差异。
数据科学性说明。计算725份有效问卷观测变量的平均值、标准偏差,分别判断Z世代大学生对各个观测变量的认可度和意见的一致度,标准差越大越说明不同个体之间意见不一致程度越高,通常标准差小于1时认为一致性程度高。本研究的读者参与度平均值最小为2.85,最大为3.04,读者受益度和读者认可度平均值均超过3,接近“基本符合”这一等级。这表明,Z世代大学生对问卷提取的观测变量认可程度较高。从观测变量的标准差分析,观测变量中有个别标准误差略大于1,属于可以接受范围,说明Z世代大学生对问卷中阅读推广活动反馈内容的一致度较高。因此,本文反馈机制提取的观测变量是比较合理的。
信度分析。信度分析用于衡量研究对象数据是否真实可靠,也用于检验问卷是否有说服力。相关系数越高,表明检测的可信度越高。一般Cronbach's α值在0.8以上,则该测验或量表的信度非常高;0.7~0.8之间是可接受的水平。本研究的总量表信度系数值为0.924、读者参与度的信度系数值为0.881、读者受益度的信度系数值为0.912、读者认可度的信度系数值为0.869,说明测量变量的内部一致性良好,问卷结果可靠,研究数据信度质量高。
效度分析。效度分析衡量问卷测量结果的有效性及正确性,效度越高,测量结果越能反映反馈内容的真实性。本文通过验证性因子对测量模型的拟合度进行分析。测量模型的卡方值与自由度的比值(CMIN/DF)为4.437(<5)合理,拟合优度指数(GFI)为0.953(>0.9)优秀,调整拟合优度指数(AGFI)为0.925(>0.9)优秀,比较拟合指数(CFI)为0.975(>0.9)优秀,规范拟合指数(NFI)为0.968(>0.9)优秀,增值拟合指数(IFI)为0.975(>0.9)优秀,非标准拟合指数(TLI)为0.967(>0.9)优秀,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为0.069(<0.7)合理。可见模型参数均达到合理及以上的标准,模型的拟合度良好。
在聚合效度分析方面,本文三个潜在变量的AVE全部大于0.6,而且组合信度CR值均大于0.8,三个潜在变量对应观测变量的标准载荷系数仅有一个小于0.7,其余项均接近或者高于0.8,说明本文量表数据具有优秀的聚合效度区。在分效度分析方面,读者参与度的AVE根值为0.663,大于读者参与度与读者受益度之间、读者参与度与读者认可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同理可分析得出读者受益度、读者认可度都具有良好的区分效度。
综合上述,调研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聚合效度与区分效度,问卷能够真实可靠地反映出Z世代大学生的参与度、受益度以及认可度,具有良好的群体代表性,可作为Z世代大学生参与阅读推广活动反馈机制的研究工具。
实证结果与分析
Z世代大学生阅读活动参与度的相关性分析。经常参加活动、经常参加不同形式的活动、能记得活动的主题和内容,三个程度逐级升高,能体现读者对高校阅读推广活动的参与广度和黏度的不同程度。李泰峰等的研究表明,兴趣动机、参与机会对参与行为的影响作用最大,阅读能力和活动参与能力是影响参与行为的重要因素[3]。本文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法探讨读者受益度、读者认可度与读者参与度之间的相关性。从表3可以看出,读者受益度、读者认可度均与读者参与度呈显著性相关性(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636、0.498。可见,Z世代大学生阅读活动参与度主要取决于受益度,认可度也会影响参与度,但是影响力相对较小。
读者受益度直接影响阅读推广活动的参与度。读者受益度是对高校阅读推广活动的重要反馈,关乎读者后续参与度。读者受益度越高,越易培养忠实参与者。如2024年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开展人文阅读拉力赛,学生每月读1本人文课外书、参与1—2次活动,交流心得,达标则可以获得文创奖品,最终形成了良好的阅读氛围。同年北邮读书节期间,“春日书集易卷而读”换书大集活动让学生兑换心仪图书,提升参与感;“一本书的奇幻旅程”等活动帮助学生扩展阅读领域;“笔”下生花等阅读笔记、心得分享活动,让学生在制作、记录和分享作品中获得成就感。这些高受益度活动深受Z世代大学生喜爱,学生参与热情高涨。
读者认可度影响高校阅读推广活动参与度。Z世代大学生是高校阅读推广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评价阅读推广活动效果的主体。当他们认为阅读推广活动有吸引力、有特色,愿意加入互动形式的活动,愿意向周围的人宣传,就有可能感染身边的人参与阅读推广活动。尹秀波建立了以读者认可度、阅读心理、阅读能力、阅读行为四个影响因子的评价体系[4];遆梦萦采用实证研究的方式,测评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中的读者参与、满意度和行为意愿的实际感知水平,构建出图书馆阅读推广领域读者参与、满意度、行为意愿的关系模型[5]。本文及以上评价体系或模型的建立,不仅能反映阅读推广活动的真实效果,而且对阅读推广活动具有一定的指导功能。
群体属性对阅读推广活动参与度的影响的差异性分析。研究发现,Z世代大学生对阅读推广活动的参与度受性别影响不大(见表4,P=0.339>0.05),受所处年级的影响显著(见表5,P=0.021<0.05)。因此,高校阅读推广应依据年级特点和学生需求进行。大一新生处于适应阶段,需从高中较为单一的学习环境转而适应大学多元的学习氛围。高校可通过开展讲座培训、建立阅读组织等方式,传授资源服务,搭建交流平台。还可借鉴“双一流”高校的相关机制[6]及美国“共同阅读计划”[7],助力新生开启自主阅读。大二、大三学生更倾向于追求知识技能,忙于学术竞赛、科研及各类考试。高校应根据此一阶段学生的需求开展阅读推广,如开展信息检索培训、检索大赛和经验分享等活动。大四学生面临毕业论文任务,高校阅读推广要围绕论文选题、开题、撰写及学术论文投稿等开展讲座培训。总之,高校按学生不同阶段需求策划阅读推广活动,既能提高Z世代大学生的参与度,又能提升其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筑牢基础。
个体属性对阅读推广活动参与度的影响的差异性分析。Z世代大学生对阅读推广活动兴趣呈多元化态势。北京邮电大学对725名在读大学生的调查显示,超半数喜欢阅读大会,近半数青睐知识讲座,还有不少人喜欢知识竞答、辩论演讲等。兴趣多元使参与活动也更加多样(如图1)。近年来,多所高校积极组织多彩阅读活动,春季读书节活动形式丰富。国外也有诸多范例,如荷兰“图书周”举办各类活动并结合惠民举措,提升公众热情[8];美国莱特州立大学邓巴图书馆盲选图书活动,读者参与度高;南京大学“24小时阅读站”连接同好读者[9];复旦大学图书馆与社团合作满足学生多元需求[10]。在阅读推广方法上,史欣卉等人借鉴问题导向的学习(PBL)成果与经验,提出问题导向阅读,以问题激发动机,借自我效能感形成阅读循环,构建模型来指导阅读推广活动[11]。
结论与启示
在建设书香中国、倡导全民阅读的大背景下,高校肩负着引导Z世代大学生参与全民阅读的重任。阅读推广活动的成效,既取决于活动内容丰富度、形式创新度,更为关键的是大学生的受益度,还与学生的阅读体验和参与度密切相关。因此,高校需结合自身情况,建立或选用适宜的评价体系,依据评价结果优化阅读推广工作。同时,应充分考虑大学生的年级特点与多元兴趣,精心策划能让他们阶段性或终身受益的阅读推广活动,为提升Z世代大学生综合能力提供有力支撑,为培育具有广阔视野和深厚素养的新时代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张海霞 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
谭佳凝 北京邮电大学国际学院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情境全要素融合的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项目编号:24BTQ01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务院2024年度立法工作计划》的通知[EB/OL].(2024-05-09)[2025-01-09].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405/content_6950094.htm.
[2]王水雄.中国“Z世代”青年群体观察[J].人民论坛,2021(25).
[3]李泰峰,王宁,孙久丰.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中读者参与行为研究——基于MOA模型的实证分析[J].高校图书馆工作,2021,41(4).
[4]尹秀波.读者视角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6,34(1).
[5]遆梦萦.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中读者参与、满意度、行为意愿的关系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23.
[6]杜昊,施晓莹.高校图书馆新生推荐书目体系构建研究——基于我国“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的调研[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2(11).
[7]杜昊,苑世芬.美国NAS高校“共同阅读计划”阅读报告分析与启示[J].图书馆杂志,2021,40(8).
[8]唐雅琳.基于主题的荷兰阅读推广实践研究——以荷兰“图书周”活动为例[J].山东图书馆学刊,2021(5).
[9]张世佳.国内外图书馆“盲选图书”阅读推广案例分析[J].图书馆杂志,2019,38(3).
[10]成俊颖.素质教育视角下的高校阅读推广实践探索——以复旦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杂志,2020,39(9).
[11]史欣卉,徐坤,张曾昱.高校图书馆问题导向的阅读推广模型构建与实施[J].图书馆学研究,20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