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学分制下的高职院校阅读推广路径研究

作者: 张耀 张鹏 娜仁通拉嘎

阅读学分制下的高职院校阅读推广路径研究0

摘要:本文剖析了阅读学分制的现状、高职院校将阅读设为必修课的重要性、阅读学分制实施方法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阅读必修学分制的实现路径分析。阅读对于高职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具有关键作用,应当将阅读设置为高校各个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阅读学分制  高职院校图书馆  阅读推广路径

阅读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提升阅读能力不仅有助于专业知识的学习,更对其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深远影响。因此,为图书馆阅读引入学分制的教育教学模式,并作为必修课引入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阅读学分制的现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普通高校要完善学分制,推进与学分制相配套的课程开发和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图书馆作为高职院校辅助和科研的信息机构,阅读学分制的全面实施,将对图书馆产生深刻影响。现实中,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大学生绝大部分是不成熟的读者,他们缺乏利用图书馆的热情和动力,更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1]图书馆不但要发挥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职能和作用,而且要融入学分制教育教学模式。阅读成为必修课就是高校图书馆融入学分制改革的重要一步,也是发挥自身服务教育功能的成功尝试。

阅读学分制评价标准是衡量阅读行为的重要指标。按高校学分的设置来看,“阅读学分”应该是在学分制管理模式下,图书馆依据学校学分制实施方案和相关创新学分实施办法,制订相应的学生阅读学分实施办法,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获得相应学分。[2]具体实践中,很多高校在实行阅读学分制时,考核门槛相对较低,为的是考核简单,引来更多的学生参与阅读获得学分。考核标准上,只需要满足一学期3册或者5册图书的阅借阅量而已,至于是否阅读,阅读的效果如何,难以考核和评定;再者,学生的阅读动机就是学分,不是为了阅读而阅读。

阅读考核和阅读评估的困境是阅读学分制推广的困境之一,也是难点之一。阅读行为具有个人性,在制订评价标准和执行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比如同一本书籍的阅读质量、阅读速度、阅读精度在不同的读者那里不尽相同。

由于阅读的考核机制和评价体系无法确立一个明朗的标准,阅读课程无论是选修课还是必修课,往往也无法给出明确的分数,容易造成阅读积极性和阅读质量的滑坡。

阅读学分制融入高职院校阅读推广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学生的阅读兴趣较低,在现代信息媒体的冲击下,更是沉迷于手机游戏、短视频等不能自拔,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较低。很多高职院校实行阅读学分制只是停留在选修课,造成好多学生产生可选可不选的心理,觉得考核有难度就不通过阅读获得学分。所以,必须使阅读以必修课的形式存在,才能让那些逃避阅读的同学重拾图书。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往往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针对性,而阅读学分制可以引导学生涉猎不同领域的知识,包括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使他们的知识结构更加全面和多元化。阅读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知识储备,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在专业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增加借阅量,提高图书馆资源利用率。将学生的借阅行为与学业成绩或积分挂钩,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鼓励学生探索更广泛的阅读领域,拓宽知识面,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显著增加图书馆的借阅量,使更多的书籍得到流通与利用,大幅提升图书馆资源的整体利用率。同时,它也促使图书馆不断优化藏书结构,提升服务质量,以更好地满足读者的多元化阅读需求。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营造良好的校园阅读氛围。阅读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等。通过阅读各类优秀作品,学生可以汲取其中的智慧和经验,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从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当阅读成为必修课程,学生之间会形成相互激励和交流的氛围,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

阅读必修课学分制的实施策略

阅读必修课的学分设置。阅读必修课学分制是图书馆阅读推广融入高校教学管理活动而产生的创新之举,图书馆要推动阅读推广积极适应学分制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图书馆信息资源的质量和服务水平。笔者主要从阅读学分设置的角度来探讨如何激活高职院校校园阅读推广活动,如何让阅读必修课学分制成为促进高职院校校园读书活动的催化剂。

阅读学分制的基本任务是建设阅读学分课程体系,以阅读书目为基础,以多种形式的活动为补充,将阅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阅读行为的发生。[3]部分高校将阅读学分设置为毕业的必要条件,浙江财经学院将“百本书计划”阅读学分设置为3分,且要在毕业前完成,否则不能毕业;重庆师范大学规定“学校开设通识必修课《阅读》,2学分”;襄樊学院要求“学生在校期间,本科生必须取得3个课外读书学分,专科生必须取得2个课外读书学分”;中国人民大学、扬州大学、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等都出台了相应的必读书制度。

为了将阅读推广进行到底,要将阅读必修课学分设置在3学分,等于或不小于专业课程的必修学分,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对阅读的重视。

提出明确的阅读目标和要求。根据不同专业和年级,设定相应的阅读量、阅读种类和阅读深度要求,还可以包括参加入馆教育、参加图书馆的活动、参与荐购图书活动等。

在阅读推广中,将阅读设置为必修课,规定利用在校三年中的四个学期,每学期阅读社科类图书3册、专业类书目3册,四学期共应完成24册阅读量。并要求:社科类书要通过分享阅读内容、阅读心得、读书报告等方式,以书写、口头、语音等形式提交阅读检查;专业类书通常辅助专业课程,所以可以通过读书笔记、例题分享、专业知识分享等提交笔记、例题讲解考核阅读过程。阅读书目限于图书馆纸质类和电子类图书,学生提交学号和姓名即可查阅学生借阅记录。在其他参与图书馆活动中按照规定相应分数,来核定获得相应积分。具体积分获取规则见下表:

成绩核定时按照上表基础积分之和*0.6,每一项增加可以获得更多基础积分,成绩相应就高,上表基础积分之和不够100积分的,无法获得3学分必修学分。

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方式。阅读必修课在考核方式上一定要多元化。考核方式可以包括阅读心得撰写、小组讨论、阅读报告展示等,从而全面评估学生的阅读效果。

提供切合实际的阅读指导和资源支持。图书馆应配备专业的阅读指导教师,为学生推荐适合的书籍,并开展阅读技巧培训讲座,尤其是专业类图书的阅读,一定结合学生的专业和专业水平,切合学生实际,能看懂,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要求图书馆的阅读指导馆员要做好学科化馆员,帮助学生推荐适合学生专业的纸质图书和电子。

设置激励机制。要让阅读成为一种真正的必修课,宣传和激励制度不能少。对阅读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如对阅读分享质量高、阅读量大、读书笔记书写优秀的同学给予奖学金、荣誉证书的激励并公示在图书馆网页上;将阅读成绩纳入综合测评,与评优评先挂钩。阅读推广的思路是以活动为载体,机制为保障,推进其常态化。阅读推广的目标在于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阅读积极性。[4]

面临的挑战及解决策略

学生阅读积极性不高。部分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可能是由于高中阶段学习压力大,或是缺乏阅读引导和指导。图书馆应做好入馆教育时的宣传和讲解,强调阅读的必修课性质。此外,可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提供有效的阅读指导,以及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学分制可以使读者之间产生很强的阅读竞争力,这样在无形中会促进阅读活动长久、持续地发展下去。

师资力量不足。针对师资问题,图书馆应加强对图书馆馆员和阅读指导教师的培训和引进,同时鼓励系部教师参与阅读推广工作,可以让专业教师、班主任参与阅读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专业教师能够精准评估学生专业水平,帮助学生制订阅读计划,推荐优质专业书籍,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引导学生阅读专业相关书籍,拓宽专业的知识面。

考核标准缺乏公正性和客观性。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确保考核结果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利用技术手段开发阅读必修学分评价系统,让学生能方便查看阅读进度和管理学分认定。

阅读必修学分的阅读推广路径分析

课程整合。阅读必修学分制将来更好的前途是将阅读活动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图书馆推荐阅读相应地要转向更深层次的专业图书荐读,更有效地辅助学生完成学业,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和面,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技术应用。在阅读必修学分制的不断探索和发展中,要探索利用数字化平台提高阅读的可及性和互动性,让人机互动成为主流。在馆存资源上,电子类图书的阅读会更普及,对图书馆纸电同版类图书的需求将会增多。在考核上,要求图书馆馆员可以利用技术层面完善考核的指标。

活动创新。举办多样化的阅读活动,如阅读竞赛、主题沙龙等吸引更多的读者走进阅读的殿堂,知识的海洋,让阅读成为大学生活重要组成部分。吸引学生眼球的一定是时代潮流、前沿科学,是前卫的探索。所以图书馆在组织活动时要避免过多的说教式的讲座,更多地提供专业方面的最新动态、最新研究成果、最前沿的发展的报告会。

结论

在高职院校将阅读设为必修课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阅读学分制起步于硬性要求的阅读,但不止于此,它更是一种阅读推广的途径,最终目的是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尽管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挑战,但通过合理的规划和有效的措施,阅读学分制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图书馆

本文系中国图书馆学会2024年阅读推广课题“深入推进阅读学分制视角下的高职院校阅读推广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4LSCYDFZZYB12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王立新.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新举措:阅读学分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3).

[2]杨敏,纵浩.学分制模式下高校图书馆“阅读学分”的设计与实施[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2(3).

[3]王新才,谢鑫.阅读行为视角下高校图书馆实施阅读学分制的动力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7(1).

[4]张勇,荣翠琴,王玲.试论高职院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模式——以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2).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