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阅读指导在原创图画书出版中的实践探索

作者: 王芳

分级阅读指导在原创图画书出版中的实践探索0

《3—8岁儿童分级阅读指导》团体标准(以下简称“团体标准”),2023年颁布实施,作为团体标准的起草单位之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在此前就将分级阅读标准应用于儿童图画书的分级进行了初步的实践探究。

2020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与甘肃省教育厅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中心合作,征集了一批来自一线幼儿园教师的原创幼儿绘本素材,并邀请相关专家,成立工作组,从主题、文字、图画等方面制定评审标准,经过三轮筛选,从千余份素材中经过层层筛选,最终确定了32个作品。但由于创作者对图画书的整体认识和对细节的把握不够,距正式出版水平还有较大距离。因此,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专业童书编辑与终审专家一起组成了指导小组,对创作者进行一对一的深入指导,对作品进行修改。这项工作是原创图画书策划对分级阅读指导的践行,体现了团体标准对原创图画书策划的重要作用。

本文以《甘肃省幼儿园课程资源·原创系列绘本·小班下》(以下简称“样例”)中4册图画书为例,探讨原创图画书策划对分级阅读指导的实践效果。团体标准按照图画、文字、主题、角色、故事5个要素,下分色彩、构图、字词、句子、主题内容、教育价值、设定、绘画、情节、环境10个二级指标,并分3—4岁、4—5岁、5—6岁、6—7岁、7—8岁五个年龄段来进行分级。本文依照样例仅对3—4岁年龄段进行探析。

图画要素

色彩。幼儿1岁左右会从黑白开始认知色彩,一般在3—4岁时开始对各种色彩感到好奇,是学习辨识色彩的最佳阶段。团体标准中所指色彩,即读物中图画使用的色彩,包括色彩数量、搭配情况。3—4岁读物分级特征为:色彩数量适宜,反差较大。颜色鲜艳且明度高,突出画面主体内容。

样例中《牛肉面》一册,原作素材(如图1)色彩浑浊不清,不易辨别,且与生活中真实事物色彩有差别,容易使幼儿混淆。修改时,考虑到小班幼儿对色彩的辨认能力尚不发达,将主体元素用对比色进行突出和强调,使色彩最大限度地接近实物,画面清新,色彩鲜艳,搭配和谐(如图2)。

构图。观察孩子的涂鸦作品,5岁之前幼儿绘画构图都为凌乱式,很难抓住重点突出表现,由此可知他们在看图的过程中,也容易忽略重点。因此在为幼儿提供图画书时,应选择常见构图形式,主体内容放置在中心,或水平居中、垂直居中位置。

样例中《什么声音》一册,原始参赛素材(如图3)主体内容较为分散,不利于抓住孩子的注意力,页面间内容联系也较为松散,不能形成连贯的输出。修改后的图画主体内容突出,且细节丰富,能够锻炼孩子对图画结构的把握能力(如图4)。

文字要素

字词。幼儿的字词认读能力是语言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图画书阅读中应该给幼儿创设一个有利于字词认读的环境。团体标准中3—4岁读物分级特征要求图画书中有少量文字或无文字,使用口语化文字,突出动词、拟声词。

样例中《你好,晚安》一册原始参赛素材(如图5)字词数量不稳定,某些页面字数过多,且词语深度不符合该年龄段孩子的认知水平。在重新策划过程中,统一了各页面的字数,力求简洁、生动,且每页都使用了不同的动词或拟声词,帮助孩子快速进入故事情境,充分理解故事内容,同时增加词汇量(如图6)。

句子。孩子在1岁半时便能说完整的句子了,但语言表达能力需要不断地培养和开发。图画书不但能刺激孩子的语言发展,提高表达能力,还能够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团体标准中要求该年龄段读物采用简短的句子,句型、句式简单,有一定的韵律,重点字词、短语有规律地反复出现。

样例中各册绘本基本上做到了句子简短、句式简单,但韵律感和节奏感缺失,而这恰恰是此年龄段孩子非常需要的语言特质,此时打下的基础会影响孩子语感的建立。因此,在重新策划时,指导团队将此项标准作为文字方面的重点,力求在讲好故事的基础上使语言节奏明快,韵律突出。最终,《你好,晚安》《什么声音》和《牛肉面》都采用了每句字数相等的节奏模式;《你好,晚安》每句句末押an韵,《什么声音》每句句中和句尾押ou韵,且全文整体押ou韵。

主题

主题内容。主题是一本图画书的根基,应与幼儿学习发展紧密相关,且要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理解能力相适应。团体标准中列举了常用的主题方向,如生活习惯、游戏运动、品德养成、人际交往、科学启蒙、健康成长、传统文化、探究自然、文学审美、艺术欣赏、生命教育、人文社科等。

样例中《你好,晚安》主题为人际交往,《什么声音》主题为健康成长,《猜猜它是谁》主题为探究自然,《牛肉面》主题为传统文化。原始参赛素材的主题不够突出或较为松散,在策划过程中均有加强或集中,使其更加贴近幼儿生活。

教育价值。知识的价值在于指导行为,而训练的价值是对儿童思维的培养和人格的陶冶。图画书的教育价值即书中可挖掘的育人功能,是一本图画书在潜移默化中带给儿童的启发和帮助,可以在某一领域助力儿童的学习与发展,如健康领域、社会领域等。

在样例的策划过程中,指导团队和作者一起努力挖掘每本书中的教育价值,并将知识和训练功能藏进字里行间,让每本书都做到实用又不突兀。样例中《你好,晚安》具有社会价值,可以帮助幼儿与同伴友好相处,关心尊重他人;《什么声音》同时具有社会价值和健康价值,可以使幼儿具有初步的归属感,并能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猜猜它是谁》的价值体现在帮助幼儿具备基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且具有一定科学知识的渗透;《牛肉面》同样体现了归属感和身份认同,同时教会孩子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

角色

设定。图画书中的角色会给儿童最初和最深刻的印象,影响儿童对书的接受和喜爱程度。将角色设定为儿童形象是图画书创作的常见手法,可爱、稚嫩的模样可以引起儿童的共鸣。拟人化的动物形象也经常出现在图画书中,作者可以为其赋予人类的性格特征,也可以配合动物固有的性格印象,使用常见的动物更容易使儿童融入其中。图画书中有时也需要出现反派,但读者是儿童,因此反派形象一般都会设计得可爱滑稽,比如大大的脑袋、大大的五官、憨憨的动作等。团体标准针对3—4岁幼儿读物的角色设定要求主要角色为幼儿熟悉的动物、植物、物品。角色间互动关系以直接互动为主,角色数量适中。

样例四册图书中的角色设定基本符合以上要求,但因创作者为一线教师,缺乏一定的美术基础,因此角色形象表现力不足,甚至有一些科学和常识性错误(如图7)。在重新策划的过程中,尽量保留了原素材中符合要求的角色设定,调整了不常见、不规范的角色,也增加了对情节具有推动作用的必要角色。

绘画。绘画是一本图画书最直观的表现。图画书的角色绘画要富于儿童情趣,还要有动感,有细节。针对3—4岁读物角色的绘画,团体标准要求采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简单,造型简洁明确。角色动作夸张,特点突出,表情鲜明,脸部突出眼睛和嘴巴。

样例的原始创作者因不具备美术功底,在角色的绘画上都有缺乏设计、过于简单、不够美观、动作不协调、特点不突出等通病。在策划过程中,在请原作者多次尝试后仍未达到理想效果的,均邀请专业插画师进行二次创作,在科学性和艺术性上都得到了提升。

故事

情节。图画书的情节受到篇幅和读者对象的影响,要求简单明了,完整生动,易于儿童理解和接受。团体标准对3—4岁年龄段的读物要求情节单一,起因可以不明确给出,但有起始地点和情节的设定;故事结局明确,无开放式或悬念式结局;故事内容积极、美好、温馨。

样例在初始参赛时的素材大多只有几页,内容严重不足,没有完整连贯的情节,开头结尾突兀。策划的重点就是要补足内容,重新构建情节,使起承转合符合逻辑且有童趣,从而吸引幼儿阅读。结尾是一本书的点睛之笔。在策划过程中,指导团队和作者都花了大量的心思设计结尾,以温馨、美好而又巧妙的结果作为结束。如《猜猜它是谁》中,海底生物们一一亮相后,大鲨鱼突然出现,大家纷纷躲了起来,营造出紧张的气氛,将情节推向高潮,最终鲨鱼一无所获游走了,大家又纷纷出来,一起玩耍。

环境。环境主要指背景环境,团体标准规定应为幼儿熟悉的家庭、社会、自然环境。背景环境变换应适度,时间、地点的跨度应适度。环境绘画应突出整体特点,无复杂细节,环境中的事物被幼儿所认知或熟悉。

样例原始参赛素材中大部分没有明确的背景环境,环境变化、地点跨度也较为突兀,如《什么声音》中从室内洗手池直接跨到山间瀑布,幼儿较难理解其中联系,也对瀑布较为陌生。在策划过程中,团队将背景环境都定在幼儿熟悉的家庭、幼儿园和自然中。在涉及时间、地点变化时,做到了自然过渡,如《你好,晚安》由日落月升的自然过程体现时间变化,并将背景色由代表白天的淡黄色换成代表夜晚的深蓝色。背景环境也从室外自然环境来到透着温暖灯光的窗外,最终回到室内,预示一天的结束和故事的结束。

结语

近年来原创图画书大量涌现,不乏优秀的原创作品,但也有良莠不齐的情况。希望随着团体标准的广泛传播,有更多优秀的原创图画书能够呈现给孩子,让孩子爱上读书,成为一生的好习惯。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