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出版社打造热点选题的可行路径
作者: 段钢图书出版热点选题,通常指那些能够引起广泛关注和兴趣的出版主题或领域,往往与社会发展趋势、文化热点、重大事件或公众兴趣紧密相关,涵盖非常丰富,包括主题出版类、学科通识类、体育类、少儿科普百科类等。热点选题不仅反映了当前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趋势,也为出版业提供了丰富的内容资源和市场机会。出版机构和作者可以通过对这些热点的把握,策划和创作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图书作品。
20多年来,ESG投资策略得到了广泛应用,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投资方式,并正在成为主流。ESG投资是指在投资研究和实践中融入ESG理念,在传统基于财务分析的基础上,在E(environment)、S(social)、G(governance)三个维度考查企业中长期发展潜力,希望找到具有可持续成长能力、既创造股东价值又创造社会价值的投资标的。随着这一热点经济问题的发展,它也成为经济类图书出版的热点选题。带着如何通过优质出版物帮助企业走向基业长青之路的使命,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组织专家编写了《ESG投资》一书。目前该书已正式出版,获得了教育部人文科学研究项目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这本著作是作者多年研究的心得与总汇,描述了ESG投资的简短历史背景和演化过程,对ESG投资的相关概念进行深度辨析,归纳出支撑“ESG投资”的十个理论与原理,概述了关于ESG投资的经验证据,总结了一些非常实用的ESG投资工具和模式,探讨了在现代投资过程中如何进行ESG因素分析和投资决策方法选择等关系长远目标的问题。同时,ESG评级和ESG报告构筑了ESG投研、决策的基础,法律法规则提供了规范ESG投资行为的保障,这些也都作为本书的重要内容。
如果说ESG投资本质上是助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那出版这本书的初衷就是让中国的企业超越狭隘的盈利目标,引领共赢和可持续发展。这一初衷,令编辑团队既有使命感,又颇有压力,对于这本书的出版更加不敢懈怠。可以说,作者和编辑一道从选题、写作、编辑校对、宣传发行的每个环节都做了周全的计划与努力。笔者将逐一分析,以期找到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一部优秀出版物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紧抓市场热点,避免选题同质化
目前图书市场上的“投资策略”类书籍已经不胜枚举,但经过对图书市场和现有该类选题出版物的分析发现:
一方面,传统的投资策略类图书对企业的投资评估主要集中在企业的基本面,重视企业的盈利能力及财务状况等方面的指标,ESG投资因为触及了更多传统策略无法触及的层面,所以涉及甚少或者未被提及;同时,部分以“ESG”投资为题的书籍,又存在内容浅显、研究不够深入的问题,如在定义ESG投资目标和方法方面存在偏差,在衡量和报告公司ESG因素方面存在困难,对ESG绩效的评估方面也存在令人难以信服之处……图书市场上“ESG”类的图书大热,却没有解决以上切中“命门”的真问题,这无疑为继续深入研究、出版该类选题的图书提供了空间和机会。
另一方面,国内ESG投资在现实中势如长虹般持续增长,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主流。所以,尽早将ESG因素整合进个人和机构投资者的决策流程中,把ESG因素导致的负面影响最小化,可能会在满足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同时,改善资产的风险收益特征,提供额外的社会福利。中国企业走向基业长青之路,ESG绕不过,更不应该被随意写就。
如此,在深入分析市场空白、选题热点与必要性的基础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管理出版中心把打造一部关于ESG投资热点问题的优秀著作提上了工作日程。
众所周知,避免图书出版同质化是出版行业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为了让这本书全面深刻又具有创造性,编辑团队在确定作者后,与作者积极交流了目标读者群体的需求和兴趣,并把对该选题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如已经被大篇幅介绍的ESG投资方面的内容与尚未有学者进行深入研究的内容进行了分类,从不同角度给作者提供了建议。
同时,编辑团队并不希望将这本书简单打造为一本通用的“教材”,更希望它在内容权威翔实的基础上有更多的创造性与可读性,成书过程中编辑一直在鼓励作者探索新的写作风格和叙事方式,以提供与众不同的阅读体验。
此外,在图书的封面设计、版式布局和整体包装上,作者与编辑团队也不断追求个性化,以吸引目标读者的注意力,多次与排版设计和美编进行深入沟通,以期在竞争激烈的出版市场中脱颖而出。
精选优质作者,追求图书更高品位与价值
经过对目前图书市场和ESG相关图书的分析,与避免热点选题同质化的考虑,找到一位既能与这一选题热度、高度及权威性相匹配的作者就成为重中之重。幸运的是,得益于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多年来深耕作者领域的积累,很快就找到了理想的作者队伍。
主编周君教授,于2010—2014年担任中央财经大学投资系主任,同时作为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史蒂文斯理工学院访问学者,他深入研究过国外ESG投资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知识。多年前也曾在铁路系统从事工程技术、概预算与投资控制工作十年,并于1999—2003年参与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建设(国家“九五”重点工程),这样的实践使得他对投资学的把控绝非“纸上谈兵”。而且,他一直以来的研究方向就是ESG投资、绿色金融、项目投资管理等,并成功主持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可以说对于ESG投资这一选题,他既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储备,又具有实际操作经验,是完成这本著作的不二人选。
事实也证明了一位优秀的作者对一本书的成就。《ESG投资》成书后,对 ESG投资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和分析,兼顾理论与实践,注重底层逻辑和知识的规范性;重点对ESG投资相关基础知识进行科普性质的描述,厘清各类相关的定义和概念,追溯ESG投资的发展历程和内涵演变过程,阐释ESG投资思想及其理论支撑,并剖析其中的价值创造原理和机制;通过介绍ESG风险管理、ESG投资的主要角色、ESG投资策略、绩效评价、ESG信息披露标准、ESG指数与评级方法,总结了全球的相关政策与经验证据,提出了一个支持ESG投资的理念、方法和策略框架,试图建立基于思想领导和学术文献领域的术语标准、理念与方法。
编校同心,严把图书出版质量关
有了优秀的热点选题、权威的作者队伍,如果没有一支与之相匹配的编辑队伍,也不可能打造出一部精品著作。优秀的编辑,绝不是在文字上为“他人做嫁衣裳”,其在图书出版上的专业程度与工作实践,是保证一本图书顺利出版的最为重要的一环。
针对这本书的出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管理出版中心在选题通过之后专门召开编辑会议,选定责编,严格落实“三审”制度,初审、复审、终审分别由获得中级、副高和正高职称的编辑担任,三审结束之后又召开作者座谈会,与作者深入交流书稿中存在的问题,逐一核实、逐一处理。
之后的校对环节也没有懈怠,因为这本著作体量较大,作者时有修改完善,每一次校样的修改,编辑都与责任校对进行交流,确保校对都知晓修改和新增的内容等变化。
同时,作为一部经济领域的热点选题类图书,编辑与作者几次商议,确定了其独特的版式风格。编辑团队从社内美术工作室中选择了一位经验丰富的美编负责封面设计。针对作者几次提出的封面修改建议,美编几易其稿,设计出既简单典雅、又符合图书市场品位的多个封面供作者选择。
成书时,这本书有37.25个印张,共586页。单本书如此体量,凝聚着作者团队的心血,他们不仅认真参与编写,在后期多次与编辑的交流中,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的态度,对编辑在出版专业性上的要求积极予以配合;也是编校团队同心同德,仔细推敲核对每一个文字、每一处标点,不断力求定义准确、数据翔实、案例明晰的成果。
作者单位: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