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阅读构建青少年国家认同研究

作者: 夏季

数字阅读构建青少年国家认同研究0

摘要:国内对于国家认同的研究最早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当前青少年在数字阅读环境下,面对信息文化的多元和异化,会引起其文化认同、价值选择的迷茫,导致出现国家认同模糊和危机。加强青少年国家认同,需要在身份认同、政治认同、文化认同三个维度开展,方法上要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统一、全球性与国度性相统一的原则。青少年国家认同路径的构建要从家庭、学校、社区分别进行引导。

关键词:国家认同  数字阅读  青少年

2023年,我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为5.7亿人,市场总体营收规模为567.02亿元,同比增长22.33%,我国数字阅读作品总量为5933.13万部,同比增长12.54%。代表性的数字阅读平台有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学习强国、人民网和新华网客户端等。青少年身处数字阅读环境,面对信息文化的多元和异化,会引起其文化认同的迷茫、价值选择的迷茫,导致出现国家认同模糊和危机。利用数字平台推广阅读,让青少年更加广泛地接触和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和发展成就,增强其国家认同感尤为重要。

数字阅读与青少年国家认同之间存在复杂而密切的关系,数字阅读对青少年国家认同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数字阅读对青少年的国家认同具有促进作用。通过数字阅读,青少年接触到国家历史、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内容,激发其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促进国家认同的形成;另一方面,数字阅读对青少年国家认同带来挑战。数字阅读环境中,内容质量参差不齐,虚假信息与多元化的价值观并存,可能会导致青少年在国家认同上产生消极判断,影响国家认同的形成。国内对于国家认同的研究最早是在20世纪八十年代末,此后便逐渐成为国内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

青少年国家认同内涵

国家认同以公民身份为前提,是个体对自己所属国家的身份确认,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对自己祖国的政治体制、文化传统和价值伦理取向的认同。笔者认为,加强青少年国家认同,需要在身份认同、政治认同、文化认同等维度开展。

身份认同。对于身份认同概念的早期研究是以哲学范式为主的,并发展形成了三种不同的身份认同模式:以主体为中心的启蒙身份认同、以社会为中心的社会身份认同、后现代去中心身份认同。身份认同是建立在对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历史、民族认同的基础之上的,是国家认同的最终表征。只有当个体对这些方面产生了认可,对自身国民身份达成认同,才会最终形成完整意义上的国家认同。因此,构建身份认同是构建、巩固、强化国家认同必须回答的问题。在我国,身份认同是指认可自己作为“中国人”的身份。

政治认同。政治认同是个体对自身作为某个国家成员的身份及其特征的认可程度和接纳态度。现代国家是统治阶级借助国家权力实现其阶级统治的工具,它的产生是以政府的形成组织为标志的。而政府则是统治阶级行使国家权力和进行政治统治、使自己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的工具,是国家最为重要的组成要素。在我国,政治认同具体表现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这一政治身份的的认可与接纳,表现为对中国政府及其执政党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的认可、支持与追随。

文化认同。文化是国家与民族的象征,是在国家与民族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发展并传承下来的精神产品,是维持一个国家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因此,我国的文化认同,应当包括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对以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为主要内容的革命文化的认同,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

数字阅读构建青少年国家认同的方法

数字阅读构建青少年国家认同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要按照端正青少年阅读动机、引导青少年进行数字阅读、完善数字阅读内容三个方面,积极地开展。

一是培育数字素养,端正青少年阅读动机。数字素养应当成为新时代青少年的基本素养之一,要通过数字素养的提升,让青少年的网络媒介使用真正成为他们实现自我全面发展的一种内生动力。青少年数字素养的理想境况是:在面对海量数字化信息时,能够甄别信息的质量,避免沉湎于娱乐化、碎片化内容,并积极主动借力数字内容,赋能现实生活的学习成长。通过数字素养教育,青少年能够学会科学、高效地利用数字资源,从而在阅读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数字素养课程内容不仅限于数字技能,还包括网络道德、数字伦理、数据隐私保护等,以增强青少年在虚拟世界中的风险防范能力。青少年的阅读动机更加明确,更加注重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提升。

二是建立阅读行为数据库,引导青少年数字阅读。互联网技术为记录青少年读者数字阅读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提供了技术可能。通过大数据分析平台,可以对青少年数字阅读行为中的阅读时长、每日阅读时间段、点击阅读的内容类别以及主动或被动点击阅读的影响因素等进行精确分析,由此建立动态行为数据库,并依据所得出的分析结果对青少年阅读内容、阅读方式以及媒介使用黏性等提出建设性意见。既有助于青少年正确使用数字阅读技术,也有助于管理部门因势利导充分发挥数字阅读的正面效应。例如,广州市中小学智慧阅读平台,基于大数据技术,能够生成学生的阅读数据,实现学生阅读过程的可知、可控、可导。平台还通过科学分析学生的兴趣,实现了对其个性化阅读书目的推荐。并在每月推出主题阅读活动,以教材为基础,设计阅读小游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是完善青少年数字阅读内容管理。青少年所接触的数字阅读内容,在个体层面会影响到青少年的价值观形成,在社会层面则直接关系到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强化对数字阅读内容的管控与治理。青少年自身价值观尚未确立、判断能力尚未成熟,可以考虑借鉴全球普遍推行的内容分级治理方式,防止其过早接触对其价值观形成有不良影响的数字阅读内容。理顺数字出版的市场运作机制,对数字产品进行数量监管和质量奖惩。对数字产品开展“内容为王”的供给侧改革,集中优质资源搭建内容平台,营造生产数字精品的产业生态。例如,呼和浩特市积极推动“数字图书资源”建设,建立了完善的数字图书资源体系,涵盖众多学科和领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打破传统的阅读方式,提供更多有趣的阅读形式。同时,对数字阅读内容进行严格审核。

数字阅读构建青少年国家认同的路径

从构建主义的角度看,青少年国家认同是在受到外部信息的刺激并产生“同化”或“顺应”的过程中逐步构建起来的,是在与社会历史文化相适应的过程中实现与发展的。而从框架理论的角度而言,文化环境及青少年生活其中的家庭、学校、社区、社会等各个层次的环境都会对青少年受众框架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国家认同框架效果的实现。

家庭数字阅读对青少年国家认同的引导。大多数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环境中度过的,因而家庭教育与学校阶段性教育不一样,它对青少年的影响是连续性、持久性的。青少年在家庭环境中所接收到的关于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历史、民族等方面的言论也必然会成为影响青少年国家认同构建的关键因素。家庭应挑选能够反映国家历史、文化的多媒体资料。例如,父母每天与青少年浏览新闻,了解国家的最新动态。父母针对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引导青少年进行深入探讨,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青少年在阅读和讨论中,逐渐形成对国家发展的关注和认同。同时,家庭还要结合社会实践活动,对青少年深化国家认同。

学校数字阅读对青少年国家认同的构建。学校教育是开展国家认同教育最正式、最系统、最有效的途径。学校是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亦是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场所。数字化阅读时代青少年国家认同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理应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重要作用。第一,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主阵地,夯实课堂教学。第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充分发挥文化环境的育人作用。第三,为青少年个体行动与社会实践创造更多机会,促进青少年通过自我体验增强国家认同。例如,广州市番禺区洛浦上漖小学的“互联网+”智慧阅读项目。教师引导学生在平台上进行阅读,并设置主题阅读任务,鼓励学生分享阅读心得。学校还积极地开展“书香班级”“读书之星”等评比活动,激励学生积极参与阅读。通过智慧阅读项目,学生不仅拓宽了知识面,也加深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同时,学校的阅读氛围也得到了显著地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得以巩固。

社区数字阅读对青少年国家认同的凝聚。新媒体时代青少年的成长是面临实在社区与虚拟社区的双重影响。对于实在社区,首先应结合社区的实际情况,拓展社区参与的渠道、创新社区参与的形式、丰富社区参与内容、完善荣誉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尤其是青少年参与到社区自治中。对于虚拟社区,相关平台要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对虚拟社区账号的注册管理与内容的审核管理,健全完善信息安全管理机制。例如,阳明山庄社区位于湖南长沙,是一个拥有4500余名居民的社区。该社区自2012年就开设了图书馆,社区定期举办线上和线下的读书会、阅读分享会等活动,也鼓励青少年积极地参与,分享阅读心得。针对社区内的少数民族居民,社区图书馆还建立了“民族书籍专架”,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交融,增强青少年的国家认同。

数字阅读构建青少年国家认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还需要改善媒体文化环境,整合家庭、学校与社区环境资源与力量。共同为数字阅读环境中青少年国家认同的构建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结语

数字阅读构建青少年国家认同意义重大。通过数字阅读,青少年深入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有助于形成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数字阅读还有助于青少年形成全球视野,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国家差异。这不仅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还能够为国家长远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社会凝聚力。国家认同的构建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荣誉感。数字阅读构建青少年国家认同,西方国家虽然有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但我们必须从我国的具体情况出发,围绕国家核心观,建立青少年国家认同的引导机制。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荆州职业技术学院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