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

作者: 张浩

摘要:信息技术已成为提升小学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工具,而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贯穿性不强、针对性不足及使用频率低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笔者提出几项创新实践:系统规划阅读链条,确保教学内容的连贯性;聚焦重难点内容,针对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把握时机应用信息技术,发挥技术赋能效应。通过信息技术与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深度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互动性更强的学习体验。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阅读教学  深度融合

近年来,教育信息化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小学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已成为提升小学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工具。《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新课标)强调信息技术与传统教育方法的有机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特别是在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不仅能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提供更直观和动态的学习体验,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理解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信息技术在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意义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与参与度。信息技术有效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参与度。多媒体资源如图片、音频和视频,将枯燥的文本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互动白板和阅读软件等工具设计出的互动性强的教学活动,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感。游戏化学习通过积分制和闯关游戏等方式,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自主性,使他们在娱乐中提升了阅读能力。

丰富阅读教学资源。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阅读教学资源,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借助信息技术,学生可以接触到全球各地的文化和阅读资源,获取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和学习资源。同时,在线教育资源和智慧教室的应用,使教师可以方便地获取和分享优质的阅读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和教学质量。

促进个性化阅读与精准指导。信息技术在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为个性化阅读和精准指导提供了重要支持。个性化学习平台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推荐适合的材料,提高了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线测评系统实时监测学生的阅读进度和理解情况,帮助教师识别薄弱环节并进行针对性辅导。信息技术还支持翻转课堂,增强学习效果。教学数据分析工具帮助教师优化教学策略,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匹配。

信息技术与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融合的现状

信息技术的应用缺乏贯穿力。在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贯穿力存在明显不足,主要体现在阅读内容的连续性上。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课件和互动软件来呈现阅读材料,但这些技术的使用往往是零散的、孤立的,未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链条。也有的教师在使用这些技术时,常常缺乏系统的规划和整合,导致教学内容断裂,无法有效帮助学生建立连贯的知识体系。

信息技术的应用缺乏针对性。信息技术在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缺乏针对性。教师难以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兴趣进行个性化推荐,常使用标准化材料,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教学方法和评估手段的一刀切忽视了学生的差异,限制了教学效果。信息技术在针对教学过程和重难点内容上的应用也不够深入,难以帮助学生有效理解和掌握复杂概念。

信息技术使用频率较低。尽管信息技术在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具有一定价值,但实际应用频率偏低。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不熟练,课堂上使用电子设备和数字资源的频率较低,学生接触信息化阅读内容的机会有限。学校设备和资源不足也限制了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许多教师难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阅读内容的延伸和拓展,且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未能充分挖掘和利用信息技术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和创新。

信息技术与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

系统规划阅读链条,增强贯穿性。在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打造互动和连续的阅读环境至关重要。通过整合电子书籍、互动游戏和模拟故事情境,可以提高阅读材料的连贯性。教师设定的阅读路径能引导学生系统化地提升阅读理解和词汇能力。利用技术进行数据分析,教师可以监控和调整教学方法,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将这些技术融入统一的平台,覆盖课前准备、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的所有环节,形成完整的教学链条。

例如,在讲解《小红帽》时,教师在导入阶段通过播放小红帽穿越森林遇到大灰狼的动画视频,设定阅读活动的情境。在讲授过程中,教师利用教学技术平台引入阅读材料中的互动元素,如点击词汇可以看到详细解释和相关图片,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记忆故事情节和角色特性。该平台还能实时记录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回答情况,教师可以根据数据分析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总结提升时,教师利用复习游戏和互动问答,例如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重新演绎小红帽和大灰狼的对话,或者设置问题让学生找出故事中的关键转折点。

聚焦重难点,提升信息技术应用的针对性。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教师为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提供突破重难点的教学策略。通过使用教育分析工具,教师能够精准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从而选择与学生阅读水平相匹配的材料。在帮助学生理解复杂句子时,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软件和在线视频的动画效果,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句子结构和含义。设计互动习题,不仅能增强课堂的互动性,也帮助学生及时检验并巩固学习内容。

例如,在教学关于“食物链”的阅读材料时,教师可以利用动画视频展示具体的捕食场景。通过互动白板,学生可以点击不同动物查看详细描述和相关图片,帮助他们理解每种生物在食物链中的角色和作用。在讲授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颜色标注和逐词逐句的拆解功能,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句子的意义和语法。此外,教师可以设计互动习题,如拖放活动,让学生将不同生物拖放到食物链的正确位置上,或设置实时多选题,让学生在观看完视频后立即回答相关问题。

把握应用时机,发挥技术赋能效应。教师应把握应用时机,将电子设备和数字资源融入日常教学中。通过互动白板展示多媒体教材和互动练习,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此外,教师还可扩展信息技术在课外阅读活动中的应用。

例如,在教授经典童话《三只小猪》的阅读课上,教师可以利用交互式白板展示故事的电子版,并辅以动画和声音效果,使故事情节更加生动有趣。在故事的关键情节,教师可以播放动画视频,这种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记忆故事内容。在课堂之外,教师可以布置基于信息技术的课外阅读任务,例如在“班级小管家”平台上传自己的小视频,表演或解释故事中的不同场景。这些课外活动不仅提升了学生对故事细节的理解和参与度,还提高了信息技术的使用频率。

结语

信息技术与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深度融合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阅读教学实践时,需要积极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素养,熟练掌握信息技术设备并创新地应用信息技术平台,从而加速教育现代化的步伐。

作者单位:南通市朝晖小学

参考文献

[1] 李平.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 中小学电教(教学), 2024(05):73-75.

[2] 俞璐,张昀圆. 例谈信息环境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J]. 教育文汇, 2024(02):40-43.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