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红色文化书房建设研究

作者: 刘琳琳 李吉慧

摘要:公共图书馆在文化传承和推广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化形态,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独特的价值。公共图书馆建设红色文化书房,不仅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传统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文化事业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本文旨在探讨公共图书馆红色文化书房建设的意义、实践、影响因素、存在的问题及优化路径,以期为红色文化传承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红色文化书房  红色文化空间建设

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服务的重要机构,具有传播知识、传承文明、教育群众、促进社会进步的使命。红色文化空间是公共文化新型空间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公共图书馆推动红色文化传承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1]红色文化书房是以红色经典文献为主题的空间,旨在通过收藏、展示和传播与红色主题相关的图书、期刊、报纸和文件等,宣传和弘扬红色文化,对读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公共图书馆建设红色文化书房,不仅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传统的重要举措,还是推动文化事业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因此,如何建设好公共图书馆红色文化书房,成为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

公共图书馆红色文化书房建设的优势与意义

公共图书馆红色文化书房建设的优势。公共图书馆是建设红色文化书房的有力依托,在红色文化传承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一是资源集中优势。公共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集中了大量的红色文化文献、图片、音视频等资料,同时载体形态丰富,为传承红色文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二是服务体系优势。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已较为完善,拥有专业的服务团队和先进的技术手段,能够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个性化的服务,满足不同群体的阅读需求。公共图书馆红色文化书房建设优势突出,更有利于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公共图书馆红色文化书房建设的意义。一是有利于传承红色基因。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传承和弘扬文化的使命。红色文化书房作为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历史记忆和文化积淀,通过收藏、整理、展示红色文献,能够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多元、便捷的红色文化服务,成为后人了解历史、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场所,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二是有利于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红色文化书房汇聚了各类红色文化资源,借助图书馆平台的号召力,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红色文化宣传、教育、推广活动,可以加深人民群众对红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促进红色文化学习在群众之间形成共识,推动文化传播。公共图书馆红色文化书房的建设还可以为学术研究、文艺创作提供便利条件,同时可以增进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红色文化交流和友谊,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文化繁荣作出积极贡献,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公共图书馆红色文化空间建设的实践

东莞市大岭山图书馆、太原市图书馆、江西省图书馆在红色文化空间建设方面有着突出的实践经验,为各地公共图书馆建设红色文化空间提供了有益参考。

东莞市大岭山图书馆整合文献资源,打造红色文化服务专区。大岭山图书馆在二楼设置了红色书屋服务专区[2],整合馆内的红色图书资源,将6300多册红色主题图书集中陈列在专区,为广大群众学习红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场所。专区内图书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中国不同时代领袖的经典著作及抗战题材的纪实文学和小说,帮助党员干部和群众更好地学习中国革命历史,感受党的沧桑历史和风雨历程,培养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坚定爱党爱社会主义的信念。

太原市图书馆“马克思书房”创新设计,丰富红色文化展示形式。太原市图书馆率先开创了新时代新思想宣传阵地、红色阅读主题书房——马克思书房。马克思书房收藏了22000余册马克思主义相关文献,设立了展览展示区、交流研讨区、休闲阅览区和“马克思大脑”四个区域。[3]创新的空间叠加设计极大程度地整合集中了主题文献,也将多个功能融合于一体,发挥了红色文化主题空间的最大效用。

走进马克思书房,我们可以看到书房以画传的形式向广大群众重现了马克思的学习场景、工作场景和生活场景,吸引读者感受马克思伟大的人生历程。书房中的“马克思大脑”区域设置半弧形书架陈列着马克思的相关书籍,悦纳广大读者在此间读书,创造了舒适的读书空间。书房特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献专区”和“习总书记读过的书”书架,吸引更多的读者潜心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创新开设的“主题邮局”,让读者可以在明信片上写下对马克思的心里话,在互动中感受真理的力量。

马克思书房作为公共图书馆的红色文化主题空间,依托空间特色,创新展示形式,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路径,深入宣传了党的创新理论,真正实现了铸魂育人的强大功能。

江西省图书馆运用科技赋能,打造红色文化教育阵地。江西省图书馆依托丰富的红色馆藏资源,打造了红色主题图书馆。该馆以“阅读红色经典、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将近万册红色图书、百余种红色期刊、十余个红色文化数据库展于馆中,馆中分为藏书区、阅览区、体验区,动静结合、形式丰富。图书馆充分运用数字赋能,引进球幕影院、虚拟拍照、VR军事体验等设施设备,应用投影拼接、虚拟现实等技术塑造深层次红色场景体验空间,增强读者情感共鸣,提升读者的体验感。

江西省图书馆开展一系列特色红色教育体验活动,用活红色资源,向读者提供以“红色主题+体验互动”为模式的系列活动,如体验红色场景、革命旧址话江西、阅读红色经典等,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同时该红色图书馆注重资源整合,开通线上服务模式,将线上线下服务融合,线上可与线下同步开展书目推荐、展览讲座等活动,丰富了红色文化的传播路径。

江西省图书馆以创新形式让红色文化资源活了起来,让红色文化“好听”“好看”,从而真正“入耳”“入脑”“入心”,让公共图书馆成为新时代红色文化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

影响公共图书馆红色文化空间建设的因素

公共图书馆的红色文化空间建设受多种因素影响,具体包括定位与服务对象、管理情况、政府支持与社会力量等。

定位和服务对象。由于定位和服务群体的不同,红色文化书房的建设方向也需有所差异。考虑到服务青少年、党政机关、专家学者、群众等不同群体的需求,书房需兼顾宣传性、趣味性、互动性、体验性、教育性、学术性等。同时书房的布局也需要考虑到读者的阅读需求和服务流程,合理安排书架、阅读桌椅、多媒体设备等设施的位置,改进读者的阅读体验和服务质量。

管理情况。首先,人员管理情况。专业管理人员的数量、专业素质都会影响到书房为读者提供的服务质量。如太原市图书馆马克思书房设有6名馆员负责书房的日常运营,逢建党100周年这个特殊节点,会从其他部门借调4名人员,保证书房的服务质量。其次,制度管理情况。建立健全红色文化书房制度体系,可以明确红色文化书房开展工作的各项流程和规章制度,对于书房运行与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影响重大。最后,资源管理情况。红色文化书房是否能够合理采购红色文化相关的图书资源,是否可以进行科学的编目和分类,都将影响读者查找和借阅相关书籍以及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率。

政府支持与社会力量。在公共图书馆红色文化书房的建设过程中,政府支持和社会力量的参与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政府支持能够为公共图书馆红色文化空间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技术和政策支持,推动建设工作顺利进行。政府不仅可以通过直接投资、税收优惠等措施提供经济支持,还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引导和规范公共图书馆红色文化空间的建设。此外,政府还可以搭建平台,促进红色文化书房与其他相关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如河北省图书馆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投资数十万元,设计装修彰显了河北红色文化元素特色、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燕赵红色记忆馆。[4]

社会力量则可以为公共图书馆红色文化空间的建设提供丰富的资源和人力支持。社会组织和个人可以通过志愿服务、捐赠等方式参与公共图书馆红色文化空间的建设,提高其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还可以为红色文化空间的推广和宣传提供支持和帮助,扩大其社会影响力。

当前公共图书馆红色文化书房建设存在的问题

资金投入不足。当前,公共图书馆红色文化书房建设难以在各个地区普及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便是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这或许源于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不够、红色书房的社会关注度低、书房的运营成本高等多方面因素。

因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部分地区红色文化书房的建设遭遇层层阻碍。一是初始建设资金筹措困难,场地租赁、装修设计、书籍采购等方面受到影响,建设进程受阻甚至无法开始;二是运营维护资金短缺,书籍的更新和保养、设备的维护和升级、人员工资等日常运营活动受到影响,红色文化书房无法正常运作;三是资金使用不规范,部分地区会存在资金管理不善和使用不当的问题,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缺乏系统性建设。公共图书馆的红色文化空间建设缺乏标准化与规范化,整体性建设不足。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空间设计中多为单一的红色元素,缺乏多样性、专业性;空间布局合理性不足,与读者的阅读需求和服务流程不相符;红色文献简单陈列在书架上,开发与利用不充分,缺乏系统性思考;各馆之间缺乏合作,红色文化建设是各自为战、无序发展的状态等等。[5]

数字化建设滞后。相比其他类型的图书馆和书房,红色文化书房的数字化资源相对较少,尤其是高质量的数字化资源。一方面,数字化开发水平低。馆藏大多以纸质书籍、宣传画册等为主,这些红色文献资料大多数仅仅陈列在书架上,缺乏先进的数字化设备和技术支持,没有深入挖掘及开发。另一方面,数据库缺乏特色。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尝试购买数据库等途径来丰富数字化馆藏资源,但不难发现,因缺乏系统性规划,购买的红色资源数据库缺乏特色,缺乏自建的本土红色文化数据库,这不利于红色文化书房的创新性发展。

专业人才力量不足。公共图书馆的图书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已经较为成熟,但是缺乏针对红色文化书房建设的专业人才。当前可能存在熟知红色文化的人才和具备图书馆专业知识的人才无法有机结合的问题,导致人才队伍无法全面发挥作用。同时,红色文化书房建设需要成立一支对红色文化深入研究和理解的专业团队,为书房的规划、设计、运营、服务提供有力的支持。

公共图书馆红色文化书房建设的路径

吸引政府关注,争取政策支持。仅凭图书馆一馆之力,公共图书馆红色文化书房的建设难以有所成就。前文已讲明,获得政府的支持,才能够为公共图书馆红色文化空间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技术和政策支持。为此,我们要争取领导的重视,获得政府的上层推动,具体可以包括:一是加大对于先进地区先进场馆建设的研究,结合本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形成相关研究成果引起相关部门重视;二是图书馆积极主动参与本地区重要党建活动,积极融入本地区的红色文化宣传体系,提高图书馆传播红色文化的影响力;三是结合图书馆红色文化书房的定位,努力在地区高质量发展建设中取得成绩与表彰,从而进一步获得政策支持。

寻求多元合作,形成建设合力。首先,加强馆际合作。一方面各个地区图书馆可以加大红色文献的交换交流力度和频率,丰富各地红色文化书房的馆藏;另一方面各馆可以紧密联系形成合力,打造区域特色红色文化亮点,扩大影响力。如长征之路图书馆联盟,就是以红军长征路线上的重要节点城市为主线建设的图书馆联盟体,通过多次开展人才交流、红色培训、文献资源收集,构建了红色文献资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化了长征之路上各城市的交流,传播了红色文化,传承了红色基因。

其次,加强图书馆与其他部门的合作。要加强与当地宣传部门、党史史志研究部门、博物馆、档案馆等多部门的合作,定期邀请党史领域的专家对于书房建设予以指导,同时积极融入本地区的红色文化宣传体系,定期联合多部门开展红色文化主题读书活动、红色公益讲座、红色专题展览以及构建红色文献服务网等,与其他部门形成本地区红色文化发展的合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