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博洛尼亚最佳童书奖获奖作品回顾

作者: 田众非

2022年博洛尼亚最佳童书奖获奖作品回顾  0

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Bologna Children’s Book Fair)是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童书展之一。除了展会本身以外,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还设立了多项奖励,以促进世界范围内童书产业的发展,其中最为重要、影响最大的是博洛尼亚“最佳童书奖”(Bologna Ragazzi Award)。每年上半年,来自世界各国出版社的童书作品都会围绕其下设的虚构类作品奖(Fiction)、非虚构类作品奖(Non Fiction)、漫画类作品奖(Comics)与新人奖(Opera Prima)四个常设奖项,以及用以表彰具有高度创新性的优秀童书作品的新视野奖(New Horizons)、一个当年的特设奖项进行角逐。这些参选作品会被交给一个由来自世界各国的专家组成的国际评委会进行评定,之后评委会将决定每个奖项的最终归属。除新视野奖以外,国际评委会不仅会评出每个奖项的大奖,还会选择部分优秀作品授予特别提名奖。

截至2022年,我国童书作品在博洛尼亚“最佳童书奖”上获奖次数仍相对较少。在近十年内,虽然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的童书多次获奖,但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童书中,只有2021年中国作家曹文轩与韩国画家苏西·李联合创作的《雨露麻》获得了虚构类作品最佳提名奖;另外,中国艺术家郝铄在同年以Guide de survie dans la jungle(《雨林生存指南手册》)获得了新人奖特别提名奖,但由于该书出版于法国斯特拉斯堡,因此,只能算作法国的获奖作品。

2022年,共有来自62个国家和地区的2215部童书作品参与了博洛尼亚最佳童书奖的角逐,参与评奖的作品数量比2021年增加了630部之多,与2020年相比也增加了365部。尽管如此,这样一届规模扩大了接近30%的国际童书奖,在国内却没能获得广泛关注。虽然出版信息网和搜狐网都介绍了2022年博洛尼亚最佳童书奖的获奖作品,但只介绍了书名和作者、出版社、出版年份等信息。这种情况显然与博洛尼亚最佳童书奖在国际童书领域所拥有的重要地位不相匹配。因此,在2023年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奖即将开奖之际,笔者希望通过对2022年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奖的获奖作品进行回顾的方式,帮助国内童书界相关人士更加深入地认识这一国际大奖,为制定童书引进计划和推动中国童书“走出去”、在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奖上争取更好的成绩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如果想要更加详细地了解2022年的获奖作品,需要查看官方网站上给出的获奖作品介绍,因为对于每部获奖作品,评委会都会为其撰写评语;此外,也可以通过查看保存于博洛尼亚萨拉博萨少儿图书馆(Biblioteca Salaborsa Ragazzi di Bologna)网站上的相关信息进行了解。本文将主要通过分析评委会的评语,结合Terrusi的文章,向国内读者简单介绍2022年博洛尼亚最佳童书奖各个奖项获奖作品的独到之处,并尝试从中一窥其国际评委会的评审标准与倾向。

虚构类作品奖

根据规则,博洛尼亚最佳童书奖的虚构类作品奖主要颁给幻想类、故事类与童话类插图书作品,而且作品中插图需要占主导地位。获得2022年虚构类作品奖大奖的是加拿大出版的童书À qui appartiennent les nuages?(《云朵属于谁?》)。评委会在评语中提到:

“标题《云朵属于谁?》以一种轻盈、充满动感的方式划破封面深灰的底色,闯入读者的眼帘。甫一翻开此书,读者便会感到一阵迷茫,而这种迷茫感正是作者想要借助故事在读者心中唤起的情感。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位经历了战乱的小姑娘,讲述的是在她脑海中关于战争的种种回忆。书中的一幅幅画面,以及存在于小女孩梦中的一张张家庭照片,推动着读者的情感超越现实与想象、集体故事与普遍记忆之间那脆弱的边界,为读者带来一种专属于个人的、独一无二的体验。本书的插画非常精致,不仅与作品内容紧密贴合,而且风格也非常现代,为作品营造出一种弥漫着浓厚诗意与怀念之情的氛围。”

从评语中可知,这是一部通过小女孩的视角回顾战争经历的作品。Terrusi在她的文章中详细地说明了标题中的“云朵”并非普通的白云,而是爆炸与战火产生的黑云,并且提到作品中使用了照片作为展现小女孩回忆的手段,插画中也直接描绘了战争的悲惨场面。虽然评委会也提到这部作品巧妙的封面设计与精致的插画风格,但联系到2022年动荡不安的国际局势,该作品能够获得虚构类作品奖大奖,很可能是因为其作品内容直接刻画了战争的残酷,及其对儿童情感上的摧残。

获得本奖项提名奖的作品分别是智利出版的、面向低龄儿童的童书¿Qué tiene un bosque?(《森林里有什么?》),韩国画家苏西·李的无字书新作Summer(《夏》)以及法国出版的童书Fechamos(《闭馆》)。其中,第一部作品描绘了一个充满了奇怪生物、由五颜六色的色块以及细细的黑线构成的森林,评委会在评语中主要提及的也是插画中出现的各种形象;关于第二部作品,评委会主要提及的是这部作品中画家使用的各种不同的作画技法、描绘的儿童嬉闹的场景、她在作品中倾注的强烈情感与这部作品的创意来源、维瓦尔第(Vivaldi)的《夏》之间的完美融合,尤其提到了读者可以扫描书中附带的二维码,在享受阅读快乐的同时欣赏这个著名乐章;由于第三部作品旨在探讨博物馆在政治与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呼吁人们意识到保护文化与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因此评委会只是简单提及了其中的色彩运用和插画风格,尤其着重介绍了这部作品讲述的故事:因为博物馆缺乏资金闭馆之后,一个博物馆管理员将展品托付给懂得其价值的人,这些人将在街上一起举办露天展览。

非虚构类作品奖

根据规则,博洛尼亚最佳童书奖的非虚构类作品奖,主要颁给科学、历史、音乐、时事、艺术等领域知识普及类书籍及传记类作品。获得2022年非虚构类作品奖大奖的同样是加拿大出版的童书Monstres Sacrés - Voyage au cœur des volcans(《神圣的怪物——火山深处之旅》)。评委会在评语中提到:

“完美无瑕的绘画风格,简约但精心润色过的色彩与插画,这些元素将陪伴着读者读完这本书的每一页内容。这本书以一种非常清楚的方式向读者介绍了许多与火山相关的知识,以及与火山有关的种种神话传说。这本书不仅介绍了科学知识,还包含了很多与火山有关的神话与趣闻,因此,与其他介绍火山的科普书籍相比,这本书的内容更为细致、丰富。这本书打破了科普书籍的惯用套路,为不同的世界观留出了同等大小的空间,并且将这些不同的世界观完美融合了起来。”

从评委会的评语可以看出,这部童书拥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绘画风格简约但精美异常,以至于评委会直接使用了“impeccabile”(完美无瑕的)一词,这是2022年获奖作品评语中评委唯一一次使用这一词语;其次,这本书将科学知识与神话故事、趣闻相结合,内容非常丰富;再次,这本书有着强烈的创新性,并且表现出了开放、包容的特性。正是由于这些特点,使得这部作品超越了其他童书,获得了这一奖项的大奖。

获得本奖项提名奖的作品分别是葡萄牙出版的童书Para que serve?(《这是干什么用的?》)、法国出版的童书Des trucs comme ci, des trucs comme ça(《这样的东西,那样的东西》),以及韩国出版的自传类童书Father’s big hands(《爸爸的大手》)。在点评第一部作品时,评委会一方面提到了这部作品在开头和结尾都提出了标题中出现的问题,结构前后呼应,更是着重介绍了这部作品采用了一种科普书籍中较为少见的具体而热情洋溢的插画风格;而由于第二部作品是鼓励小读者探索、发现不同区域、不同图画之间关联的思维启发性童书,评委会着重介绍了这部作品巧妙的结构风格;第三部作品中作者通过一种饱含诗意的方式讲述了人从出生,到长大后照顾自己的子女,再到年老之后受子女照顾的生命循环,而评委会则着重介绍了这部作品的包装设计,因为在作品的前后封面上,分别画着主人公照顾刚出生的孩子与照顾年老的父亲的画面,而作品内部还散布着一些记号,将这部作品中提到的人的角色转换与生命循环展现出来。

新人奖

根据评奖规则,博洛尼亚最佳童书奖的新人奖主要颁给该年度新出道作者的处女作。获得2022年新人奖大奖的是法国出版的童书Les Reflets d’Hariett(《哈莉特的倒影》)。评委会在评语中提到:

“我们非常喜欢这本画册,因为这本画册拥有非常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色彩也非常热情、生动,而作者也正是通过这些元素讲述了主人公哈莉特及她的‘狮子’灵魂。这本画册的插画风格充满动感,而且非常大胆,使得读者在阅读画册时,会觉得其中的角色摆脱了书本的禁锢,来到了读者身边一般。这本精美的画册可以看作是一个关于个人成长的“映像”,并且纸张的选择与尺寸的安排也恰到好处。在这本画册中,作者Maria Kadi能够充分调动读者的情绪、紧紧地抓住读者,使得这本画册成为画册历史当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从评语可知,这是一部反映儿童成长的作品。另外,根据Terrusi的文章,在这部作品第二页的内容里,有一只狮子死去了。在它死去之后,主人公哈莉特的狮子倒影决定接纳她,并展现她的“狮子灵魂”,而这个野性的灵魂鼓舞了少女,将她从恐惧与封闭中解放出来。Terrusi同时认为,以一种流动、动态的形式展现的狮子倒影,是一种对个人成长的模仿;她甚至认为,作者在这部作品中还通过生态女性主义的方式反思了政治问题。虽然无论是Terrusi的介绍还是评委会给出的评语中都没有明确说明这个“狮子倒影”与“狮子灵魂”到底是什么,但是从已知的信息中可以推定,这个故事可能还是比较有新意和深意的。评委会并没有对内容进行过多说明,而是着力于介绍插画角色的生动、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与鲜艳而热情的色彩运用,同时还提到了作品纸张、尺寸的安排。评委会选择对一本叙事插画童书的故事情节一笔带过,而着重介绍其绘画风格,其原因有可能是因为评委会觉得,相比较而言其内容逊色于形式,但也不排除评委会在评审时主要看重视觉表现形式而不太重视内容的可能性。

获得本奖项提名奖的是瑞典出版的童书Det var en gång och blir så mycket mer(《它曾是如此,将来会更多》)和西班牙出版的童书Fluidoteca(《体液档案馆》)。与获得大奖的《哈莉特的倒影》不同,这两部作品都是更加偏向于科普性的作品。第一部作品是一个从地球初诞生之时到未来的时光穿越之旅,评委会着重提及了这本书的创新性:它将大小不同的纸张排成了一个阶梯渐变的形式,因此,随着内容涉及时间段的变化,纸张页面的大小也随之变化,使这种时光穿越变得触手可及;第二部作品是一部将图画设计、讽刺幽默与科学的精确性结合在一起的科普书籍,采用了一种兼顾科学般的严格与阅读愉悦感的方式,介绍了人体体液相关的知识。

漫画类作品奖

博洛尼亚最佳童书奖的漫画类作品奖细分为中低年龄段儿童组(Early Reader,面向6—9岁的儿童读者)、中高年龄段儿童组(Middle Reader,面向9—12岁的儿童读者)以及青少年组(Young Adult,面向13岁以上的青少年读者)三组。

获得中低年龄段儿童组大奖的作品是法国出版的漫画Bienvenue à Bibiville(《欢迎来到比比维尔》)。评委会认为“这位作者的出道作品就已经是一部非常精美的作品了,它将漫画与插画书这两种不同的形式完美融为一体”。此外评委不仅赞扬了作品精妙的页面布局设计,还着重介绍了其剧情。这部作品的主人公是被主人抛弃的猫猫狗狗们,它们原本和谐地生活在比比维尔,在比比维尔被拆毁之后,它们重建了自己的家园,且重建的家园更加宜居、更加环保。获得本组提名奖的作品是挪威出版的漫画Hvem rumpet brunosten?(《谁在棕色奶酪上面坐过了?》)。关于这部作品,评委会只是简单地提到,这部作品以一种介于赞美与讽刺之间的风格、精美而怪异的形象与令读者感到惊艳的文风,讨论了挪威人对于棕色奶酪(brunost)的崇拜。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