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之路》:一套匠心独运的科普丛书

作者: 蔡葵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5月“科技三会”上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使蕴藏在亿万人民中间的创新智慧充分释放,创新力量充分涌流”。

煌煌15卷本的《中国科技之路》丛书正是为推动我国科普事业,激励青少年投身科技报国的素质教育图书。该书由中国编辑学会组织中央部委15家科技出版社于2021年 6月联合推出,历时两年完成,该丛书有如下亮点。

选题意义重大,体现了国家战略和时代特征。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尤其是科技领域的复兴是这一变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是改变我国国家命运的重大抉择。《“十四五”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中提到要推动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持续提升公民科学素质,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厚植土壤、夯实根基。该丛书立足规划要求设计图书内容。出版目标与宗旨是回顾党的科技发展历程,总结70多年的科技发展成就,向党汇报并鼓舞国人共同努力,早日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设计匠心独运,构思具有创意。科学技术领域众多,专业隔行如隔山。该丛书定位为宣传普及性质的大众读物,按行业和专题分卷。内容简明、通俗,图文并茂。每卷包含发展历程、重大成就(主要亮点)、前景展望(发展蓝图)三部分,并着重介绍重大成就、人物故事。对专业读者来说是简明的行业史;对非专业读者而言,则是大众普及读物。

大胆探索融合出版,全媒体方式立体呈现。该丛书彰显时代特点,在发扬大众科普读物定位准确、文字通俗、图文并茂等传统出版优势的基础上,强调在融合出版上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全书以文、图、音频、视频、AR相结合的全媒体方式呈现,各分卷的每个章节大都配有与文字相对应的视频,通过扫描二维码拓展阅读;一些分卷运用动画形式展现科技亮点,使阅读效果更加直观形象。《航天卷·蓝天逐梦》还是北斗导航科普领域首部融媒图书,融入了大量音视频技术、沙画工艺、VR技术、H5长图等出版形式。

院士牵头,精心编写。为打造精品,该丛书各分卷都组成一个实力雄厚的、以院士牵头的编写班子,从选题策划、论证、工作方案、制定大纲、编写、审查、修改等环节上做足功课,线上、线下的会议、讨论,每卷册都达20多次,很多卷册达到了七八次易稿,并邀请科普作家、报刊记者协助加工、润色稿件,个别书稿还报上级多部门审核把关。在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大力支持下,该丛书得以高品质完成。细心的读者可以从总序、各分卷序和前言中得知,所有组织者、编写者、工作班子对这套丛书付出了极大努力和心血。

一曲弘扬创新报国的颂歌。该丛书除讲述科技成就,还讲述科技人物故事。如讲述钱学森、邓稼先、钱三强、程开甲等老一辈科学家率领成千上万的科技工作者隐姓埋名,几十年住荒漠、战风沙,造出两弹一星,让中国人民真正站立起来。该丛书还挖掘了更多不为人熟知的科技工作者的事迹,例如石油战线30多岁的王锦芳高级工程师研发的地下储油库,基建战线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青年科技团队发明的“空中造楼机”等。科技工作者用无数的发明创造和科研成果,飞速地提高了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让人民得以享受现代文明成果。这些英雄图谱让人热血沸腾,他们的爱国情怀、不朽业绩将永照千秋。

作者系电子工业出版社青少年教育分社社长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