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研究

作者: 鲁浩 陈宝

[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245(2025)02-0021-08

DOI:10.19499/j.cnki.45-1267/c.2025.01.004

在继承发展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来自我革命探索成果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力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创造性提出一系列具有原创性、标志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是对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实践进行的系统擘画和顶层设计。“第二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在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特性、运用大历史观的基础上推进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自我革命理论中所内含的正心修己、守正创新等文化基因,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在机理的高度契合,“第二个结合”为我们科学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提供了新的研究场域。

总体看来,当前国内学术界对自我革命的相关研究方兴未艾,针对自我革命历史进程、理论体系、鲜明特征等纵向研究取得了丰硕的阶段性成果,但关于自我革命的横向研究较少。其中,侯雨呈基于新制度主义政治学视角的考察,将释放党内问责制度效能作为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一项重要手段[3]。王里、魏旭基于先锋队理论的视角,针对列宁关于党的先锋队性质不是天然的永久的这一根本性设问,探究自我革命何以是百年大党解决自身独有难题的成功路径4。陈丽以百年党章纪律条款的历史变迁为视角,明确自我革命的根本诉求、首要任务、路径选择、支持保障[5]。王建华基于组织新陈代谢的视角,通过把握自我革命的逻辑起点、组织有机体的健康成长、组织运行的制度保障以及自我革命的前置性条件四个维度,针对性提出自我革命有待完善的体制机制。关于自我革命横向研究的相关文献为本文以“第二个结合"为视角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提供了重要理论参考与学理支撑。基于此,本文拟从“第二个结合”视角,厘清这一重要思想的理论渊源,然后通过“第二个结合"视角阐明“四个自我"的科学内涵,最后以“第二个结合"视角观照“九个以"明确自我革命实践指向,以期为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能够始终以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引领实践创新提供一定的学理支撑。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理论渊源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中无产阶级政党关于自我革命的理论内核,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和合尚同、忠义之道的精神品格,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理论话语,观照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需要,该思想是对深厚的理论基石、鲜明的文化底色、厚重的历史传承的继承创新。

(一)理论基石: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赋予自我革命的政党基因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虽未明确提出“自我革命"这一概念,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中关于自我革命的相关论述散见于其多部经典著作中,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石。

首先,无产阶级政党的人民立场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自我革命"这一根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中明确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7]413。毛泽东同样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8]19%。坚定的人民立场不仅给予了无产阶级政党打破旧的国家机器、旧的社会制度和旧的国家关系进行社会革命的勇气,也赋予了无产阶级政党敢于壮士断腕、刮骨疗毒进行自我革命的底气。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所特有的人民立场,指明了全党永葆初心、担当使命的根本任务,是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逻辑必然。

其次,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属性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自我革命”这一重要问题。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中强调“我们的任务是维护我们党的坚定性、彻底性和纯洁性,我们应当努力把党员的称号和作用提高,提高,再提高”9]。为保证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无产阶级革命不仅包括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还包括与这两种革命相适应的无产阶级政党的自我完善、自我修正。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所特有的本质属性,彰显了我们党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信心、决心,是中国共产党科学把握跳出历史周期率“第一个答案"和“第二个答案"辩证关系的逻辑实然。

最后,“自我批判"的理论品格回答了中国共产党“怎么样自我革命”这一深刻问题。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先天的批判性、革命性哲学基因,赋予了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自我革命”先天特性。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一文中明确指出,“无产阶级革命…则经常自我批判…它十分无情地嘲笑自己的初次行动的不彻底性、弱点和拙劣”[7]672。马克思、恩格斯虽未明确提出“自我革命”这一概念,但散落其建党学说中的“自我批判"既包含着以改造自身最终实现社会变革的价值意蕴,也为无产阶级政党进行自我革命注入了内生力量。中国共产党“只有在革命中才能抛掉自己身上的一切陈旧的肮脏东西,才能胜任重建社会的工作”[7]7]始终坚持“自我批判"则昭示出中国共产党能够实现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逻辑应然。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作为“魂脉"开拓了无产阶级政党的自我革命内容范畴,不仅明确了自我革命之于无产阶级的重要性,也剖析了无产阶级政党自我革命的必然性,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进行时代性转化提供了扎实的理论支撑。

(二)文化底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自我革命的文化底色

中华民族革新求变的历史文化底蕴赋予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鲜明的“文化底色”。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修身治世、砥砺前进的发展史。“革命”一词发端于《周易·豪传》:“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对“革”“命"有了更为精确的释义,其中“革"有两层含义:其一兽皮治去其毛,革更之。其二古文革从三十,三十为一世,而道更也[10]446。“命"使也,从口从令[10]68。故曰命者,天之令也。中国先哲将变革天命、王朝更替、君主易姓译为革命。近代以来,梁启超在《释革》一文中指出,“革之云者,必一变其群治之情状,而使幡然有以异于昔日”]。强调有不必易姓而不得不谓之革命者,亦有屡经易姓而仍不得谓之革命者,赋予“革命"以改革、变革之意。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nnxb20250204.pd原版全文

讲仁爱、重民本的政治品格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孕育了“立己达人”的治世逻辑和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爱人"为仁,“仁"既是个人德行又是修身治世之道,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始终将人民利益摆在前面的"仁德”“民本"思想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的忠恕之道提升认识主体修养,给予中国共产党刀刃向内、壮士断腕的勇气和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的政治自觉。守诚信、崇正义的精神伟力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涵养了正心笃志的人格修养和崇德弘毅的独特品格。诚信者,天下之结也(《管子·枢言》)。义者,正也(《墨子·天志下》)。“诚信"是个人立身之本亦是治国理政之基,“正义”则是天下和顺的基本前提。涵养几千年的“忠义之道"既有外在的真实不虚又有内心的忠实专一,既有外化于行的“言忠信”也有内化于心的守信不欺,给予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根本保证推进自我革命的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尚和合、求大同的理想品格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培育了贵和尚中的价值追求和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中庸·第一章》)。团结统一是一个政党的生命,而“和合"思想中所蕴含的“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和爱”的原理赋予中华民族“和实生物”“和而不同”的哲学智慧。在实现“天下大同"的价值引领下,中国共产党不搞外部对立、恶性竞争,而始终坚持内部治理,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进程中将中国共产党锻造成为"一块整钢”。

质言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根脉"蕴含着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人本思想中爱民养民的观念以及天下大同的理想,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的形成提供了丰沃的文化土壤。

(三)历史传承:“批评和自我批评”赋予自我革命的内生动力

一部百年党史也是一部百年自我革命史,“批评和自我批评”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独有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长盛不衰,有一条清晰的演进逻辑,就是从“批评和自我批评"到自我革命。以“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理论话语变迁为线索的政党治理实践探索与经验总结,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滋养。

毛泽东就特别强调“自我批评”的重要性,以政党属性为出发点,指出“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也是我们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的标志之一"[8]109。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根本性变化,“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理论话语内涵也有所扩大,毛泽东将“批评和自我批评”置于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语境中,指出“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一种方法,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而且是唯一的方法”[12]。党通过"团结—批评—团结"的方式改善党群关系,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邓小平强调“老祖宗的东西不能丢”,坚持党“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提出“要通过整党,使党内的批评和自我批评能经常开展。党内不论什么人,不论职务高低,都要能接受批评和进行自我批评”13]。江泽民深化了对"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认识,以解决两大历史性课题为落脚点,将“团结一批评和自我批评一团结”这一公式视为党的思想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强调“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维护党的纯洁性、增强党的战斗力的武器”[14]。胡锦涛告诫全党“我们需要批评和自我批评,如同人需要空气和水一样重要”[15]。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是对中国共产党“批评和自我批评"理论话语置于思想建党、管党治党、从严治党的延续、转化和升华。实现了从回答“历史之问"提出“人民监督”这一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一个答案,到回答“复兴之问"找到“自我革命"这一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的伟大飞跃。从具体举措向方法论与认识论的转向标志着我们党对于自我革命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二、“第二个结合”视角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四个自我”既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的精炼总结,也是中国共产党对自我革命实践规律深刻把握后所凝练的科学内涵。“第二个结合”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四个自我"的新场域,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正心修己”“居安思危”“守正创新”“内圣外王"的思想赓续中,把握“四个自我”何以有破有立、何以既治“已病”又治“未病”的丰富内涵与哲学意蕴。

(一)自省:以“正心修己"检视“自我净化”

自我净化,就是要过滤杂质、消除毒素、割除毒瘤[16]26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自省即自我反思、自我反省,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是中国人民传承数千年的行为准则,是突出问题导向,坚持以“正心修己"检视自我革命的首要举措。

古之圣人,欲养性必先修身,欲清心必先洁体(《庄子·知北游》)。自我净化首先需要“正心”,实现思想上的净化,思想不牢地动山摇。君子检身,常若有过(《亢仓子·训道篇》),中国先哲高度重视认识主体修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发扬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优良传统,聚焦党内存在的“四风”等突出问题,先后在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深人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逐步健全党内学习制度建设,在深化内化转化上以“关键少数"引领"广大多数"持续用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净化思想的实际成效。其次,自我净化要实现党的肌体净化,成其身而天下成,治其身而天下治(《吕氏春秋·先己》)。修己乃固本之举,即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论语·宽问》)。以敏锐的政治洞察力、政治预见力从战略层面明辨是非,提高政治判断力;以坚定的政治思维从理论的高度把握党中央方针政策与决策部署,提高政治领悟力;以明确的政治立场从实践层面贯彻落实党中央指示决定,提高政治执行力。把握政治大局,在修养政治品德、净化政治生态的实践中,保证党的自我革命不走偏、不走样。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nnxb20250204.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