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行动学习提升年轻干部调查研究能力
作者: 马常斌
[摘要]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不断提升调查研究能力,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和基本功,是中国共产党人历经百年艰苦奋斗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也是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本文以中共南宁市委党校中青班调查研究行动学习实践项目为例,探讨中青年干部调查研究能力的行动学习培养路径。
[关键词]行动学习;年轻干部;调查研究能力
[中图分类号]D2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245(2024)01-0044-06
DOI:10.19499/j.cnki.45-1267/c.2024.01.008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1]调查研究是领导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了解实际情况、把握客观规律、作出正确决策的重要手段。提高中青年干部的调查研究能力对于不断破解改革发展难题,积极应对新变化、新挑战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部分中青年干部在调查研究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调查研究的质量和效果。
一、年轻干部提升调查研究能力的价值意蕴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指出:“年轻干部要提高调查研究能力。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2]并提出调查研究能力是新时代年轻干部解决实际问题所必须具备的七种能力之一。年轻干部受限于自身能力和阅历,对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的认识和把握往往不够系统、全面和科学。因此,年轻干部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调查研究能力以更好应对各种复杂问题和困难局面。
(一)调查研究能力是年轻干部政治能力建设的重要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政治能力建设,年轻干部迫切要通过调查研究不断提高“政治三力”。一是调查研究是提高政治判断力的必然要求。只有开展好调查研究才能真实了解和全面把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执行情况,才能不断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全面认识、精准把握和科学应用,才能在重大问题和关键环节上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科学化、精细化推进风险防控工作,将重大风险化解在源头。二是调查研究是提升政治领悟力的重中之重。调查研究的过程是站稳人民立场、推动事业发展和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领悟的过程,也是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的过程。三是调查研究是增强政治执行力的实践基础。提高政治执行力,重在知行合一、贯彻落实。在调查研究中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是年轻干部涵养政治品格和提高政治执行力的有效路径。年轻干部只有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才能真正做到力戒空谈、精准发力、顺势而为,确保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二)调查研究能力是年轻干部决策和执行能力提升的重要前提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不了解真实情况,拍脑袋做决定,是做不好工作的”[3]。善用调查研究,掌握真实情况,才能认清规律、尊重规律、掌握规律,才有可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4]善用调查研究,才能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才有可能克服决策的随意性与盲目性。“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5]年轻干部只有从深入全面的调查研究入手,才能切实把贯彻落实党的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弄明白,把改革发展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搞清楚,把调查研究与工作实践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及时发现决策执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新问题,找准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确保决策因时因势调整、执行科学有效。
(三)调查研究能力是年轻干部克服本领恐慌的重要法宝
“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一定要学会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中提高工作本领。”[2]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必然要求年轻干部通过调查研究掌握全局情况。提高调查研究能力是年轻干部解决本领恐慌问题的重要法宝。“凡是忧愁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去调查研究,一经调查研究,办法就出来了,问题就解决了。”[6]年轻干部只有不断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强化政治学习和理论学习,通过调查研究尽快将实情摸透摸准,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并用调查研究得来的方法来更好地检验和推动工作,才能够尽快找到问题的症结并逐一进行针对性的破解;才有可能走出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真正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担负好不同地方、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领导责任。
二、年轻干部调查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部分年轻干部调查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调查研究不够科学。一是调查研究的计划和方案不够科学。部分调查研究在制定研究计划和方案时,没有充分考虑调研的目的、内容、方法、时间等方面的因素,导致研究计划和方案不合理、不科学。部分调研计划的制定,未能合理考虑研究的时间、人员等方面的因素,导致研究计划过于庞大繁杂,无法有效实施。一些上级部门的调研往往由基层来负责计划安排和路线确定,一些基层在设计调研路线时会不同程度地存在“扬长避短”的倾向,缺乏突出的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四不两直”的实事求是精神,导致在调研计划制定时就已经出现了偏差。二是调查研究的方法和手段不够科学。一些年轻干部在调查研究中未能采用合理的调研方法和手段,习惯在调查研究中采用观察法和访谈法等定性研究的方法,缺少定量研究,导致调查研究不够准确、不够客观。同时,调研手段缺乏创新和多样性,没有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导致调查研究结果不够精准、不够全面,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三是对调查研究的数据处理和分析不够科学。在调查研究中由于缺少定量研究,导致调查研究的成果很难客观呈现现实情况。一些年轻干部在调查研究中忽视了实地考察和深入了解的重要性,过于依赖总结材料和报表信息等“二手”数据,导致调查研究结果缺乏可信度和有效性。一些调查研究在数据处理时没有采用科学的数据分析方法和工具,导致研究结果不深不透、不够客观。
2.调查研究不够扎实。一是调查研究不够深入。虽然各级部门对调研时间有较为明确的要求,但受限于事务性工作,一些年轻干部无法抽出太多时间深入一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研,导致调查研究如同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没有深入了解基层实际情况和本质问题。二是调查研究不够细致。一些年轻干部在调查研究前没有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导致研究结果不够准确、不够客观。在调查研究后没有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和挖掘,导致无法找出问题的根源和本质。三是调查研究不够系统。一些年轻干部在调查之后没有对所调查的问题和现象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仅满足于获得资料和感性认识,缺少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分析和量化的对比,割裂了调查与研究的整体性,导致研究结果不够系统,难以对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无法从整体上把握问题的本质和规律。四是调查研究不够全面。出于种种条件的局限,当面对制约基层发展的机制性、瓶颈性问题时,一些年轻干部存在畏难情绪,认为这些问题难以解决,干脆避开这些问题;一些年轻干部在调查研究中只关注自己熟悉领域的问题,对于一些不熟悉但可能会对全局产生影响的问题却视而不见。最终导致调查研究结果不够全面。
3.调查研究缺乏实效。一是研究成果质量不高。一些年轻干部开展调查研究,对于调研资料往往缺乏深入的分析和量化的对比,数据资料罗列很多但分析得不够深入,所提对策建议的可操作性不强,对解决实际问题的参考价值不高。二是研究成果转化不足。一些年轻干部在调查研究中把完成调研报告当作调查研究的最终目的,对报告中提出的对策措施仅仅停留在纸面上,没有努力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切实推动问题解决,导致调查研究工作失去意义。三是调研缺少跟踪问效。一些年轻干部在调查研究中虽然能够得到有价值的调研成果,但对于成果是不是能落地、有没有真落地、有没有真正解决问题,缺乏跟踪问效,这也让调查研究没了“下文”,导致人财物资源和研究成果的浪费,让调查研究成了一种形式主义。同时,也由于缺乏相应有效的研究成果转化机制,使得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被束之高阁。
(二)原因剖析
年轻干部在调查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决。具体来说,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思想认识不够端正。一是对调查研究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年轻干部对调研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缺乏充分理解,没有意识到调研在科学决策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这导致他们对调研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深入基层、了解实际情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难以真正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二是思想观念上存在偏差。一些年轻干部存在经验主义和官僚主义思想,认为自己对基层情况已经足够了解,无须再深入调研。这种思想观念上的偏差,导致他们在面对问题时,往往仅凭借主观经验和判断,看待问题不够科学和客观。这种思想上的局限性,也使得他们难以真正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和诉求,难以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政策和措施。
2.工作作风不够务实。一是解决问题主动性不足。一些年轻干部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缺乏主动作为,没有真正将调查研究作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而是将其视为一种形式或负担。这种作风上的不务实,导致他们在面对问题时,消极被动,使得调研工作难以真正发挥作用,影响了调研的质量和效果,难以真正解决问题。二是调研对象选择不当。部分调研活动在选择调研对象时,并未做足准备工作进行科学选取,这可能会导致调研结果缺乏真实性和客观性。这种作风上的不严谨,使得调研结果难以真实反映实际情况,影响了调研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3.调研方法不够科学。一是调研样本缺乏代表性。一些调研工作在确定调研样本时,没有考虑到样本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这种方法上的不科学,导致调研结果存在以偏概全的情况,难以真实反映整体情况,影响了调研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二是调研方法单一。一些调研活动的方式方法过于单一,如仅采用座谈、听汇报等方式,而没有综合运用专家调查、统计抽样调查、实验调查等方法。这种方法上的局限性,使得调研结果难以全面、深入地反映实际情况,影响了调研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4.能力素质不够过硬。一是调研人员调查研究能力不足。不遵循调查研究的特点和规律,对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不了解、不掌握,也就难以在实际调研中合理运用。一些年轻干部缺乏统计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当需要处理和分析数据时就会显得无从下手。二是调研人员专业素质水平有限。对新情况新问题反应不敏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也就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一些参与调研的年轻干部虽然能够发现问题,但由于自身经验积累和能力水平有限,无法提出具有操作性的对策和建议,导致调研结果在实践中无法发挥应有作用。
5.制度机制不够健全完善。调查研究开展效果不佳,究其原因,既有部分年轻干部忽视自身学习导致能力不足,也存在制度机制不健全不完善等原因。一是调查研究制度不健全。一些地方和单位缺乏对调查研究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没有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机制,缺乏对调查研究工作的经费保障和政策支持,导致调查研究工作无法顺利开展。二是调查研究考核机制不完善。一些地方和单位对调查研究工作的考核标准不明确或者考核标准过于简单,无法全面准确地反映调查研究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不能全面考核与评估调查研究成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是调查研究培训机制不健全。一些地方和单位缺乏调查研究工作的培训机制,导致年轻干部缺乏必要的调查研究知识和技能,无法高效地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四是调查研究激励机制不够完善。一些地方和单位缺乏调查研究工作的激励和支持机制,导致一些年轻干部对调查研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
三、中共南宁市委党校中青班调查研究实践项目设计及其启示
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是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战略任务,必须抓住理论培训、实践锻炼和管理监督环节,切实增强对年轻干部的培养教育实效。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南宁市委、政府的各项工作部署,深入改革发展一线,大兴调查研究,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在南宁市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中开展一线实践调研项目探索,自2019年以来已开展10期,形成调研成果46项,其中11项成果获得市级以上领导肯定性批示并得到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