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开展党内集中教育的基本规律研究

作者: 薛冰洁

[摘要]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发扬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优良传统与政治优势,聚焦学习教育的中心任务,开展了一系列党内集中教育,取得了一系列扎实成效,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而强基固本、凝心聚力。党内集中教育的基本规律是:坚持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统一,使党内集中教育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物质运动和精神运动相统一,筑牢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让理论真正掌握群众;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统一,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主题教育;基本规律

[中图分类号]D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245(2024)03-0012-06

DOI:10.19499/j.cnki.45-1267/c.2024.03.003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共产党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历史经验研究”(22ADJ006)。

新时代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发扬自身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与时俱进加强自身建设,不忘初心推进自我革命,守正创新保持自身纯洁性与先进性的一项伟大工程。广大党员干部在党内集中教育中着重自我净化与自我完善,强化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思想境界得到明显提升,为人民服务能力得到极大提高。经过一系列党内集中教育,人民群众对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极大增强,党的理论更好掌握群众。“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1],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集中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持续以马克思主义及党的创新理论统一全党的思想意志行动,为汇集党的强大凝聚力提供理论内核,为提升党的战斗力提供精神力量。总结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开展党内集中教育的基本规律,揭示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工作的基本遵循,对于进行成效卓著的思想理论建设,做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凝聚起全党全社会干事创业的伟大力量,走好新时代“赶考路”,意义重大。

一、坚持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统一,使党内集中教育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统一,使党内集中教育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开展党内集中教育遵循的一条极为重要的基本规律。唯物史观要求我们注重把握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关系,既不能将二者割裂开来,也不能只强调其中一方。因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果是检验党内集中教育开展成效的重要标准。广大党员干部在党内集中教育中以学带思,在思想武装中凝聚起干事创业的战斗力,通过以思促干,在实干中破难题、促发展,使党内集中教育真正发挥实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

1.以学带思,让党内集中教育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学之才能知之,知之才能思之,思之才能行之。理论武装的第一步是学习,不深入学习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念、深学细悟发展理念的基本内涵和理论系统,就不能理解其逻辑所指和内在要求,更不用说真正相信并“思之以行”。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十分重视学理论的重要性,坚持以学为首,在学习党关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理论的基础上,以学带思,让理念入脑入心,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对新发展理念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2]广大党员干部通过集中教育对新发展理念“学以至深”,理解把握我国新发展阶段所面临的环境和特征,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实质,理顺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把准发展着力点;“学以至心”,用新发展理念所蕴含的系统发展观武装头脑,提高自身领悟力与判断力,并将理论思考转化为政治信仰与自觉追求,为在实干中破难题、促发展汇聚强大的内驱力,凝心聚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

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全党首先聚焦“学思想”,“认真学习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侧重地进行研读,突出对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理解掌握”[3]。发挥党的集中教育启发思想觉悟的作用,在说理中启发心智,在学习中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内化于心,让广大党员干部在理论上笃思笃信,知其言更知其义,才能以思促行、以学促干,在“学思想”中凝聚起强大战斗力,将理念落实到行动中,运用到新发展阶段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以坚实思想基础为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

2.以思促干,让广大党员干部在实干中破难题促发展。理论上的清醒是信念上坚定的前提,信念坚定才能行动自觉。有了科学理念的指导和深思笃信的凝心铸魂,更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将新发展理念的学习成果运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行动中,使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贯通统一,达到“学以用、知以行”的目的。习近平总书记一贯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的一致,强调深入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切实解决新时代改革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开展主题教育同完成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结合起来,同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同党中央部署正在做的事结合起来,使党员干部焕发出来的热情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实际成果。”[4]通过历次党内集中教育,各地区党员、干部在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的基础上,注重将问题整改贯穿于活动的全过程,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个中心,研究问题清单、开展专项治理,将学习成果运用在完成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任务中,让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各地区各部门联动共建新发展格局,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以“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为总要求,明确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以学促干”,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上破难题、促进高质量发展,在理论学习和思想洗礼中把思想伟力贯穿于干事创业中,统筹理论武装与调查研究,既要政治素养过硬,也要实干能力高强,将自身工作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新发展理念中的系统观、方法论,扎根日常工作,以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促进组织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当前正值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奋进新征程的重大历史关头,我们要在贯彻落实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中进行中国式现代化的各项实践,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坚持物质运动和精神运动相统一,筑牢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物质运动与精神运动如同一鸟之双翼,辩证统一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对于精神运动而言,物质运动具有基础性作用。但精神运动对物质运动也发挥着重要的反作用,正向的精神运动一旦在群众中产生效应,必然转化为强有力的物质力量推动社会向前迈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要在物质上强,更要在精神上强。精神上强才是更持久、更深沉、更有力量的。”[5]因此,中国共产党开展党内集中教育十分注重遵循物质运动与精神运动相统一的规律,注重精神运动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中的能动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经济愈是高质量发展,愈是迫切需要夯实广大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之基,把握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时代性与适用性,补足广大党员、干部的精神之钙,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确指导下干事创业、推动发展。

1.注重发挥精神文化建设的能动作用,夯实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之基。马克思主义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检验和证实的客观真理,是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和灵魂,是我们开展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展各项工作并抓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新时代党的工作才能扎稳根基,才能让党和人民不因丢失思想灵魂、动摇思想根基而迷失方向,在共同思想战线上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建设,这是开展党内集中教育必须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之基的根本原因所在。习近平总书记一贯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重要性,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并在党内集中教育中多次提出广大党员干部要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与解决问题。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全党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在加强自身建设中提升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学习能力、服务能力与创新能力;“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强调,党员干部要以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加强自身党性修养;“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求全党筑牢马克思主义思想根基、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使党始终保持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将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贯通,推动党的理论创新与理论武装向前迈进;党史学习教育重点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伟力,以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力量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要求理论学习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坚持理论教育与发展实际密切联系,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在新时代改革发展稳定等诸多任务面前,党员干部“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6],筑牢马克思主义信仰之基,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正确指引下,坚定主心骨、拉紧精神纽带,汇聚起应对深化改革考验与推进新时代社会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

2.注重补足广大党员干部的精神之钙,汲取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力量。马克思主义是在不断开放发展中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其创立之初就是特定时代的精神精华、特定时代的思想体系与理论总结。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在极不平凡的历程中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究其根本就在于坚持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7]。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全党结合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实际,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要求上来,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全党在“深入、扎实”上下功夫,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出实招,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悟发展规律、明前进方向、学实干方法、增真理智慧,把实干本领、兴党本领、强国本领学到位,从中不断汲取前进的力量。《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意见》指明“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3]。全党在强大思想先导作用下,统一意志、自觉行动,做到对“两个确立”“两个维护”至信而深厚,对“四个意识”“四个自信”虔诚而执着,发挥精神运动对物质生产的巨大能动作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负新征程新时代的使命任务。

三、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让理论真正掌握群众

人民群众作为社会生产力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早就提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8],中国共产党是依靠人民群众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在百余年奋斗征程中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休戚与共。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对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教育及理论武装,目的不仅在于使其凝心铸魂、补足精神之钙,更在于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将党性修养的塑造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回到人民群众中去,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开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各项建设,在密切联系群众中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使党的科学理论真正掌握群众。

1.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与服务能力。新时代开展党内集中教育,不断用党的创新理论对全党进行思想教育和理论武装,既是使广大党员干部坚定自身信仰、站稳政治立场、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为党和国家事业凝心铸魂的必然要求,更是使全党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在干事创业中深化宗旨意识、提高服务能力的现实需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党坚定不移践行的根本原则和方法,也是新时代开展党内集中教育的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坚如磐石。”[9]只有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使党内集中教育具有广泛、深厚、可靠的群众基础,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带领人民走好复兴之路,党内集中教育才能真正发挥实效。因此,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坚持提升党员干部扎根群众、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思想自觉,做到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针对党内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及奢靡之风等不符合党的根本宗旨的一系列问题,严抓作风建设,促使广大党员、干部奉行人民利益至上的理念为群众做实事;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广大党员干部聚焦“思想、作风、党性”严查整改,以经得起人民检验为标准“建新功”;“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学党章党纪、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为主要学习内容,在“做合格党员”方面要求党员干部保持公仆情怀,树立群众观点,牢记共产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要求党员干部紧密联系群众,体民之疾苦、察民之所需、想民之所想、应民之关切;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强调,我们党在百余年奋斗中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把贯彻党的主张同反映人民心声结合起来,把坚守党中央的领导核心地位同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结合起来,切实提高自身宗旨意识与服务能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调查研究中深入基层单位,与群众增进感情,找到基层所盼、解决民心所向,为民办实事、解民忧,在民生领域建立项目清单、完善体制机制,解决好涉及民生的具体问题,将群众满意与否作为评判主题教育成果的根本标准,在站稳人民立场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争取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支持。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