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五大创新维度
作者: 郝志强 杨钰黎[摘要]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提出“两个确立”,其中之一就是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并且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了新的阐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阐述“两个结合”使该思想的产生背景得到新诠释;通过总结“十个明确”使该思想的要义内容得到新概括;通过阐明“三个时代课题”使该思想的解决问题得到新拓展;通过强调“决定性意义”使该思想的指导作用得到新升级;通过实现“新的飞跃”使该思想的历史意义得到了新升华。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决议》 十九届六中全会
[中图分类号]D6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245(2022)01-0015-05
DOI:10.19499/j.cnki.45-1267/c.2022.01.003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对我们党百年来英勇奋斗的历程做了系统梳理,对我们党百年来取得的成就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对我们党百年来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进行了全面阐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两个确立”,其中之一就是“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1],《决议》对这一崭新的命题做出科学的解读,并强调这一新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1]。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出了诸多新的定义和诠释,无疑是这次全会的一大“闪光点”,为这次全会增添了“新内容”。党的十九大正式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则是在党的十九大基础上对其进行创新性的诠释:通过阐述“两个结合”使该思想的产生背景得到了新诠释;通过总结“十个明确”使该思想的要义内容得到了新概括;通过阐明“三个时代课题”使该思想的解决问题得到新拓展;通过强调“决定性意义”使该思想的指导作用得到新升级;通过实现“新的飞跃”使该思想的历史意义得到新升华。
一、产生背景得到新诠释——“两个结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形成了一个新的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这一新思想的产生背景,党的十九大做出科学的阐释,指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带领下,我们“主动掌握历史发展规律,不断推进伟大事业,我国的发展出现前所未有的成就和变革”[2]。这一新思想是对我们党的系列指导思想的继承发展,是我们党在新时代的理论创新成果。由此可见,党的十九大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背景归结起来就是我们党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我国具体的实践有机结合的产物。如果将其看作是“一个结合”的话,那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在坚持党的十九大做出的科学论断基础上,进一步对这一新思想产生的背景做出全新诠释——“两个结合”。《决议》中强调,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将其与中国发展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同时实现了其“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3]。因此,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可以说是对党的十九大的“一个结合”进行了深化,进而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背景概括为“两个结合”,其中“第二个结合”指的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相比“第一个结合”,这是一个全新的命题。
如果将中华民族比作是一棵大树,那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是这棵大树的“灵魂”和“根脉”所在;如果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比作是一潭活水,那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是这潭活水的“源头”所在。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高举马克思主义大旗,矢志不渝地在中国具体实践中践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在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扬弃”,通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其传承,不断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在中国各个时期的发展中对其进行创新性发展。由此可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又展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鲜亮底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理所当然地成为这一新思想的“源泉”,使得这一新思想成为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成为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化的“向导”。譬如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凸显出中国古代“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等讲求变革的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凸显了中国古代“民惟邦本”“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等讲求民本的思想;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凸显了中国古代“天地与我并生”“天行有常”“天人合一”等讲求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坚持以德治国凸显了中国古代“为政以德”“施实德于民”等讲求德政的思想;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凸显出中国古代“天下大同”“天下为公”“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等讲求和合的思想。这些思想一方面都体现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很好地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且结合新时代发展要求使其时代化,从而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感召力。另一方面也很好地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契合,更好地折射出几千年来中国人民所热切期盼的美好向往。
当前,我们正在阔步走向民族复兴,民族复兴是系统的、全面的复兴,其中必然要包含文明的复兴,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迸发活力是民族复兴的重要使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民族精神,其中包含着中国人民千百年的情感积淀,通过不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化,可以实现民族精神向时代精神的转化,赋予其时代化内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者的契合,有利于我们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发展,使其历史穿透力更加强劲、文化感染力更加深沉、精神感召力更加强大,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更加熠熠生辉,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更加充满生机。
二、要义内容得到新概括——“十个明确”
新时代必然要有新实践,新的伟大实践必然要求新的理论创新为其指导与服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便是在这一新时代新征程的“肥沃土壤”中孕育和发展起来的。党的十九大以“八个明确”高度凝结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以“十四个坚持”清晰地阐述出在新时代如何落实这一新思想。根据我国发展的实际变化,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在此基础上将其要义内容概括为“十个明确”,同时写入《决议》中。从“八个明确”发展为“十个明确”,内容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第五个明确”和“第八个明确”坚持了原有的十九大报告表述;“第七个明确”是全新的表述;“第一个明确”在十九大报告表述的基础上新增了“全党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表述;“第二个明确”在十九大报告表述的基础上新增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表述;“第三个明确”在十九大报告表述的基础上新增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表述;“第四个明确”将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明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容进行展开表述,凸显出“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的科学内涵;“第九个明确”在十九大报告表述的基础上新增了“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的表述;“第十个明确”保留了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表述,并将其作为单独的一个明确放置在“十个明确”的最后,以此与“第一个明确”形成首尾呼应之势。
《决议》通过高度凝练出“十个明确”来重新概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要义内容,可谓是开创性的。“十个明确”一方面使我们不断创新发展党的理论这一优秀品质得以彰显,使这一新思想的科学体系更加清晰地展现出来,有助于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把握其核心要义,能够更加系统地掌握其思想体系,能够更加清晰地把握其内在逻辑,能够科学地理解其内在统一性。另一方面反映出我们党在推进伟大事业中能够不断深入探索、认识、把握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在顺利推进伟大事业的进程中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指引力得以充分展现、真理感召力得以充分彰显、实践凝聚力得以充分发挥,从而使我们党的理论自信更加坚定。
三、解决问题得到新拓展——“三个时代课题”
任何一种理论的诞生都是回应特定时代所面临的时代课题的必然结果,都会在回应时代呼声中不断发展和演变。毛泽东思想诞生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是为了能够取得革命胜利、为了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我们党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我国革命和建设实践有机统一形成的伟大结晶,因此“怎样对待马列主义、怎样进行革命和建设”就成了毛泽东思想主要解决的时代课题。邓小平理论是在我们党领导改革开放这一伟大革命进程中形成的,它深刻地对社会主义进行了剖析,为我们指明到底什么才是社会主义,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为我们找到了实现社会主义的新途径,勾画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框架,从而更好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因此“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就成了邓小平理论主要解决的时代课题。步入21世纪后,我们国家的发展、整个世界的发展,尤其是我们党自身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变化,为了能够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了能够应对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党必须顺应时代发展大势,加强党的建设就迫在眉睫了,因此我们有必要形成新的指导思想,更好地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因此“建设什么样的党以及怎样建设党”就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解决的时代课题。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发展面临新情况,为了能够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有更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科学发展观便在这样的实践要求下诞生了。因此,“实现什么样的科学发展以及怎样实现科学发展”就成了科学发展观主要解决的时代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带领下,全党全国人民奋发图强,接下历史发展的“接力棒”,经过长期的努力进入了新时代,踏上了新征程,有了新的奋斗目标。社会实践出现的深刻变化要求我们必须有崭新的理论来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在这样的时代呼声中诞生了,因此“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就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要解决的时代课题。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入阐述,立足于党的十九大,在全会通过的《决议》中对这一新思想进行了系统梳理,创造性地总结出“三个时代课题”,对这一新思想解决的问题做出科学概括:解决的第一个时代课题是进入新时代后我们应该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以及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决的第二个时代课题是要建设什么样的以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解决的第三个时代课题是要建设什么样的以及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可以说是立足于党的百年发展新起点上,结合我们党百年来取得伟大成就的基本经验,尤其是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总结的鲜活经验,对我们必须解决的时代课题做出了崭新概括,由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个时代课题”创造性地发展为“三个时代课题”,从而使这一新思想的内涵得以丰富,使这一新思想的体系得以发展。
四、指导作用得到新升级——“决定性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诞生是一件非常重要、极其有意义的重大事件,党的十九大为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指导思想,使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有了指路明灯。这一新思想不仅能够使全党在思想上实现高度统一,更能够使全国各族人民凝心聚力共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基于党的十九大做出的正确论断,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对这一新思想的指导作用做了新诠释,提出“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5],并且在《决议》中明确指出,“两个确立”是我们党顺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必然结果,有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有利于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1]。在党的重要文献中还是第一次出现用“决定性意义”来阐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作用,这个崭新的提法使得这一新思想的指导作用实现了新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