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重要论述与实践价值研究
作者: 蒋飞燕[摘要]健康中国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具体体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造福人民群众的社会事业和民生工程。健康中国战略指明了新时代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现实路径,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关键词]健康中国人民健康理论内涵实践价值
[中图分类号]D6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245(2022)02-0013-05
人民健康是立国之基,也是社会发展福祉的不断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健康事业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关于人民健康的新论述、新理念、新观点。通过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进行梳理,为全社会打赢新型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提供思路。“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1]370,这是在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的,至此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意味着人民健康问题已上升到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我国正以切实可行的方式打造健康中国,探索全方位全周期全民健康的保障之路。健康中国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具体体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造福人民群众的社会事业和民生工程。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为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国梦夯实健康基础[1]370。
一、新时代健康中国战略的理论内涵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2]48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意味着“健康中国”成为治国理政的理念。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时代健康发展理念
1.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回应民生呼声。健康是人民幸福的前提和基础。健康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具基础性的事业,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全局性、长远性的作用[3]。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民有健康的权利,要求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水平,这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历来重视人民健康,毛泽东同志认为健康是人民的基本权利,要重视对人民健康权利的保护,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工作方针;邓小平同志强调在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同时要保障人民健康;江泽民同志认为保护人民健康就是维护人民的利益;胡锦涛同志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关注人的健康需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调研考察等多种方式,听取民声和了解民愿,思考谋划如何让医疗改革成果惠及每家每户。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江苏卫生事业时提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1]370。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讲话时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经济要发展,健康要上去,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离不开健康,要大力发展健康事业,要做身体健康的民族。”[4]人民身体健康关乎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关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贯彻到治国理政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坚持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让全体人民公平获得”,涵盖“全体人民的生命全周期”健康[1]371。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顺应民众关切,从“1”发轫,民生落脚,对“健康中国”建设作出全面部署,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多、更广和更公平的健康福祉,突出了我们党一直以来“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执政理念。
2.以新时代健康观引领健康中国建设,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健康中国”是全方位、全领域的新发展战略和新发展理念,突破了仅限于医疗卫生部门的观念,涉及体育、教育、环保等部门,突出了大健康理念,推动形成了大卫生、大体育的格局。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体现。人民群众对于幸福生活最基本的要求是身心健康。习近平总书记把人民健康作为发展目标,他将人民身体健康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紧密相连。他认为“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5]。健康中国是在全面小康社会下描绘的全民健康蓝图,全民健康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应有之义。全党全国正在推动健康融入所有的政策,把健康作为一个新的考核指标,对政府的经济、社会、生态发展进行考核。《“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颁布旨在推进全民健康国家战略,这是兑现人民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追求的重大举措,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
(二)以健康梦为基础推进实现中国梦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民健康事业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健康中国战略思想。全民健康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体现,健康梦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健康梦与中国梦的根本目标是高度一致的,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是历史的期许和新时代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了人民健康的重要性:“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1]370近代中国饱受欺凌,中国人民被称为“东亚病夫”。实现中华民族的健康梦是近代革命先烈和有识之士的共同追求,健康梦是中国梦的应有之义。中国共产党自成立那天起,就把追求人民解放事业和保障人民健康联系在了一起,人民健康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保障人民健康是中国共产党为之奋斗的重要目标。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大力发展人民健康事业,增强人民体质。
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健康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当前我国面临着多重健康问题挑战:人口老龄化加速和疾病谱变化;“三医联动”改革滞后;健康领域投入不足;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形势仍然严峻;重大传染病和重点寄生虫病不容忽视,新发传染病防控难度加大等[6]。同时还存在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生活需要和健康服务供给总体不足之间的矛盾,健康领域的发展融入社会发展不够、缺乏整体性协调性等问题[7]。只有这些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才不会影响人民群众的健康,才能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和长治久安。通过健康中国建设促进社会矛盾化解,促进国家认同、社会公正与全面发展,维系社会安定与国家安全。历史的期许、新时代的内在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都是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内动力,健康中国战略成为强国之路的必然选择。
2.健康梦是实现“中国梦”的社会基础和重要路径。在新时代,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已经描绘出具体的蓝图。健康中国战略可以奠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社会基础,是一条重要的实施路径。
毛泽东同志指出卫生健康工作不只是改善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更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必要途径。他要求“必须把卫生、防疫和一般医疗工作看作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极力发展这项工作”[8]。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自主道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公共卫生整体实力和疾病防控能力显著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有了质的变化,彰显了我国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的优势和活力。新时代人民健康事业的基础作用和标志地位愈加突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和重申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结合我国历史与现实,深刻指出人民健康事业与强国之路的关系,更从政治家的高度阐明健康梦与中国梦的内在逻辑:“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础。”[7]习近平总书记将健康梦与中国梦相联系,赋予新时代健康梦深层的意蕴。将健康梦融入中国梦,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总部署中融入全民健康保障的健康政策[9],提高健康治理在国家现代治理体系中的地位。
(三)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推进新时代人民健康事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已经成为治国理政的重大战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必须靠深化改革提供强大动力,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引领健康中国建设,全面深化医疗改革已势不可挡。
1.创新发展是动力。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以创新理念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事业发展道路。第一,进行制度创新,着力推进机制体制改革。通过精准定位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进行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他指出要“以深化医疗卫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和动力,推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创新,争取在分级诊疗制度、全民医保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上取得突破”[1]372。第二,创新服务供给理念。要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从疾病治疗转向健康促进,做到预防为主、病有所防、防治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坚持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要重视重大疾病防控,优化防治策略,最大程度减少人群患病。”[1]371
2.协调发展是基础。协调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完善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协调发展,做好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重点向基层倾斜,逐步缩小健康差异。同时把分级诊疗制度列为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的首位,让人民群众有公平的获得感。第二,把健康事业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起来。建立以促进健康为中心的公共政策体系,把健康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
3.绿色发展是方向。健康中国建设以打造有利于健康的生态环境为重要任务,从而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第一,加强以健康为中心的生态文明建设,注重人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在与自然的和谐中实现人的发展。重点抓好空气、土壤、水污染的防治,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加大人居环境治理力度,开展环境卫生整洁行动;贯彻食品药品安全法,完善体系,强化监管;推进全民健身;健全公共安全保障体系;完善社会支持系统,推进健康城市建设,有效防控重大疾病。第二,打造绿色健康服务体系。以信息化和科技为抓手,提高健康服务水平,实现医防结合、上下协作、医养结合、多元发展,形成覆盖广泛和专业化强的健康服务体系。
4.开放发展是条件。中国特色的健康事业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这就要求我们处理好对内对外的关系。第一,进一步扩大对内开放,精准做好政府和市场的角色定位,破除社会力量进入医疗领域的不合理限制和壁垒,吸引各类投资进入健康领域,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健康需求。第二,制定实施全球健康战略。积极参与全球的健康治理,将卫生健康事业纳入大国外交议程,提升全球影响力和话语权。加强南南合作,落实中非公共卫生合作计划;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进一步加强与“一带一路”建设沿线国家的研究合作。
5.共享发展是目标。共建共享是建设健康中国的基本路径。中国特色的健康事业就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紧紧围绕“全人群与全生命周期”两个侧重点,提供公平和系统的健康服务。第一,全民健康全覆盖,惠及全人群。推动健康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基层倾斜更多的健康服务资源,改善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加大支持力度,让人民群众有获得感。第二,全生命周期覆盖。让全民健康保障政策成为一个连续有机的整体,使人民群众的整个生命周期都能得到基本的健康服务,全面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第三,加大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继续实施国家基本和重大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给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的均等化服务。
二、新时代健康中国战略的实践价值
我国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科学思想,因为它指出了做好我国健康服务的实现路径,蕴含着重大的实践价值。
(一)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健康”动力
新时代呼唤新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其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健康中国战略,其形成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飞跃过程。人民健康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精准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卫生健康事业的主要矛盾后,提出了深化医疗改革的任务,对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全民医疗保障制度、完善公共安全体系等方面作出了指导。《“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的出台,正是从健康中国层面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内涵的深度阐述,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健康事业中的高瞻远瞩和深度思考。提高中国人的体质,增强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劲的“健康”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