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开放对“稳外贸”的影响
作者: 钱鹏 杨天健
摘 要:降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冲击的负面影响对于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1—2014年工业企业—海关匹配数据,考察了银行业开放是否缓解了贸易政策不确定对企业出口稳定的不利冲击。研究发现: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显著降低了企业外贸出口,而银行业开放则能够有效缓解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出口的不利冲击。异质性分析显示,银行业开放缓解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冲击的现象仅在对外部融资依赖程度高的企业中存在;且仅对国有企业、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有效,而对民营企业的作用不明显。机制分析表明,银行业开放能够通过降低融资约束、稳定生产销售和转移出口目的地的渠道帮助出口企业应对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冲击。研究为银行业开放如何缓解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出口的冲击提供了微观证据,对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具有启示作用。
关键词:企业出口;银行业开放;外资银行;贸易政策不确定性;融资约束
[中图分类号] F74, F83 [文章编号] 1673-0186(2025)002-0072-020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码] 10.19631/j.cnki.css.2025.002.005
作者简介:钱鹏,中共河南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讲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金融开放与国际贸易;杨天健(通信作者),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跨境资本流动。
①国家统计局.2024年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主要发展目标顺利实现[EB/OL].[2025-1-17].https://www.stats.gov.cn/sj/zxfb/202501/t20250117_1958332.html.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1]。外贸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马车,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关键力量,其不仅能够直接创造大量就业岗位,保障民生稳定,还能通过产业关联效应,增强经济韧性与活力。然而,在当前经济全球化逆风加剧、地缘政治风险持续上升、全球治理挑战增多的复杂背景下,外贸企业的经营风险和市场不确定性大大增加,稳定的对外贸易已经成为我国应对全球经济波动和地缘政治挑战的有力支撑。近年来,我国出台了多轮惠企业、拓市场的“稳外贸”政策,如《关于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意见》《关于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意见》《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意见》《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等并取得了积极成效。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24年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438 468亿元,比上年增长5.0%,其中出口254 545亿元,增长7.1%;进口183 923亿元,增长2.3%①。值得注意的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将是2025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2]。这充分彰显了国家对“稳外贸”工作的高度重视,也表明在当前复杂严峻的形势下,增强对外贸易政策稳定性对于稳定外贸经济大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作用。
在国际贸易格局深刻调整背景下,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愈发成为影响企业出口稳定的重要影响因素。中国的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主要受到国际环境变化和国内政策调整的影响。在国外方面,美国总统特朗普再次上台后挥动关税“大棒”对我国实施的贸易限制,欧盟国家对我国征收的反补贴税,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正在商讨中的贸易协定,以及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和地缘政治冲突均会促使我国贸易政策做出相应调整。在国内方面,为适应国内外经济发展新形势,我国需要不断细化或调整贸易政策,一些贸易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因地方差异、执行环节等因素,导致落实情况存在差异,进而增加政策目标的不明确性。因此,近两年来我国的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且有逐步升高趋势,给企业和市场带来的风险也在进一步增加,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具体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
已有文献不仅探讨了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出口稳定性[3]、产品加成率[4]、产品范围[5]和产品质量[6]等方面的影响,还研究了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本身如企业投资[7]、企业效率[8]和社会责任[9]等方面的影响,但鲜有文献关注如何降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外贸稳定产生的不利影响。一般认为,信息壁垒和金融约束是制约企业出口的两大核心因素[10-11],而银行业开放则能够通过其独特的国际信息优势和国际服务优势,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和缓解融资约束问题,为确保出口稳定提供可行路径②。由此,自然引发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银行业开放能否降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外贸稳定的冲击?若能,其背后的作用机制又是什么?这种现象是否存在异质性?对于该类问题的解释,既有利于论证高水平金融开放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积极影响,又能够为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有益参考。
近年来,已有较多学者关注到了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出口贸易的影响。如冯(Feng)等基于中国样本的实证研究发现,在中国加入WTO降低了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后,中国出口企业的规模显著增加[12]。邵红岭和张辰利基于中国与23个国家的贸易数据,研究发现国内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该作用在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中更大[13]。钱学锋和龚联梅观测到中国加入区域贸易协定能有效降低产品的贸易政策不确定,并促进制造业出口[14]。汉德利(Handley)和利蒙(Limão)基于中美贸易的研究发现,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下降对出口增长的解释力度达到约22%~30%[15];伊姆布鲁诺(Imbruno)发现了类似的结论,认为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抑制了企业进入贸易市场[16]。此外还有研究发现,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降在增加企业出口的同时也增长了企业出口持续时间[3]。
还有一部分学者对银行业开放与企业出口的影响关系给予了关注。周东等发现银行业开放显著提高了制造企业出口倾向和出口收益,外部融资依赖程度较高的制造业企业以及民营中小企业受到银行业开放的促进作用更明显[17]。张艳等的实证研究进一步发现,相对于国有企业,银行业开放政策对于民营企业的出口影响更大,可以显著提高民营企业的出口概率和规模,促进民营企业出口产品多样性与市场多元化[18]。中国银行业开放模式以外资银行的进入为典型特征[19-20],所以还有较多研究从外资银行进入的视角对银行业开放的出口效应进行了研究。如基于国外市场的研究发现,外资银行天生具有“跟随客户”的重要特征,这种服务母国客户的天然属性能够显著地促进东道国对外资母国客户的贸易[21-22]。在中国市场的研究方面,国内学者也发现外资银行的进入能够促进企业出口增长[23],增加企业出口附加值率[24],提升进驻区域内企业的产品质量[25]。这说明银行业开放对促进企业出口,稳定对外贸易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通过梳理相关研究可以看出,已有文献对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出口、银行业开放与企业出口的关系进行了较多探讨,但是在如何消解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出口冲击方面的研究较少,也鲜有研究对银行业开放在“稳外贸”中的减震作用进行关注。鉴于此,本文将贸易政策不确定性、银行业开放与企业出口稳定纳入同一分析框架,使用2001—2014年间海关与工业企业匹配数据,根据年份—企业—国家层面进行加总,验证了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出口的不利影响,以及银行业开放在其中的调节作用。
本文的边际贡献在于:第一,聚焦如何缓解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出口稳定的不利影响,为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实证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拓宽了银行业开放的研究视野;第二,现有关于银行业开放和企业贸易的文献多关注于银行业开放对企业贸易的直接因果关系,本文则发现了银行业开放在缓解企业受到不利冲击影响时的调节功能,扩展了金融开放在对外贸易中的微观发现;第三,本文的研究内容联结了银行业开放、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和企业出口的相关文献,将三者纳入同一分析框架,丰富了企业出口影响因素以及银行业开放经济后果的相关文献。
一、理论分析与假说提出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是影响外贸稳定的重要因素,从多个维度对企业出口形成制约。首先,外贸政策的频繁变动会导致企业在融资时面临困境。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会向市场提供企业经营绩效下降的信号,削弱了企业的融资能力[3]。政策不确定性的上升也会提高增加银行经营风险和不良贷款率,并降低银行承担风险的意愿[26-28],进而对银行的信贷投放产生抑制作用。而充分的资金流动性是企业出口增长的必要条件之一,所以由政策不确定性导致的融资约束会对企业出口稳定产生显著的不利影响[29-30]。其次,外贸政策的不确定性会减少企业的生产和销售。一方面,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会扰乱企业生产计划,增加企业对外贸易的风险,企业为了降低可能出现的沉没成本,会降低自身的预期收益和投资意愿,并减少生产规模[31-33],进一步导致企业出口降低。如卡尔达拉(Caldara)等的研究发现,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使企业减少了投资与生产,并降低了企业进入外国市场的动机[7]。另一方面,贸易政策的多变会让企业难以对未来市场做出准确判断,企业出于避险目的,可能会增加预防性储备资金,不敢进行产能扩张、技术研发投入和海外市场开拓。最后,频繁的政策调整会弱化本国企业与国外合作伙伴的信任关系,破坏供应链的稳定,不利于企业与贸易伙伴的关系存续。国外客户担心政策变动带来的风险,可能减少订单量或取消合作,进出口管制政策的变化可能导致原材料供应中断,物流运输受阻,使得企业无法按时完成订单交付,损害企业的商业信誉。研究表明,伴随着贸易规则等不确定性因素的降低,企业的出口预期更加明确、出口更加稳定、与贸易伙伴的贸易关系维系和出口存续期更加持久,而不确定性因素的上升则会降低企业贸易联系的稳定性[34-36]。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出口具有抑制作用,而银行业开放则有助于消解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冲击,其具体作用路径可能是通过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缓解融资约束。在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上升的环境中,银行对出口企业信贷投放的审慎态度,会加重出口企业的金融约束,而银行业开放可以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18,37]。首先,外资银行的进入有利于依赖长期银行借款且缺乏抵押品的企业获得融资,为企业带来流动资金[38]。其次,银行业开放加剧了市场竞争,促使各类银行机构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外资银行等银行主体能够直接为客户提供融资、国际结算等服务,使得企业融资门槛和融资成本降低[39-40]。最后,获得外资银行支持也向市场释放了企业具有竞争力的信号,通过向市场传递有利信号使得金融市场对企业的融资约束进一步降低[41]。因此,银行业开放有利于缓解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提升时出口企业的融资约束问题。
第二,稳定生产销售。在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提升的背景下,银行业开放为稳定企业生产和销售提供了重要保障。外资银行拥有来自母国的经营经验,其凭借广泛的全球网络与丰富的国际业务经验,能够通过提供咨询、调查等服务为企业带来海量且及时的国际市场信息,可以有效打破信息壁垒,降低母国与东道国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24,42],进而降低出口企业的信息搜集成本,减弱出口企业的经营风险。由此可以推论,银行业开放不仅能够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和难度,而且有助于增强企业预期,保障企业生产、销售等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第三,转移出口目的地。地区银行业开放能够为外资银行进入提供便利,外资银行的进入对于稳固外资银行母国与出口企业间的贸易关系具有重要作用[42],企业在向贸易伙伴国出口时,若能够获得来自贸易伙伴国的外资银行的金融支持,则双方便能更容易建立稳定的贸易关系。因此,当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提升时,企业的未来预期会发生改变,此时出口企业可能会调整出口策略,更倾向于将出口转移至能够为其服务的外资银行的母国进行交易,以缓解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