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本质蕴含、主要成就与推进路径
作者: 吴林龙 马浩冉摘 要: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原创性地提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深刻反映了新时代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的规律性要求,既是理论创新,也是实践创新,更是制度创新。从本质蕴含看,新时代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的必然要求,是百年来党的领导制度化实践的必然结果,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从取得的主要成就看,新时代对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做出开创性探索并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使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内容更加丰富、层次更加清晰、效果更加显著。从推进路径看,新征程上加强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建设,要丰富制度要素构成,推进各项制度守正创新;要不断完善制度体系的内在结构,实现制度体系功能最大化;要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运行机制,增强制度体系的执行力;要健全落实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监督反馈,强化制度体系的约束力。
关键词: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本质蕴含;重要成就;推进路径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代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研究”(24BKS091)。
[中图分类号] D25 [文章编号] 1673-0186(2025)003-0079-015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码] 10.19631/j.cnki.css.2025.003.005
作者简介:吴林龙,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马浩冉,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信息资料馆试用期干部,法学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共产党历史与文献基本问题。
提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是党中央对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理论中国化进程中制度创新成果的集中概括,也是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部署。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根本在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不论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还是通过全面从严治党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和引领社会革命,都决定了有必要着力从制度体系维度来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自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1]之后,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在总结党在新时代的基本经验和重大成就时指出“党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2]28、“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不断完善”[2]29。党的二十大报告更是在总结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时强调“系统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3]6并在报告最后一部分作出部署:“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3]64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作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是党的百年奋斗取得的宝贵经验和重要成就,更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党和国家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要求和根本支撑。为更好地学习领会和贯彻新时代党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重大决策部署,我们有必要对新时代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进行深入探究。
一、新时代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研究的路向探寻
对新时代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开展深入研究必须遵循一定的路向。探寻新时代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研究的路向,就必须探寻其中的问题。这里的问题可以分为实践中的问题和学术研究中的问题。实践中的问题,就是新时代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遇到怎样的实践课题。研究中的问题,就是学界对新时代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进行了哪些研究以及有哪些不足。当然,实践中的问题与研究中的问题是相互交织的。深化新时代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研究的可能路向就生成于对这些问题或课题的深入分析与辩证把握中。
从实践上看,深化对新时代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研究是紧迫的实践课题。党中央提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出于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方位、新形势、新情况的统筹把握与战略考量,源于新时代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地位的理论认识与实践探索,始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政治自觉,基于坚定不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体现了治党与治国、党的建设与党的领导、党领导自身建设与领导国家建设的有机统一,蕴含着党的领导制度建设与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机耦合,从理论上、实践上、制度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和国家学说,所以有必要对新时代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进行多维度的理论阐释。值得指出的是,新时代伟大变革和重要成就之一是“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不断完善”,那么新时代在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上都有哪些进展,在哪些方面做了完善以及目前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有着怎样的内容谱系与运行特征等,值得梳理、阐释和说明。同时,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21并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3]22。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从领导范围和领域、领导方式和力度上赋予党的全面领导以全新的时代内涵,对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出新要求,如何结合新时代新征程上党的使命任务来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是重要的研究课题。尤其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作出了全面部署,明确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4]。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特别是在坚持和巩固、完善和发展党的各方面领导制度上下功夫,强化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配套衔接和系统集成,更好地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和全过程,成为必须回答的课题。由此可见,时代有呼唤,实践有诉求,都决定了必须结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党的二十大以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重大判断和部署,坚持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发展的统一、已然与未然的贯通、实然与应然的结合,梳理已然,立足实然,面向未然,提出应然的对策建议。
从研究现状看,新时代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是亟待深入研究的学术课题。自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原创性地提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以来,学界围绕什么是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及历史演进过程以及如何坚持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形成了一些研究成果。第一,关于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功能作用、价值意义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比较深入,也比较成熟。诸如,陈希认为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体系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和根本保证[5]。李景治指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对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价值[6]。徐光春认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是党有效领导一切的关键,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基本经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7]。第二,关于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概念内涵与内在构成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基本上明确了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内涵与构成。例如,丁俊萍结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科学内涵、内在逻辑进行了研究[8]。齐卫平对党的领导制度的定位及结构问题进行了研究[9]。马丽对坚持党的领导制度的理论与实践误区进行了辨析,一定程度上深化了对党的领导制度内涵的认识[10]。第三,关于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形成过程与历史经验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比较丰富。例如,冯霞和吕政龙从制度开篇、制度转型、制度改革、制度创新四个阶段对百年来党的领导制度化建设历史演进及实践启示进行了探究[11]。贺东航对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百年演进的整个历史过程及启示进行了研究[12]。郭为桂等聚焦于研究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领导制度历史过程与基本经验[13]。而当前对新时代十年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主要进展、成就梳理和新鲜经验的专门研究,几乎很少,尚待深入研究。第四,关于坚持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对策与路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总体比较偏重宏观,且缺乏系统思维和问题导向,操作性和针对性有待加强。如穆兆勇提出从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把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等三个维度来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14]。马玉婕从六个方面提出了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宏观路径[15]。需要指出的是,如上这些研究主题和内容,大多数是在党的二十大之前的研究成果,无法满足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战略要求。
总体上看,学界关于为什么、怎样和如何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研究,为新时代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但与实践课题的新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还无法支撑现实战略诉求。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既是重大现实课题,也是复杂的战略课题,还是多维的系统工程,更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运行于党的领导与国家治理的全过程,贯通于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的始终。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问题,理论研究要跟进。尽管学界对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研究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但对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深层本质蕴含的理论挖掘还不够,对新时代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建设取得的重要成就也缺少系统梳理,所以有必要坚持实践导向与问题意识进一步深化研究。
二、新时代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本质蕴含
不论是增强实践自觉,还是进行研究反思,都决定了对新时代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开展深入研究需要深入挖掘新时代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蕴含的深层本质关联。把握住本质关联,有利于增强理论的清醒、政治的主动和实践的自觉,将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制度治党与国家治理有机统一起来,进而将坚持和完善的党领导制度体系贯穿于治党治国的全过程并向纵深发展。
(一)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的必然要求
新时代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是以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是新时代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建设的初衷和归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其先进性和纯洁性决定的,因为“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16]。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是由其先进性和纯洁性决定的,百年来党领导中国人民扭转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悲惨命运,带领中国人民从跪着走向站起来,从贫困走向富起来,从落后走向强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17]。维护人民群众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并不断完善。以制度的根本性、长远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优势解决党内诸如“对坚持党的领导认识模糊、行动乏力问题,落实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边缘化问题”[2]27,通过党领导的制度体系保障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才能真正将党的领导贯彻到各领域、各方面和各环节。新时代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能为党的全面领导提供制度依据、行为规范和规矩约束。因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完善与实现党的全面领导联系起来并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上,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得到有力保证,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更加科学。”[18]党的二十大报告更是强调指出要全面系统整体地落实党的领导“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3]64。可见,新时代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与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是紧密联系一起的,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离开了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的目的性指向,新时代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建设就失去了灵魂和方向;而忽视加强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建设,党的全面领导也很难落到实处。
(二)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是党的领导制度化建设的必然结果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制度建设融入党的领导实践并结合使命任务和形势发展不断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建设,铺就了党领导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重要成功之道。在民主革命时期,汲取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党逐步在军队中建立各级组织,实现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并在军队建设中始终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尤其是在建设革命根据地过程中,强调党委会对根据地党政军民工作的集中领导,建立请示报告制度等,强调党的一元化领导,保障党对重大工作事项的领导,加强党对各革命团体的组织领导,取得了党的领导制度化建设的突出成就。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坚持把民主集中制贯彻于国家政权建设以及党的政治生活中,通过建立“党委会—党组”制度、归口管理制度、完善请示报告制度等,努力探索全国执政层面上党的领导制度化建设。在改革开放初期,推进党的领导制度改革,恢复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提出并推进依法治国,不断完善党的领导体制机制。进入新时代以来,党中央以恢宏的历史眼光和勇毅前行的魄力,继承以往党的领导制度建设的历史成就,加强对党的领导制度的顶层设计,党的领导制度逐渐形成以宪法以及党章为依据,以各种条例法规等为指导,规范和保障党对各项工作的领导,对“谁领导、领导谁、领导什么、如何领导”等有明确规定,并最终正式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可见,新时代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有着深厚的历史根基和内生动力,是对建党百年来不断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建设成就的坚持传承,是新时代对党的领导制度进行顶层设计的必然要求,也是坚持问题导向不断优化已经形成的党领导各项制度的现实选择。新时代要全面系统整体地实现党的领导,在关键领域关键方面关键环节强化党的领导,就必然要对党的领导制度进行进一步整合,完善党对思想、政治、组织等各方面的领导制度,理清涉及党群关系、党政关系、党内关系等各环节的制度,合理规划各项领导制度之间的协同性运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更有效发挥制度的刚性作用,推进党的领导的各项制度守正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