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高度自觉的三重逻辑

作者: 郝潞霞 蔺云帆

摘 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高度自觉,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深厚的历史逻辑和鲜明的实践逻辑。通过自我革命,能够确保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打造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能够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政治保障、依靠力量和组织保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充分表明,党的自我革命是引领改革不断深化、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经验,更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客观要求。当前正处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要以强化政治自觉、坚定价值自觉、增强思想自觉、提高战略自觉为着力点,保持好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高度自觉,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迈上新台阶、取得新突破。

关键词:党的自我革命;社会革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高度自觉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历史主动精神推进自我革命研究”(23BDJ02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向度”(2024YJS095)。

[中图分类号] D25;D61 [文章编号] 1673-0186(2025)003-0094-01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码] 10.19631/j.cnki.css.2025.003.006

作者简介:郝潞霞,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蔺云帆,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1]43并首次提出“保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1]44的重要论断,为新征程上提高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水平指明了方向。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伟大的社会革命,目前,学界关于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高度自觉的研究尚少,本文尝试从深刻的理论逻辑、深厚的历史逻辑和鲜明的实践逻辑三个维度,对以自我革命引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高度自觉的三重逻辑作一些探讨,以期深化对保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这一重大论断的认识和理解。

一、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高度自觉的内在机理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识,也是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推进社会革命的强大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我们党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2]100。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正处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阶段,必须矢志不渝地将改革事业向前推进。“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条件和方法。”[3]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能否顺利推进,关键取决于党,通过自我革命锻造一个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引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证。

(一)以自我革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更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独特标识。能否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事关党能否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党的前途命运与党的事业成败兴衰。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并非与生俱来、一劳永逸,“只有在革命中才能抛掉自己身上的一切陈旧的肮脏东西,才能胜任重建社会的工作”[4]171,从而保持党的先进纯洁。自我革命作为党补钙壮骨、排毒杀菌、壮士断腕、去腐生肌的精神自觉和伟大实践,能够有效清除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顽瘴痼疾,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制胜法宝,能够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有力政治保障。

其一,以自省自新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能够确保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批评与自我批评作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是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内在要求和有效形式。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立足自身实际又跳出自身局限,一方面使广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在红脸出汗中纠错治病,达到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目的,另一方面能使党及时发现并纠正改革中的偏差和错误,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其二,以正心修身保持党的政治本色,能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筑牢党性根基。通过深入开展党性教育,能够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和党性意识,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自我审视、自我剖析、自我革新中增强观察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工作能力,从而确保其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保持与党中央高度一致。其三,以强化纪律锤炼党的政治本领,能保障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落地落实。通过开展常态化长效化的纪律教育,建设经常性和集中性相结合的纪律教育机制,有助于增强党员干部把牢政治方向、提高政治站位的能力。总之,持续推进自我革命,不断把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引向深入,有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二)以自我革命赢得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稳固的依靠力量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心向背直接关系到政党事业的兴衰成败。马克思、恩格斯强调,共产党人要“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4]411,且“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4]413,明确规定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要求和根本属性。自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彰显了我们党“人民至上”的深厚情怀与使命担当。“党的自我革命提供了一种持续助推动力,它使党的为民宗旨使命得到传承和延续,并使人民至上的价值原则在历史磨砺中成为党的宝贵经验。”[5]更是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拥护的重要法宝,能够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稳固的依靠力量。

其一,纠治不担当不作为乱象,践行造福人民的政绩观,能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明确的价值导向。“当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6]在推进自我革命中砥砺广大党员担当作为,能使其真正弄懂“为谁担当、如何作为”的问题,在改革中真正做到凝心聚力、实实在在办好惠民利民实事。其二,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正之风,维护好人民群众利益,能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坚实的群众基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影响着党群、干群关系。在推进自我革命中严厉整治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纠正造成恶劣影响的不良风气,从根源上解决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的形式主义与官本位思想严重、权力观扭曲的官僚主义问题,能够不断增强人民在改革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其三,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巩固好党的群众根基,能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深厚的力量源泉。整治人民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要事。在推进自我革命中不断拓展反腐败斗争的深度广度,打造一个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清正廉洁氛围,有助于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和群众根基,使改革获得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总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任务越是繁重,越要站稳人民立场,越要赢得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拥护。党通过推进自我革命,能够强化党员干部的公仆意识和服务精神,有效拉近党群干群关系,进而推动形成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拥护改革、踊跃投身改革、奋力推进改革的生动局面。

(三)以自我革命打造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中坚力量。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高度重视党员干部的管理和培养,强调要“注意党员质量的提高和清洗‘混进党里来的人’”[7],建设一支“绝对忠诚而且确实是有学识有才干”[8]的干部队伍,为完成领导革命建设任务提供保证。百余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高度重视培养造就能够担当重任的干部队伍。党的自我革命是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途径,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过程中,坚持“严”字当头,把从严管理干部贯彻到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有利于改善党员质量、提高干部的政治素养和履职能力,增强党员干部担当实干真本领,进而为进一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其一,注重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全党,使党员干部科学掌握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准确领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通过积极开展党内集中教育等多种方式,用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全党,有助于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引导其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当好排头兵的姿态积极推动改革深入发展。其二,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干部履职能力和现代化建设能力,增强党员干部推动改革的能力本领。“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担负着推进改革的重要职责。”[9]抓好党员干部的履职能力培训和教育培训,丰富创新履职能力培训锻炼的途径方式,帮助党员干部练就“八项本领”、克服“本领恐慌”,真正担起改革的时代重任。其三,筑牢全面从严治党制度防线,完善从严管理干部制度体系,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明确新时代选人用人导向,统筹抓好干部育选用工作,健全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和监督制约机制,能够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锻造一支具备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党员队伍。总之,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蓝图的实现,关键在于党,重点在于党能否打造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在推进自我革命中,将党的干部队伍建设作为重要着力点,注重提高党员干部知责担责、知重负重、知难克难的决心和能力,能够为进一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高度自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总结

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高度自觉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而且具有深厚的历史逻辑,它是对我们党以自我革命推进改革开放、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一)以自我思想革命重新确立了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发扬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优良品质,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顺利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正在领导改革开放,也必须经得起改革开放的考验。”[10]52要想适应这一伟大变革、必然需要通过自我革命锻造一个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针对“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11]327等,邓小平强调:“如不认真改革,就很难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11]327因此,我们党通过改革和优化现行党和国家干部制度、领导制度,有步骤、有计划地培养、选拔、任用年轻化、专业化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为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速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针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出现的部分党员思想懈怠,1983年10月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提出,要自上而下地“用三年时间对党的作风和组织进行一次全面整顿”[12]。通过开展党内集中教育,全党在思想、作风、组织、纪律建设等方面皆取得很大成效,有力肃清了党内存在的不良风气,并将党的思想统一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上来,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稳步前进。1989年11月,邓小平指出要做几件使人民满意的事情,“一个是更大胆地改革开放,另一个是抓紧惩治腐败”[13]313,并强调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13]379,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政策更加明朗、更能获得人心,继而推进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向前发展。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