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内在机理、价值意蕴及路径选择
作者: 徐茂华 张铭月摘 要: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中找到的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具有守正、革故、鼎新的内涵,具有深厚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以及现实依据,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光辉,具有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自省品质、奋进意志以及民本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有助于党的长期执政,并为世界政党建设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新时代坚持自我革命,必须加强党员的思想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以抓铁有痕的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昂扬奋进,为党带领人民踔厉奋斗,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凝聚起磅礴的力量。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斗争精神
基金项目: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的价值意蕴、实践路径与评价体系研究”(2023ZTZD13)。
[中图分类号] A81 [文章编号] 1673-0186(2024)001-0075-01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码] 10.19631/j.cnki.css.2024.001.006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1]这一重要论述与毛泽东同志对“窑洞之问”的解答遥相呼应,具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支撑,体现了党的鲜明品格以及政治勇气,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与纯洁性的重要手段。革命者必先自我革命,要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继续进行,中国共产党就必须自我革命,坚持守正笃实,提升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以刀刃向内、全面覆盖的自我革命精神来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为新时代党带领人民踔厉奋斗提供不竭动力。
一、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内在机理
中国共产党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诞生之日就敢于并善于反抗与革命,这种革命精神不仅是向着外部的斗争,还包含着对党内的批判,这种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体现了守正笃实、全面覆盖、与时俱进的鲜明特点,具有深厚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以及实践逻辑。在我国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道路上,推进自我革命的深入发展,能够保证党带领人民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
(一)自我革命的内涵界定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界对自我革命的内涵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赵秀华以“革命”一词的中英文本意出发,扩展到马克思主义中革命的四层维度,最终指出,自我革命的内涵就是守正、革故、鼎新,并认为“守正”与“革故”的最终目的都是“鼎新”[2]。甄占民、唐爱军也认为,“革故鼎新、守正创新”集中表达了党的自我革命的核心内涵[3]。齐卫平认为,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革命”一词本身就具有双重含义,一是改造和变革外在世界的革命,二是建设和治理自身组织层面的革命,这两种革命之间关系密切,自我革命是指后者[4]。白显良认为,自我革命精神是党百年革命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正是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斗争中锻造了伟大的自我革命精神[5]。唐皇凤、任婷婷在梳理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历史进程以及实践经验后得出结论,中国共产党能够实现伟大的自我革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人对理想信念的坚守,离不开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离不开从严治党,离不开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有机结合,也离不开党对群众路线的坚守[6]。曲青山从哲学的角度解释了自我革命的内涵,认为自我革命是主体在主动意义上和自觉意义上的自我扬弃,即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否定之否定”[7]。赵绪生认为,自我革命是自我警醒、自我否定、自我反思、自我超越的一种积极的、主动的革命性行为,包含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目的的自我革命精神培育以及以党的建设为目的的自我革命勇气培育[8]。
总结来看,自我革命具有守正、革故、鼎新的内涵,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原则,根据实际需要建设和治理党组织以自我提高、与时俱进的行为,是一种否定之否定的自我扬弃过程。
(二)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历史梳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9]真正优秀的政党不是束手束脚不犯错误,而是在犯了错误后能够勇于承认并改正。相较于世界上其他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时就深刻地发挥着自我革命这一非凡优势,能够在不断的自我反思和自我完善中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使命,坚持人民立场,在各项建设上只求上进,永不满足。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历程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不仅是要向外反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也要向内革命,谨慎制定规章制度,对党员的行为严格约束。党的一大拟定《中国共产党纲领》时就规定:“地方执行委员会的财政、活动和政策,必须受中央执行委员会的监督。”[10]该规定给党员保持廉洁、服从组织提供了根本指导。1927年,党召开了八七会议,并指出:“我们党公开承认并纠正错误,不含混不隐瞒,这并不是示弱,而正是证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力量。”[11]这是党在大革命失败的危急关头召开的一次自我革命与反思的会议,为后来革命指引了方向。1935年,党召开了遵义会议,结束了教条主义的军事指挥路线,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这是党在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遭受严重挫折之际召开的一次自我革命会议,挽救了中国革命,扭转了局势。1945年,党的七大指出:“中国共产党应该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经常检讨自己工作中的错误与缺点,来教育自己的党员和干部,并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12]经过党的七大审议,“批评和自我批评”被写入了《中国共产党章程》,成为全党共同遵守的准则之一,更加肯定了自我革命的作用。1949年,毛泽东同志用“进京赶考”比喻全国范围的执政,提出了“两个务必”来激励和教诲即将成为新中国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这对新中国成立之际党继续保持自我革命优势,促进党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巨任务,革命的火种正在传递,星星之火正在聚集,但是整体的革命形势错综复杂,国内外反动势力勾结,党的自我革命主要是以生存为目的,着重强调思想教育,强调廓清党内思想界限,并且在党外也要旗帜鲜明,保证党内思想的纯洁性的同时向党外宣传自身的思想,澄清自身动机,吸纳更多有志之士加入革命,赢得更广泛的拥护。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艰巨任务,党员需要有更深的觉悟和更坚定的毅力来建设新中国。1951年,党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及时处理了一批腐败党员干部,这些党员中有些也在前期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新中国成立后不注重自身的作风,滋生特权意识,有脱离群众的倾向,最终做出腐败行为,走向人民群众的对立面。“三反”运动的开展及时迅速,是一场成功的自我革命运动,维护了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净化了党的队伍,促进了作风建设。1957年,党中央开展了“反官僚主义、反宗派主义和反主观主义”的整风运动,纠正一些党员干部的作风,特别是由人民公仆变为人民主人的官僚主义作风,维护了党的形象。1960年,面对“大跃进”运动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的负面影响,党中央提出要纠正“共产风、浮夸风、命令风、干部特殊风和生产的瞎指挥风”,随后在1962年的七千人大会上,党又用非凡的政治勇气承认自身错误,并且自我批判,充分发挥了民主集中的优势,为统一全党认识、纠正错误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身份由革命党转为执政党,如何发展新中国,建立和巩固新制度,处理好严峻的国内外问题成为这一时期自我革命的实践依据。在这一时期,党的自我革命主要是以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为目的,着重加强作风建设以保证党员党性的纯洁,使各党员在面对胜利时不骄不躁,继续保持革命时期的昂扬精神来引领新中国的发展。
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历程
1977年,在全国范围开展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为后面展开的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思想上进行了一场自我革命,从而为改革开放的实践奠定了基础。在1981年召开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该决议秉持着“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原则,对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历史与错误进行了回顾与评价,特别是对毛泽东同志的功绩与错误,以及毛泽东思想的地位做出了科学评价,完成了拨乱反正的任务。在随后的1998年到2006年期间,党中央领导开展了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作为主旨的“三讲教育”等一系列保持党员先进性、纯洁性的活动,开创了定期党内教育的先河。
这一时期党面临着消除混乱,突破思想束缚,进行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建设等重大任务。党的自我革命集中在思想解放和制度建设上,积极开展定期的党内教育,使自我革命覆盖更加全面,程序更加合理,效果更加显著。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历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自我革命与全面从严治党紧密联系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是一场伟大的自我革命。”[13]在党的领导下,自我革命的理论与实践取得了更进一步的突破,全面从严治党成果斐然。这一时期开展了一系列主题鲜明、前后呼应、覆盖广泛的党内教育活动,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三严三实”教育、“两学一做”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等,通过这些教育活动来净化党内思想,维护党的纯洁性。党中央还制定了“八项规定”来促进作风建设。在反腐倡廉过程中,党坚持“打虎”“拍蝇”“猎狐”多管齐下,得罪少数,不负人民。党的十九大将党的纪律建设规划进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强调纪律严明的重要性。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牢记初心使命,推进自我革命”教育活动的讲话中总结了自我革命的目的、方法,概括了自我革命的内容。通过继承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总结百年发展经验,党对自我革命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鲜明特征和独特优势。
在这一时期,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进展,反腐倡廉取得巨大突破,中国共产党对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也更加深入,党的自我革命不仅在理论上逐渐丰富充实,在实践上也取得了许多成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历史周期律的第二个答案。
(三)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理论基础
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具有牢固的理论基础,具体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支撑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的理论营养。
1.原理支撑: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建党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14]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和批判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指导思想,为党的自我革命提供了理论支撑。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为党的自我革命提供了哲学基础。“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15]辩证法的否定就是事物的扬弃,是事物不断在内部的矛盾运动中发展自我,最终达到更好自我的过程。“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是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根本动力。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任何事物的运动中都存在,而且贯穿于事物发展的各个方面。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党内的矛盾运动也能够促进党的发展。党之所以要进行自我革命,是因为不仅目前的社会矛盾亟待解决,而且在党内出现了不利于人民的错误,发现了不利于全党发展的问题,党内外出现的矛盾就成为自我革命的推动力量,因此,为了更好地建设社会,更好地巩固发展,自我革命就必须进行。质变量变的基本规律是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信心来源。事物的发展都要经过量的积累才能实现质的进步和飞跃,自我革命也是一个不断积累量变从而引起质变的过程。质变量变的规律告诉我们,积累一定的量变必然会引起质变,只要坚定自我革命,不断补充理想信念的精神之钙,坚持防腐拒变,完善制度建设,就一定能够跨过险阻,提升境界,最终实现全党精神面貌的改善。“否定之否定”规律预示着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最终结果。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自我革命就是一个在党的内部不断发现错误,改正错误,提高思想觉悟,促进实践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党不断锤炼自身,从而完成“扬弃”,保证党的纯洁性。在这样的过程中,总是要经历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但是历史与实践证明任何一个政党都会犯错,艰难的是发现错误并承认错误的决心与勇气,以及最终改正错误的实践,这是一个曲折的过程,但是“否定之否定”的规律彰显了这一曲折过程的光明前途,中国共产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维护了先进性和纯洁性,从而赢得人民的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