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与现代国家治理的良性互动、实践探索和理论策略
作者: 邓斌 黄金龙摘 要: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健全既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所在。在新时代背景下,该体系与现代国家治理之间的互动显著增强,形成了双向促进和相互增益的良性互动机制。这种机制展现了政治行为和治理结构之间深层次的相互作用和积极的反馈循环。通过比较研究和案例分析,阐明了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在提升党建质量、增强执政能力及推动党内外民主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健全的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不仅是党的自我革命与提升的战略选择,也是构建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坚实基础,对确保国家长期稳定与发展具有根本作用。同时,提出了一系列理论策略,旨在进一步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在新时代国家治理中的实际应用,为中国治理现代化的深入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策略指引。
关键词: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国家治理;治理一体化
基金项目:重庆社科规划法学专项重大项目“习近平法治思想原创性贡献研究”(2023FX01);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新文科背景下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模式与实践育人创新研究”(YJG232016)。
[中图分类号] D262 [文章编号] 1673-0186(2024)009-0033-01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码] 10.19631/j.cnki.css.2024.009.00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支柱,对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增强执政能力及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现有研究为理解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视角,但对其在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中扮演的角色及其如何助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探索仍显不足。因此,深入分析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如何在新的治理环境中适应和发展,探讨其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贡献,这不仅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也对国家治理体系的持续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一、文献梳理与问题提出
“全面从严治党”是一个广泛的原则、策略或战略,而“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指的是具体的行动和措施,用于实施这一原则的持续改进和完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中,全面从严治党居于“四个全面”重要地位。它不仅是提升党和国家治理效能的关键保障,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力量。随着全面从严治党战略的深入实施,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持续推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围绕这一主题,国内学者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
(一)关于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理论研究动态
近年来,关于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理论研究日益深入,重点探讨如何通过强化党的政治建设、完善党内法规制度、提升作风建设和持续反腐败斗争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提高治理效能。王勇认为,全面从严治党对于确保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具有重要意义,强调制度化建设是党内监督和权力制约的基础[2]。同时,理论创新被视为适应新时代国内外变化的关键,不断推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党的长期治理和国家的稳定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3]。此外,全面从严治党是健全完善党的领导和执政制度“倒逼”的产物,是推进党内治理制度化和现代化的产物[4]。全面从严治党不仅关注当前的治理需求,也为未来党的建设和国家治理现代化探索新路径。
(二)关于现代国家治理的理论研究进展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强调提升治理效率与效能,以及遵循科学、民主和法治的治理原则。杨立华指出,国家治理现代化不仅涉及政府治理结构和治理能力的改革,还包括治理理念的更新和治理模式的创新[5]。此外,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为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理论指导,强调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机制导向和治理理念[6]。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国家治理现代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包括如何有效应对跨界治理挑战、提高公共服务效能以及加强网络空间治理等[7]。这些理论研究不仅推动了治理体系的高效和包容性发展,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帮助构建更为合理和动态的治理架构。
(三)关于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与现代国家治理关系的探讨
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与现代国家治理之间的密切关系表现在多个方面。全面从严治党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颜晓峰和吴晓宇指出,通过强化党的领导和改善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组织基础[8]。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也要求党的建设和党的治理能力不断提升,以适应新的治理需求(如法治、透明度和效率的提高)。新型政党制度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紧密相连,其创新与发展能够提升国家治理能力,而制度效能的发挥则直接影响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9]。
综上所述,现代国家治理与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全面从严治党不仅是中国共产党自我革新、自我完善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然而,尽管现有研究为理解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视角,但在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与现代国家治理的互动关系、实践探索和理论策略等方面仍需深化研究。特别是如何在不断变化的国内外环境中,进一步优化全面从严治党战略,以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要求,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深化对两者关系的理解,探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通过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
二、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与现代国家治理的适应性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既是政治保障,也是政治引领。”[10]这深刻揭示了全面从严治党与现代国家治理之间的内在联系,它不仅是加强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关键战略,更是构建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要素。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与现代政治治理之间的互动日益密切,呈现出双向促进、相互深化的良性循环。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不仅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和组织基础,而且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深化需求又不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战略的创新与完善,以适应新的治理需求。
(一)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是现代国家治理的政治引领
政治引领涉及政治力量对社会舆论、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深刻影响与塑造。约瑟夫·奈在《软实力:权力,从硬实力到软实力》中指出,国家的软实力不仅源自其文化和外交政策,更深层地来自政治价值观的内在力量[11]。在这一理论框架下,全面从严治党展示了其对国家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引领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开创了中国治理的新境界,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12]。推动我国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一是政治领导力的提升。全面从严治党不仅在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效,更在政治领导力上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中国共产党通过不断加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建设,确保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的高度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反腐工作力度空前,共查处了数十万名违纪党员干部,其中包括高级领导干部,为党风政风的根本好转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简称“中央八项规定”),在全党范围内大力整顿“四风”问题,有效遏制了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不良作风。
二是思想引领力的重塑。全面从严治党极大地推动了思想引领力的提升。中国共产党通过加强理论学习和教育,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和理解,不断巩固全党全社会的思想基础。党通过各种宣传和教育手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了全社会的共同价值追求。同时,党还通过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积极应对新形势下的思想挑战,确保了社会舆论的正确导向和积极健康的思想氛围。
三是群众组织力的创新。党的群众组织力是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保障,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特征[13]。全面从严治党体系通过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群众工作机制,使党组织成为群众的主心骨和贴心人。通过推进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社区治理、乡村振兴等方面,党组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
四是社会号召力的引领。全面从严治党在提升社会号召力方面同样成效显著。通过加强党的宣传工作和舆论引导,党能够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社会共识。党通过组织和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国家建设和社会治理,形成了强大的社会合力。特别是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和挑战时,党展现了卓越的组织动员能力,充分发挥了引领和号召作用,进一步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14]。
(二)现代国家治理是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价值归属
政治系统开放性保证系统内部高度分化,结构和功能更加完善,适应外界条件的变化[15]。现代国家治理的核心在于提升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水平和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质量。在全球化和信息化迅速发展的当下,中国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包括经济转型、社会变革、环境保护及网络安全等。这些挑战要求国家治理不仅要高效,也要具备前瞻性和适应性。因此,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不仅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需要,更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关键所在。
一是治理环境的复杂性与响应。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和社会的深刻变革,中国的治理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多样化。从经济全球化引发的国际竞争与合作,到信息化进程中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问题,再到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挑战,这些新情况都对国家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通过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加强党的领导,促进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有效应对这些治理挑战,确保国家发展的持续性和社会的稳定性。
二是传统治理机制的创新与适应。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推动下,中国的传统治理机制正在经历必要的创新与适应,以应对现代国家治理的复杂挑战。这包括治理结构的优化、决策过程的民主化和透明化,以及政策执行的灵活性提升。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强化了党和国家机构的协调一致,促使治理机制更加注重法治和制度的规范运作,从而提升政策的适应性和实施的有效性。这些创新不仅提高了治理的质量和效率,也增强了政府对社会经济变革的应对能力。
三是信息时代的治理创新。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亦需面对信息时代带来的新型治理挑战,这包括网络安全、数据保护、信息流通的管理等领域。通过整合现代信息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健全不仅能更有效地监控和预防腐败行为,还能增强政府服务的透明度和响应速度。此外,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决策支持系统,可以增强政府政策的前瞻性和科学性,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从而更好地满足公民的需求和期望。这种治理创新是现代国家治理适应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步骤,也是健全全面从严治党在新时代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表现。
(三)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与现代国家治理的良性互动
在当代社会中,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与现代国家治理之间的紧密关系,不仅仅体现在政策层面上,更深入到治理的深层结构和广泛领域中。这种良性互动关系在国家治理体系的演进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全面从严治党被赋予了深远的意义和重要的使命,不仅是推动党的建设新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驱动力。
一是政治引领与文化塑造的协同进化。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在强化党的领导和提升政治纪律的同时,推动了政治文化的现代化转型。政治引领不仅限于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更深入到文化塑造和价值观的普及,确保政治决策与社会价值同步发展。例如,通过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健全不仅塑造了公民的行为准则,也提升了公众对政治制度的认同和信任。这种文化与政治的协同进化增强了政治决策的社会基础和文化支撑,为现代政治治理的深度和广度提供了新的动力。
二是制度创新与法治建设的深度整合。党的治理能力不仅依赖于内部规章制度的完善,还需要与国家法律体系的协调发展。全面从严治党通过制定和完善党内法规(如《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党的自身建设和反腐倡廉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国家法治建设也在不断推进,通过立法、司法和执法等各个环节的完善,实现依法治国的目标。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的出台,加强了对公职人员的监督,体现了党内监督与国家监察的有效结合。这种制度创新不仅提高了党的自我净化能力,还推动了法治国家的建设,确保了国家治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为现代国家治理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和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