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贡献和指导意义
作者: 周鹏 罗文东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敏锐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准确研判中国历史方位,提出引领时代潮流和建设美好世界的新思想,擘画民族复兴、强国建设和文明转型的新蓝图,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实现了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并发生了历史性变革,而且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和新阶段,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世界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 A81 [文章编号] 1673-0186(2024)010-0079-01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码] 10.19631/j.cnki.css.2024.010.006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1]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敏锐把握世界的发展大势,准确研判中国的历史方位,科学回答“人类向何处去”“社会主义向何处去”“共产党向何处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和共产党执政三大规律的认识,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新思想不仅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而且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和新阶段,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一、文献综述
党的十九大以来,理论界、学术界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贡献和指导意义问题保持了较高的关注热度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阐释。从总体看,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如下方面:
第一,从评判依据、生成依据、表现形式等视角开展新思想的原创性贡献研究。韩庆祥认为,新历史方位、新时代背景、新时代课题、新主要矛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创性贡献何以可能的四大根据,提出系统为基的战略辩证法是理解原创性贡献的哲学范式,理论和历史维度的呈现是对原创性贡献的具体阐释[2]。孙来斌认为,标志性、系统性和初始性是评判一种思想是否具有原创性贡献的特征,提出把握剧烈跳动的时代脉搏、植根伟大变革的中国实践、融通浓厚强大的思想文化血脉、坚持守正创新的思想原则、富于创新特质的理论主体是原创性贡献的形成条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思想、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是原创性贡献的突出表现;原创性贡献的重大意义在于标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高度、彰显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3]。
第二,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各个组成部分视角开展新思想的原创性贡献研究。王伟光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贡献集中体现在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新境界,攀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新高峰三个方面,颇具代表性和说服力[4]。马云志、杨永强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贡献突出体现在创新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创造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生性地振兴了科学社会主义、创制性地升华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5]。
第三,从发展史、世界意义等视角开展新思想的原创性贡献研究。肖贵清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维度看,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维度看,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从社会主义发展史维度看,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6]。杨晓慧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向新境界,提出的关于民族复兴、社会主义规律、人类发展重大问题的系统论述和睿智思想,在中华民族发展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和历史地位[7]。
第四,从一系列新理念新战略等视角开展新思想的原创性贡献研究。冯颜利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体现在从“八个明确”至“十个明确”、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党百年奋斗的“十大历史经验”、“一个时代课题”到“三个时代课题”的准确把握和科学回答、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系统展现、“两个确立”及其决定性意义等一系列原创性贡献中[8]。吴家庆、陈德祥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共同体思想、政党建设学说,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政治经济学、国家治理学说、现代化理论等方面都实现了创造性发展、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开辟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9]。
从已有研究成果看,学者们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贡献和指导意义的研究阐释呈现多角度和多层面的态势,形成了一定共识,但在研究视域、理论逻辑、思想伟力、实践成就等方面还有待拓展和深化。尤其要坚持从国际与国内相联系、历史与现实相贯通、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和方法,不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贡献和指导意义的体系化学理化研究。
二、引领时代潮流和建设美好世界的新思想
问题是时代之声,时代是理论之母,理论是行动之旗。马克思主义总是在和一定时代的现实世界的接触和结合中,在研究不同时代提出的最迫切需要解答的重大问题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引领时代才能走向世界。要立足时代特点,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10]66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一个需要新的思想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新的思想理论的时代。世界的变革、时代的进步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广阔天地和强大动力。
(一)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思想
从国际上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敏锐把握世界发展大势、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创立和发展的。回顾历史,当今世界格局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秩序逐步演变的结果。1919—1921年间,帝国主义列强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基础上形成了横跨亚、非、拉的世界统治秩序,美国逐渐取代英国成为西方阵营的主导者;同时,列宁领导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又建立了雅尔塔体系,形成美苏争霸的两极世界格局;新中国成立后,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和发展中国家的力量。然而,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美国试图建立由它独霸的单极世界。进入新世纪,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逐步演变,新兴市场国家和一批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其国际影响不断增强,而西方发达国家的国际地位有所减弱,世界各国人民的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这是一百多年来国际力量对比和世界格局发生的最显著的变化。
另一方面,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尤为突出。由于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地缘政治博弈、贸易摩擦和科技战,深海、极地、外太空、互联网等“新疆域”争夺、国际规制主导权较量、国家治理模式竞争等全面展开。世界经济增长乏力,贫富分化愈益严重,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此起彼伏,国际军控、裁军和防扩散面临挑战。信息化进程加快,但数字鸿沟扩大,极端主义、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性安全威胁上升。特别是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经济陷入深度衰退。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是整个世界都在思考的问题。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的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敏锐把握中国和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为解决世界经济、国际安全、全球治理等重大问题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落实全球发展、安全、文明三大倡议,“以同球共济精神珍爱和呵护地球”等建设美好世界的新理念和新方案,发挥着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的重要作用。
(二)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方面,经过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人民生产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都获得了显著的提升。一是经济总量从2010年起就稳居世界第二,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比1952年增长了190多倍;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国,拥有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成为中等收入人口最多的国家,2023年人均GDP达89 358元(折合为1.27万美元)①。二是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占比过半,经济增长点更为多元;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4年位居全国首位,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效明显,经济增长的科技贡献率显著提高,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三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解决经济发展动力、方式等重大问题;政府与市场关系更为顺畅,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构建增强了对国际经济风险的抵御能力,扩大内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证我国经济更有活力、效率和更可持续。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2023年货物贸易进出口额比1950年增长了5 364倍,占世界比重升至12.4%②。成为制造业、外汇储备和货物贸易额第一大国,商品消费额、外资流入第二大国。
另一方面,新时代是我国改革攻坚期、发展关键期和矛盾凸显期叠加的重要历史阶段。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转化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某些发展不够的老问题未完全解决,发展起来以后的新问题又纷至沓来,而其他国家又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作为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世界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伟大创举。同时,国内外敌对势力加大对我“西化”“分化”和渗透、攻击的力度,妄图推翻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人民民主专政,我们面临着“和平演变”“颜色革命”等风险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历史担当,提出统筹协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取得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三)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和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思想
从党内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建设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截至2023年底,党员规模扩大到9 918.5万人③,知识年龄结构不断优化,新中国成立之前出生的干部逐渐退出领导岗位,20世纪60至70年代出生的党员成为干部队伍的主体。党员干部的新老交替,保持了党的生机活力,保证党和国家事业薪火相传。但是,由于执政环境和社会条件已经并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党面临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外部环境等方面的考验和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等方面的危险,党内存在思想、政治、组织、作风等方面不纯的突出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坚定决心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党的各项建设同向综合发力,以顽强意志正风肃纪、反腐惩恶,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找到了依靠党的自我革命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律的新答案,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进一步解决了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长期执政地位等大党独有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