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时代我国清廉文化传播路径研究
作者: 王星摘 要:清廉文化传播是推动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议题。数智时代,数字技术的嵌入给清廉文化内容的生成、表达和传播形态带来根本性变革,也为清廉文化传播带来新的机遇。数字技术的加持不仅有效激活了传统清廉文化基因,丰富了清廉文化传播方式,也拓展了清廉文化表达场景,在时空交互中给予受众全新的数字文化体验。但是,由于受到算法推荐、技术伦理等因素的制约,数字技术的运用也给清廉文化的传播带来新挑战。包括算法推荐对人和社会的信息遮蔽致使受众易陷入“信息茧房”、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足对清廉文化吸引力感染力的影响、技术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失衡导致对清廉文化精神内核的消解等。必须进一步进行算法治理,推进算法监管全过程、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整合清廉文化资源、注重清廉文化内容的情感表达,不断提升清廉文化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助力清廉文化“出圈”。
关键词:数智时代;清廉文化;数字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 D262.6 [文章编号] 1673-0186(2024)011-0021-010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码] 10.19631/j.cnki.css.2024.011.002
清廉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蕴含的精神内核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起点继续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宝贵财富。“保持廉洁是实现党的自我净化的基本要求。”[1]清廉文化的传播不仅是营造党内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基础,也是筑牢全社会清廉文化根基、推动廉荣贪耻社会风气生成的精神动力。在数智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创新运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数字技术在文化传播领域的嵌入打破了传统文化传播的物理边界,催生了诸多新型媒介载体,在传统与现代、虚拟与现实以及时空交互中打造了现代文化传播体系。随着数字技术的更新迭代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借助数字技术提升清廉文化数字产品的传播效能,已然成为推动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命题。
一、问题提出
清廉文化作为一种以清正廉洁为思想内涵的文化形态,以崇尚清廉、鄙弃贪腐、尚俭戒奢为价值取向,是人们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对清廉意识、清廉理论、清廉心理、清廉评价等的总体认识以及与其相对应的行为规范、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的总和,包含物质层面的有关清廉文化的雕塑、名人故居、文物古迹、纪念馆等艺术形式,精神层面的清廉观念和思想等以及行为层面的处理清廉相关问题的实践方式和行为选择。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刀刃向内,自觉推进自我革命,积极开展并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走出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反腐之路。其中,清廉文化是涵养共产党党内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内生动力,为政党、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精神力量。只有经过有效传播,清廉文化才能产生感召力和影响力,转化为人们的认知、情感和价值引领,进而内化为清正廉洁的行为方式,形成崇廉尚洁的社会风尚。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只有全党全社会形成清正廉洁的价值取向和社会风气,着力于建设清廉政府、清廉社会、清廉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才能越走越稳、越走越远。近年来,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促进数智时代的到来。“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2]在数智时代,数字技术将数据与算法结合起来,通过智能提取储存数据,并对特定领域的数据资源进行智慧分析和转化运用,达到人机共享智慧、万物皆媒的理想状态。将数字技术引入文化领域,抓住数字技术在文化传承发展中的优势,实现文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实现文化繁荣发展的必然选择。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强调要促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集成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增强文化的传播力、吸引力、感染力。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提出“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3]。数字技术与文化的融合打破了以往清廉文化传播机制,尤其在内容生产、传播载体、传播方式等方面发生新变革,为新时代中国清廉文化的传播注入新的活力。
目前,学界对清廉文化传播的研究多立足传播学领域,从传播学理论出发探究清廉文化传播的机制。比如基于传播学的编码和解码理论,将廉洁文化的传播分为生成、转化两个阶段,认为廉洁文化的传播媒介具有诠释、赋能和反馈的功能[4]。从传播要素出发研究高校廉洁文化的传播机理[5]。基于全媒体传播思维,立足传播智能化强调对廉洁文化传播带来的技术变革[6],立足传播效果强调廉洁文化传播效果的提升与传播载体、培育方式和传播范式的变革有关[7-9]。也有学者基于廉洁文化本身,从廉洁文化的生成和作用发挥入手强调从载体、媒介、手段三方面注重廉洁文化的培育和传播[9]。此外,也有学者聚焦大学生群体,探究高校、大学生廉洁文化传播路径[10-11]。由上可见,学界多从宏观层面研究清廉文化的传播机制以及传播价值实现的过程,为本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借鉴。但是随着数智技术在文化传播领域的推广和运用,文化数字化过程改变了清廉文化的生产、表达和传播模式,一定程度上影响清廉文化传播效能。因而,探讨技术变革与清廉文化传播之间的逻辑关系,最大程度发挥技术优势就成为清廉文化传播亟须解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本研究从数字技术与传播视角出发,厘清数字技术对清廉文化传播带来的新机遇和挑战,以求探寻数智时代清廉文化传播的创新路径和方法。
二、数智时代我国清廉文化传播的新机遇
数智时代,大数据、云计算、全息影像、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的运用,打破了清廉文化传统物理空间传播局限,实现了清廉文化内容数字化呈现和空间延展,有效拓展了清廉文化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让清廉文化传播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一)激活传统清廉文化基因,在与数字技术交融中展现独特的魅力
中华传统清廉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包含器物、典籍、价值理念、制度、艺术形式等在内的宝贵文化遗产。通过数字技术的运用对传统清廉文化内容拓展活化并对其进行现代化诠释,使其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人的精神需求,能有效提升传统清廉文化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其一,相较于以往在历史文物保护传承方面存在的文物留存困难、一些文物不易展示等难题,数字技术通过对传统清廉文化资源拍照、录像、三维激光扫描、3D打印等方式进行数字化收集和存储,全方位、多视角展现历史文物的深厚底蕴和文化魅力,让文物“活”起来,大大提升用户获取文化内容的效率。此外,面对出现损坏的文化遗产,通过AI进行文物损伤检测,运用数字复原技术将已经消失或逐步消失的文化遗产以数字化形式复原重现,实现了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有效保护,为文物遗产的活化利用提供可能性。在新时代开展廉洁文化建设中,各地通过挖掘当地清廉文化资源,积极保护和利用相应的文物古迹、致力于运用数字技术实现清廉文化的数字化呈现,图书馆、博物馆等机构也在积极进行数字化转型,解决传统展馆存在的空间局限问题。比如,三苏文化大数据库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全面收录并整合三苏文化资源,其中包括三苏文学作品、三苏祠可移动文物、遗址遗迹、数字图书、学术论文等12个核心板块,现在已于2024年6月8日开始试运行。在“东坡行旅”板块中采用手绘地图的方式进行设计,巧妙地将三苏文物、著作及生平事迹等数据相互关联,让用户浏览时在时空中感受到立体、鲜活的三苏文化。这种文化数据库的建立既有效保护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也摆脱了以往传播时间和空间限制,让传统文化在与现代技术的交融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其二,清廉文化在数字技术加持下转化为文化数据资源并输出为海量的数字文化产品。面对海量的数字产品,趣味性、生活性的清廉文化内容更能被大众所吸引。大数据、智能算法能根据用户的兴趣爱好推送相应的文化内容,实现文化的精准供给,能精准满足用户的个体需求。数字技术具有强大的储存、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不论是网页信息还是App,通过智能算法能对用户精准定位,根据不同用户群体的多样需求提供个性化文化内容推送,并在内容推送过程中深入挖掘用户的潜在需求,能让用户及时提取到所需文化内容,提高传播效率。
(二)实现媒介协同联动,丰富清廉文化传播方式
人工智能、H5技术等数字技术的运用打破了传统以文本、图像、视频为主的单向传播形态,多方位拉近清廉文化与受众群体的距离,为新时代清廉文化传播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平台。其一,数字技术的日益革新为清廉文化的传播提供多元的载体形式。在数智时代,互联网已然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场所。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人,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10.91亿人。网络视频用户规模为10.67亿人,占网民整体的97.7%。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10.53亿人,占网民整体的96.4%[12]。因此,公众掌握信息、了解文化的方式和渠道与数字网络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支撑下,清廉文化的文字、图像等经过数字化加工和处理被储存在互联网云端,再通过移动应用程序、直播平台、云视频、公众号等载体将加工过的数字化文化信息输出为短视频、动画等传递给用户,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数字化文化产品需求。在这一过程中,数字技术的运用让用户可以以更低的成本随时获取清廉文化产品和内容,也有力拓展了清廉文化的传播方式和范围。其二,数字技术的运用告别了以往我国清廉文化内容仅依靠主流新闻媒体传播的局面,将主流媒体与新媒介相融合,在移动应用程序上进行文化传播和实时互动,拓宽文化传播的影响范围。数智时代,互联网媒体的发展改变了信息交流空间,人们往往在社交媒体获取和交流信息。当前、抖音、小红书、哔哩哔哩等平台逐渐成为清廉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主流媒体通过与抖音、哔哩哔哩等平台合作,打造宣传清廉文化的新媒体平台和特色栏目,运用新闻报道、评论文章、视频图说、直播等形式分层次、分众化、分时段传播清廉案例、清廉故事和清廉影视作品,实现线上线下的立体式传播。其三,在移动社交媒体平台传播中,短视频技术的普及进一步激活个体创造力。在这一过程中,用户不单是廉洁文化的接受者,他们不仅通过点赞、转发、发表评论的方式参与到清廉文化相关内容讨论中,也通过媒介的运用在已有清廉文化信息基础上在自媒体平台对其进行二次创作和推广,成为清廉文化内容的创作者和传播者,进一步拓展清廉文化传播的主体。这种由个体到群体再到大众的传播模式所产生的社会辐射效应,必然会辐射到全社会,提高全社会的清廉意识。
(三)拓展清廉文化表达场景,在时空交互中给予受众全新的数字文化体验
在数智时代,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内容的趣味性、故事性对清廉文化传播提出新的要求。数字技术的运用在丰富文化传播载体的同时拓展清廉文化的表达形式,催生了多种虚实结合的文化表达新场景,赋予受众全新的感官体验。其一,通过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构建虚拟化的数字应用场景,给受众群体带来跨越时空的沉浸式体验,“即直接的感官体验、间接的情感体验和内省的哲理体验”[13],提升清廉文化产品的吸引力。沉浸式传播是“以人为中心、以连接所有媒介形态的人类大环境为媒介而实现的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传播”[14]。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清廉文化传播呈现从单向传播、互动传播到沉浸传播的过程。沉浸传播打破了时空局限,实现虚拟世界和物理世界的融合。现代媒体元素与5G、裸眼3D、VR、AR、运动追踪等数字技术的融合通过对清廉文化的模拟重构,营造更加真实的体验空间。“智能手机由于技术物质性的限制,目前只能将传统人机交互技术、语音识别交互技术和触控交互技术进行融合应用。”[15]而VR一体机、虚拟现实头盔等通过动作识别技术与眼动追踪技术与虚拟环境互动,实现用户在视觉、听觉、触觉的全方位沉浸式交互体验,既能满足人们在文化熏陶中的体验感和参与感需求,清廉文化的精神内核也能拥有更好的传播效果。比如,四川省级廉洁文化基地通过高清全景、HDR融合和VR等形式进行展示。在VR展厅中,运用三维数字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将全省廉洁文化基地搬到线上。“网上参观者可以选择场景递进、场景切换等导览模式,根据自己的游览习惯进行自主设置,还可以点击查看相关文字、图片及三维模型以获得个性化全景体验。”[16]其二,打造清廉文化IP形象、用微电影微视频、动漫等形式以形象生动的视听叙事风格通过情景重现式演绎吸引用户浏览观看,成为清廉文化新的表达形式。四川雅安天全县纪委监委依据莲花的原型打造了廉洁IP形象“全小莲”,寓意创建清廉天全的良好愿望。通过开创“全小莲”抖音视频号,推出作风短剧、监督追踪问效节目等系列作品传播清廉文化,受到网友的好评,已然成为天全县特色的清廉文化品牌。浙江省以良渚文化“玉琮”为名连续5年举办“玉琮杯”清廉微电影微视频大赛,借助赛事传播清廉文化。5年来累计征集6 500余部作品[17],作品以不同视角讲好清廉故事,让受众对“清廉”有了新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