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社会主义国家道路创新的实践与展望

作者: 杨晓曦

摘 要:伴随着世界格局的一系列新变迁,现有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道路实践呈现出新态势。从独立自主的制度实践看,现有五个社会主义国家探索出符合本国实际的政治、经济、国防、外交制度建设的新道路;从与时俱进体制改革理论创新看,各国从社会主义转向发达状态的必然性、特殊性和可行性的理论认识,五国在政治制度方面加强党的领导,不断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道路;从世界社会主义主体力量的对外关系看,未来社会主义国家愈益强化互相协调与合作。这些社会主义制度实践新态势的层叠,投射出当代社会主义国家体制改革的新形态,“两制格局”持续向社会主义倾斜,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变局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持续增强。

关键词: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体制改革;党的领导

基金项目: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重点项目“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研究”(23LLLJB028)。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章编号] 1673-0186(2023)010-0108-01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码] 10.19631/j.cnki.css.2023.010.008

了解掌握世界现存社会主义各国社会主义道路实践创新,首先要从各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渊源出发,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现有社会主义道路创新的基本特征。党的二十大强调,要“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中国实践”[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基本国策,自主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独立自主探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新的基本特征,并且对现有社会主义国家在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市场道路等方面都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19世纪中晚期,越南被法国占领成为殖民地。1898年,古巴当时是西班牙殖民地,美国借机发动美西战争占领古巴。1902年,美国将《普特拉修正案》写入古巴宪法附录,实现对古巴军事干预,扶持代理人执政,古巴沦为半殖民地。1910年,朝鲜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可以看出,现有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在反抗殖民统治的过程中,在民族独立的基础上,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现有社会主义国家在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着力于发展生产力,开展经济建设,从而实现更好地为人民谋幸福的宗旨。朝鲜劳动党八大在坚持“自主、和平、友好”外交政策的基础上,重申“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明确了“强对强、善对善”的外交方针,坚持与友邦友党发展友好外交关系的基本立场,肯定了朝中两国续写世代友好关系的重要意义,强调将继续加强和发展与俄罗斯、中国的双边关系,以应对多事多变的国际政治形势和周边环境[3]。为了给贯彻新战略路线营造有利国际环境,朝鲜逐步调整国家发展指导方针,2019年新修订的宪法明确了“先经政治”的战略思想,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探索和平发展道路,对外关系更加积极主动,对外交往更加符合国际惯例,以期积极融入国际社会,努力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在越南共产党的领导下,越南积极学习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1986年开始革新事业,全方位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在越共六大,确立社会主义是定向的,由国家管理的多种经济成分的市场经济的改革总路线;第二个阶段,越南基本上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第三个阶段,推动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总量高速增长,形成了以国有经济为主导,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越南于2006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农业种类全面,多种形式协调发展,跟随中国的脚步,发展快速,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老挝在人民革命党的带领下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革新开放,老挝人民革命党于1986年召开四大,正式提出有原则的全面革新路线。老挝经济革新的主要目的是摆脱贫困。老挝实行的也是定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近年来,老挝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始增加国有经济比重,许多经济命脉实现零突破。古巴革新开始于1991年古共四大,放宽了对外资的限制,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让古巴重新成为旅游胜地,同时古巴还大力发展生物制药业,进行医生和劳务输出,经济得到恢复性增长。古巴充分吸取苏联解体的教训,在坚持社会主义原则的条件下,继续完善社会主义道路的经济革新,在社会主义道路实践创新的问题上,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平等是权利和机遇的平等,而不是收入平等。在实践过程中,现有社会主义国家都摆脱殖民地、半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其余三国都学习和借鉴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创新实践,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革新开放,朝鲜也设立了罗先自由经济贸易区。现有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道路创新基础正是由于它们坚持了社会主义制度,在各国执政党的带领下,独立探索出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社会主义制度道路创新的基本内涵。

一、道路创新:现有社会主义国家探索符合本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概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能够推动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实践内蕴的创新性对坚持和发展民族化的社会主义具有推动作用。一方面,创新的实践锻造了社会主义制度改革的思维;另一方面,坚持和发展符合本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实践过程,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创新过程。总的来看,现有社会主义国家都在努力探索、巩固和发展各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而这种探索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过程。

(一)中国:制度优势转化为政治势能

经过一百多年的实践探索,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华民族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独立自主地探索出中国现代化道路,是统一的、中国人民全体的、摆脱贫困的、科技创新的现代化新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境界。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泉,是人民追赶时代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在实践中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贡献了宝贵经验,坚定了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在实践创新中探索符合本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信心。

(二)朝鲜:“先经政治”发展经济

面对国际制裁、新冠肺炎疫情、自然灾害等外部压力,朝鲜坚持自力更生建设社会主义,将外部压力转化为贯彻落实新战略路线的发展动力。2021年召开的朝鲜劳动党第八次代表大会在“先经政治”思想指导下重申七届三中全会的新战略路线,强调全党全国要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提出“以民为天、团结一心、自力更生”十二字方针,明确党的建设和社会管理、军事和外交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内外保障。朝鲜劳动党新近召开的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朝鲜2022年的主要目标是快速发展经济和改善人民生活,自力更生成为朝鲜改革开放的基本准则。朝鲜对内加强党的领导,主动学习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有益经验,改革权力结构和经济体制,开展市场经济和私人承包实验,推行房地产市场化模式,大力发展金属化工产业这一人民经济的中心环节,重点发展农业、建设、网络销售服务,以解决国家粮食问题和人民住房、就业问题。同时,全面推行12年制义务教育,通过建设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科技强国推动经济强国和社会主义强国建设[4]。

(三)老挝:深化落实社会主义革新路线

自老挝人民革命党的十大以来,老挝科学规划社会主义建设布局,从加强党的建设、巩固人民民主新制度、完善国家权力机关组织和法律法规体系、落实全面全民国防治安路线、解决债务问题遏制经济倒退和财政危机、积极扶持民生工程、发展提升社会文化、加快开发利用人力资源、积极参与多层次和多形式国际合作、升级与各战略合作伙伴国家关系、维护地区与国际和平等十个方面坚持革新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方向。

(四)越南:全面同步推进革新事业和工业化、现代化进程

近年来,越南共产党推动建立“四驾马车”的领导机制,高度重视党建和反腐败工作,通过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强调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体制,扎实推进扶贫减困和对外开放。越南共产党十三大指出坚持越南共产党的领导,巩固和增强人民对党、国家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激发建设繁荣幸福国家的意愿,弘扬全民族大团结的意志和力量,并同时代力量紧密结合,全面同步推进革新事业和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建设和保卫祖国,维护和平稳定环境,到21世纪中叶努力实现将越南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定向发达国家的目标[5]。

(五)古巴: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更新”模式

新冠肺炎疫情、颠覆性袭击、拉美政局变动加剧了美国经济制裁、政治孤立、文化入侵以及国际海运物流链、进口产品和运费价格上涨对古巴的影响,古巴在过于开放(Abertura)和经济开放(Apertura Económica)的协同与交锋中选择了渐进式改革——“更新”社会主义模式。古巴在经济社会模式更新理论指导下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和对外开放格局,通过建立经济特区将农业、工业、旅游、生物技术、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具体项目与国内生产联系起来,以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古巴产品来吸引外国投资者。古巴积极开展关于反对帝国主义、新自由主义和气候危机的斗争,响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通过派遣医疗队和出口疫苗全力支援有关国家抗疫来开展医疗外交,通过加强对话、出口商品、开展合作交流、吸引外资等方式谋求与欧美国家恢复外交关系,以便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世界上现有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方面,加快推进经济建设的步伐;在政治方面,坚持党的领导,有计划地制定、实施国家发展规划;在对外关系上,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尊重民族自治权,反对干涉别国内政。总之,现有社会主义国家探索出了适合各自实际情况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拓展了社会主义道路创新方式。

二、经验创新:现有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本国特色社会主义

探索现有社会主义国家道路创新,要在理解世界社会主义波浪式前进的曲折性大背景下,观察现有社会主义国家所进行的社会主义道路创新过程,坚定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并且,每个国家探索出的社会主义道路都有相似之处,这些优秀的经验按照道路创新的内外两个方面划分为中国的引领作用、坚持党的领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科技创新)、国家安全的基本底线和拓展外交的成长性战略。因此,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是多样性的,都是在合作竞争中超越资本主义,是具有包容性与成长性的新社会主义。

(一)社会主义制度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拓宽了社会主义道路创新的内涵和外延

经过一百多年的奋斗,中国共产党终于在追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创造了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不断探索、完善,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也愈发清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等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原初构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八大在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明确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国家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和国防的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准确把握,逐步明确“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6]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新“两步走”战略步骤在历史的继承与发展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对应,彰显了伟大事业与伟大梦想的有机统一,提高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明确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将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提前了15年。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进行宏观展望,细化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步骤和路径。中国共产党在坚持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辩证统一与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中,丰富和拓宽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涵和外延。受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启发,朝鲜、老挝、越南、古巴执政党相继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在阶段性总结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历史内涵与发展目标的认识,形成关于社会主义道路创新的多维阐释。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