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思想引领力的审视与再认识:内涵意蕴、功能价值、提升路径
作者: 张晓刚 郭竹作者简介:张晓刚,重庆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党史党建,郭竹,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党的理治与党的建设。
摘 要:将思想引领与价值引领寓于党的领导全过程中,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的重要法宝。伴随着党内外、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中国共产党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以此破除陈旧思想的桎梏,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向前发展。思想引领力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关键要素,它以理论传播与价值引导为主要手段,使人民群众不断加深对党的认知与认同,从而更加自觉地贯彻和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新时代提升党的思想引领力的路径是:以提高政治站位为前提,在加强党性修养中保持战略定力;以坚持问题导向为牵引,在推进理论创新中把握时代脉搏;以开展调查研究为抓手,在深入基层群众中落实实践运用;以强化理论宣传为载体,在推动理论普及中实现思想传播,唯此方能确保在思想多元中占据主导地位,在时局多变中把稳前进方向。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思想引领力;自我革命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研究”(20BDJ026)。
[中图分类号] A811 [文章编号] 1673-0186(2023)012-0105-010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码] 10.19631/j.cnki.css.2023.012.007
“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伟力和根本底气。其中,提升思想引领力一直是中国共产党进行自我革命和自我完善的重要着力点,是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新时代新征程上审视和再认识党的思想引领力,从而探寻出提升思想引领力的实践路径,对于扎根人民群众讲好党的故事,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提供重要牵引力和向心力。
一、中国共产党思想引领力的内涵意蕴
党的思想引领力作为一个形而上学的范畴,在培育党组织“内核”和“灵魂”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走过百年奋斗历程的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1]一个政党一旦失去思想引领力,就会成为没有灵魂的空壳,自然也无法展现自身的价值和属性。
(一)中国共产党思想引领力的主旨要义
“引领”一词多用于人类社会实践与发展之中,是指带动事物跟随它或它们向某一方向运动与发展。“思想引领力是中国共产党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统一思想、指导实践、抵御一切错误思潮干扰的能力。”[2]把握党的思想引领力的主旨要义,不能简单地拘泥于概念性的定性分析中,而应从理论根基上弄清其本来面貌和精神实质。
从理论本质看,党的思想引领力是解放思想与统一思想相结合。思想解放与统一的过程就是一个立破并举的过程。“解放思想的过程就是统一思想的过程,解放思想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统一思想。”[3]剖析党的思想引领力的理论本质不难发现,思想引领的过程就是对人民群众思想进行“破”与“立”以及“知”与“行”的过程。解放思想首先就要跳出固化思维模式,破除陈旧思想桎梏。只有把人民群众的陈旧思想破除了、解放了,才能更好地用科学理论武装他们的头脑。如果说解放思想的着力点在于“破”,那么统一思想的立足点就在于“立”,也就是让人民群众接受新思想、树立新观点。古人云,有“知”才有“行”,知行要合一,只有统一了思想才能统一行动,才能实现知行合一,进而将行动转换为强大聚合力,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强大力量。回顾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光辉历程不难发现,最大限度地促成思想的解放与统一是不断推进改革发展的关键所在。立足新时代、开启新征程,越是面对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越是要准确把握解放思想与统一思想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越是要牢牢扭住思想引领力这一关键因素。
从核心内容看,党的思想引领力是理论创新与理论武装相统一。党的思想引领力的内涵要义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理论创新与理论武装。在党的思想引领力建设过程中,“理论创新”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因为只有通过推进理论创新,才能够及时找准思想引领工作中的短板与不足,进一步筑牢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不断擢升党的执政效能。只有将理论创新作为开展思想引领工作的根本立足点,才能凝聚精神力量,有效促进文化、科技、制度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因此理论创新是党的思想引领力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总结历史经验还会发现:“统一思想需要进行理论武装,没有武装的过程就没有思想统一的可能。”[4]故而要把理论武装摆在党的思想引领力建设的突出位置,只有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才能在实际工作中践行初心使命,坚定政治信仰,一心向党铸忠诚。总而言之,“强化理论创新、深化理论武装”是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关键举措,更是中国共产党思想引领力建设的题中之义。
从目标指向看,党的思想引领力是以史为鉴与开创未来相贯通。党的思想引领力的目标指向是“以史为鉴与开创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5]。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从历史中走来,百年奋斗历程汇成的史册,蕴藏了宝贵的历史经验,留下了无穷的历史智慧”[6]。党的思想引领力的目标指向就是要汲取过往的宝贵经验为进一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借鉴,就是要在历史智慧中找寻亘古不变的精神力量。思想引领行动,是行动的指南针,指明了前行方向,只有让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在思想上同德一心,才能使二者在具体行动上同心同向同行。党的思想引领力是贯通过去、连接未来的重要牵引力。只有在精神上团结一致面向未来,才能更加准确地把握前进道路上的机遇,更加从容地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党的思想引领力的目标指向就是以史为鉴与开创未来相贯通,这是从精神思想层面更加生动地诠释历史与未来的关系,是中国共产党勇毅前行、踔厉奋发的重要精神推力,也是中国共产党以风雨无阻的气魄应对新长征路上各种艰难险阻,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要法则。
(二)中国共产党思想引领力的根本属性
党的思想引领力之所以占据着思想理论和真理的制高点,之所以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未来发展方向,从根本上说,这是由其本身所固有的属性决定的。
一是先进性。党的思想引领力具有先进性是由多种因素共同造就的。首先,党的思想引领力先进性来源于党的性质与指导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在人类思想史上,就科学性、真理性、影响力、传播面而言,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7]中国共产党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下发展壮大起来的,它既是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其次,党的思想引领力深深根植于丰厚的中华优秀文化之中。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基因,其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观念等为提升党的思想引领力提供了丰富养料,党既是中华文化的引领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者。最后,党的思想引领力先进性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斗争实践中彰显出来的。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也是一个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成熟执政党,正是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先进性决定了其思想引领力的先进性。
二是人民性。思想引领力的本质在于思想理论的牵引力和影响力,是一个价值塑造与价值引领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对人民群众的价值塑造与价值引领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思想引领力建设的全过程。从思想根源上看,人民是确保党的思想引领力最深厚的根基;从思想引领的主体上看,党始终把人民至上作为根本立场,与人民群众保持着血肉联系,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最终目的上看,思想引领是为了凝聚人民精神力量、带领人民彻底解放,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不仅是党带领人民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也是引领人民不断坚定理想信念的过程,更是向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阔步前进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8]从根本上说,党的思想引领力就是要汇聚人民的精神力量,把人民的思想信念牢牢地团结统一在一起,人民性是党的思想引领力的根本价值取向。
三是时代性。党的思想引领力是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首先,思想引领是一个动态过程,它始终与特定历史条件、社会矛盾、使命任务等紧密联系在一起。回顾党的百年光辉历史不难看出,党的思想引领力总是立足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革命战争年代,思想引领力立足于中华民族精神,用爱国主义引领人民挽救民族危机;和平时期,思想引领力秉承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带领人民实现共同富裕。从民族精神到时代精神直至党的精神谱系,党的思想引领工作实现了由点到线、从线到面的跃升。其次,思想引领工作不是短期导向的权宜之计,而是党一以贯之的根本工作。邓小平同志指出:“好的党风要继承下来,要由接班人传下来。”[9]党风要传承,党的思想引领工作就不能停歇和间断,这不单单是我们这一代的事情,也是下一代甚至下下一代的事情。最后,审视党的百年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党的思想引领工作始终围绕带领人民群众把握历史潮流、研判主要矛盾、应答时代课题而展开。
四是整合性。“整合”是一个文化概念,是指通过某种决定性的方式,把各种相对独立的要素综合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思想引领的本质在于激发和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凝聚人民精神力量、带领人民开拓奋进。回顾历史,毛泽东同志曾经发出诘问:“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10]为此,他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给予生动解答,对于敌人要坚决打击,对于不同阶级的朋友要在必要的斗争中去团结。在团结各阶级朋友时,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整合了不同阶级、不同阶层中华儿女的力量,为争取革命胜利汇聚了强大动力。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变化,在这个多元庞杂的社会体系中,不同群体有不同的观念思维、利益诉求,只有通过思想引领工作,进行有效协调和整合,才能形成统一目标,达成彼此信任,开展持续有效的合作。展望未来,面对各种风险挑战,更要厘清不可知、不确定因素,整合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凝聚不同人们的思想精神,明确最大公约数的奋斗目标。
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思想引领力的功能价值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对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和风险挑战,把党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具有重要意义”[11]。新时代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各种风险挑战前所未有,更需要充分发挥党的思想引领力的功能价值,从而把“坚持党的领导”真真切切地贯穿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
(一)能够统摄社会思潮,确保主流意识形态
党的思想引领力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统摄社会思潮,引领社会思想文化的健康发展。党的思想引领力以其独有的先进性能够在包容社会思潮差异性和多样性的基础上,汲取其中有利因素、摒弃消极因素,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实践中引领社会向前发展。中国共产党思想引领力的实质就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具体呈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壮大与繁荣,都需要有主流价值观的强力支撑,需要有正确思想的科学引领。当前,世界各国思想和文化的交流更加频繁,与此同时西方思想文化的输入日益加深,社会思潮多元化已然成为常态,基于此,党的思想引领力统摄社会思潮的功能更应当得到发挥和强化。社会思潮是现实社会的“晴雨表”,极大地影响着社会价值观念、社会心理和社会文化发展,要加强党的思想引领力建设,充分发挥其驾驭社会思潮的能力,努力做到多元引领、达成多元共识。党的思想引领力之所以能够统摄各种社会思潮,从根本上说主要源于党对不同社会思想的性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加强党的思想引领力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丰厚的理论功底赋予党准确分析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能力,也赋予党研判社会思潮的基本内容、表现形式和演变规律的能力。同时还应看到,统摄社会思潮并不是搞思想垄断,而是在尊重差异、包容互鉴的基础上,准确甄别各种思想潮流,抵制各种错误腐朽思想的侵蚀。一方面,党的思想引领力尊重人民群众在思想和价值观上的差异;另一方面,要扎根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中,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总之,党的思想引领力统摄社会思潮的功能源自对错误思想观点有力批判和纠偏的基本准则,更源自思想引领工作融入政策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实际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