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
作者: 高玉强 刘劭英 张宇
摘 要:我国移动支付的迅速发展给经济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也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产生了深刻影响。以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为样本,运用Tobit模型实证检验移动支付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效应。研究发现:家庭使用移动支付对风险资产投资有负向影响,对无风险资产投资具有积极作用;移动支付主要通过改善储蓄账户数目和对移动支付手段满意度两个渠道影响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移动支付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在城乡、不同年龄和不同受教育程度间呈现显著差异。因此,政府应发挥引领作用,金融机构要积极作为,协同推动移动支付的健康发展;加强金融教育,提高居民金融素养;强化金融监管,规范网络金融信息传播。
关键词:移动支付;金融资产;家庭资产配置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绿色农业补贴的污染减排效应评估与政策优化研究”(20BJL074)。
[中图分类号] F724.6;F832.2 [文章编号] 1673-0186(2022)004-0100-018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码] 10.19631/j.cnki.css.2022.004.007
当前,信息时代技术更迭日新月异,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存方式和社会交往方式,信息融入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移动支付作为互联网金融技术创新的一种新型支付体系,将互联网、金融机构和移动终端高效结合,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已然成为全球支付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2015年“云闪付”等产品的推出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移动支付行业发展[1]。中国人民银行2020年数据表明,截至2020年底,我国移动支付业务规模超1 200亿笔,金额超400万亿元。截至2021年6月,我国移动支付用户数量已达到8.72亿,比2020年底增加1 787万,占互联网用户总数的86.3%。可见目前我国居民在生活中普遍使用移动支付,移动支付带来的线上投资理财等金融创新已然成为家庭的一种重要资产投资手段。我国正处于消费和创新驱动转型中,家庭消费力是其中重要一环,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能够把有效信息传递给家庭从而提升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效率,有效满足家庭金融需求[2]。
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期,家庭收入的不断增加和资产规模的扩大,使我国家庭越来越重视家庭金融资产配置。进入21世纪以来,人均收入和家庭财富规模在不断增加,到2019年,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到30 732.8元。并且我国家庭的资产不再是单一模式,金融资产的比重在稳步上升[3]。到目前为止,金融资产投资是除住房投资外影响家庭财富的最主要因素。家庭资产规模会对家庭参与金融市场产生正面作用,更深地参与金融市场就会根据家庭情况改变金融资产配置策略[4]。与欧美国家相比,家庭收入增长也会激励中国家庭更积极地提高金融资产配置效率[5]。当前移动支付的发展深刻影响着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研究移动支付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效应不仅有助于引导居民理性投资,进而增加家庭财富,还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及相关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献综述
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是家庭的一项重要决策,国内外众多学者都对其有所研究。家庭金融资产是家庭最主要的财富,可以分为现金、人民币储蓄存款、保险、外币储蓄存款、债券、股票、基金等无风险资产和风险资产[6]。马科维茨(Markowitz)首先提出了资产组合理论,这为研究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奠定了基础[7]。帕利亚(Palia)等从收入角度研究发现,劳动力收入、住房价值和商业收入的波动性降低了家庭金融资产参与度和持股量[8]。吉索(Guiso)等利用意大利不同地区的社会资本差异数据,研究发现在该国社会资本水平较高的地区,家庭对现金的投资较少,而对股票的投资较多,更有可能使用支票,能获得更高的机构信贷,对非正式信贷的利用更少[9]。陈国进和姚佳在比较中美家庭的金融投资行为时发现,在科技的推进下,中国家庭也开始积极参与金融市场,不断提高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效率[10]。王聪等从社会网络角度研究发现了家庭社会网络显著调动了家庭参与股票市场的积极性[11]。孟涓涓等利用2005—2010年的月度面板数据从社会运行学习角度和从众心理角度分别研究了其对于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12]。李涛也发现了社会互动可以显著促进个体对金融市场的参与度[13]。卢亚娟和张菁晶利用2013年CHFS数据发现家庭的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等均会对农村家庭的金融资产配置产生显著影响[14]。吴卫星等利用2011年中国消费者调查数据实证发现家庭成员年龄、对理财的规划和家庭财富规模均会正向显著影响家庭金融资产配置[15],此外,他还指出家庭的健康状况会正向影响家庭的资产规模,但与家庭金融市场的参与程度并无关系[16]。王稳和孙晓珂采用2016年CFPS数据实证了医疗保险水平越高,我国家庭持有风险性金融资产的比重就会越高[17]。余劲松和梁红英则从法律制度角度来探究证券市场对家庭的吸引程度[18]。尹志超等则从金融发展角度研究影响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因素,认为信贷约束会反向影响家庭持有风险资产的比例[19],他利用2011年CHFS数据实证研究发现当金融的可得性提高时,家庭会积极地参与正规金融市场进行金融资产配置[20]。当下,互联网的普及带来了金融的技术创新,穆克吉(Mookerjee)研究了大数据时代下互联网金融如何影响家庭金融资产配置[21]。由上文可知,众多研究已经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因素,但是关于移动支付等金融创新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研究尚不多见。基于此,本文选择移动支付这个因素来研究其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以完善这一领域。
移动支付作为创新的支付方式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显著改变了传统金融的服务模式,对金融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相继推动了数字金融、移动支付、金融科技等一系列金融创新的发展。移动设备的扩散使得人们适合于无需传统支付的移动支付服务,给传统金融市场带来了挑战,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现有移动支付文献主要集中在采用和持续使用行为方面。移动支付具有广泛的接入、低成本和可靠的交易等优势,正在创造一场金融包容革命,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商业模式[22]。马庆国等分析了现金支付和移动支付在不同价格水平下对消费者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发现通过移动支付购买高价产品,消费者将更多地体验消费的乐趣,而不是支付的痛苦[23]。穆洪磊和李英灿利用韩国的数据实证分析了人们从传统支付转到移动支付的因素,发现移动支付的可持续性、有用性和技术兼容性是大众选择移动支付的主要原因[24]。信息技术使移动支付具备传统支付手段所没有的便利性,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选择移动支付工具。丹尼尔(Daniel)等指出除了个人倾向于使用移动支付外,电子商家也普遍使用和部署移动支付系统,为大众使用移动支付创造了有利环境[25]。尹志超等的研究表明移动支付也会对创业产生影响,移动支付作为数字金融的一种降低了创业成本,为家庭带来了资金扶持,进而家庭可能会选择创业[26]。黄益平进一步指出移动支付改善了个人之间的风险分担,增加了创业机会,从而提高了家庭收入[22]。焦瑾璞认为移动支付虽然为家庭提供了更多的金融服务,但也存在消费习惯等方面的问题[27]。苏曼(Soman)发现使用移动支付可以刺激消费,它是通过利用新型支付工具以降低支付透明度来促进消费的[28]。王晓彦和胡德宝指出移动支付创新性的发展使消费者超前消费或者过度消费,从而使得负债增加[29]。周利等也认为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给移动支付创造了新挑战,将会显著提高家庭的债务率[30]。总体来看,目前学者主要研究了移动支付的产生及其作用,但关于移动支付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研究是缺乏的。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以及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未来移动支付必将成为个人和家庭的主要交易方式,因此本文的研究对移动支付在家庭中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在于:第一,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本文从微观层面实证检验了移动支付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效应;第二,本文分别以家庭储蓄账户数目和对移动支付手段满意度这两个主客观角度为切入点,深入探讨移动支付影响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作用机制。此外,进一步研究移动支付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在城乡间、不同年龄间、不同受教育程度间存在的差异。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移动支付是数字金融创新的重要环节,我国已在多平台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移动支付产业国家。移动支付手段提高了交易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不仅对家庭的日常支付习惯产生重大影响,也逐渐影响着家庭的金融资产配置决策。具体表现为四点。第一,数字金融的迅速发展降低了金融服务的成本、提升了金融服务的效率、拓宽了家庭投资的渠道、增强了金融投资的便利。移动支付的普及降低了金融投资的门槛,使普通家庭也能获得便利的金融服务,逐渐摆脱对传统网点服务的依赖性,进而促进金融资产投资业务的普惠降本发展。尹志超等、王瑶佩等认为从收益角度看,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数字普惠金融,从而使移动支付能以低成本扩大覆盖面域,家庭能以更低的成本进行金融资产配置[20,31]。姚耀军等、张勋等研究发现随着互联网技术、移动支付和金融创新的飞速发展,家庭可以利用互联网收集更多的信息以达到收益最大化,促使其提高金融资产的配置效率[32-33]。第二,移动支付等新型支付方式将社交融入支付平台,使家庭可以借助移动支付平台了解更多相关金融信息[34]。移动支付作为一种交易媒介,形成一个在线金融交易平台,连接传统金融产品的买家和卖家或资金的供应商和需求商,信息可以在交易各方之间自由流动,促进交易连接,增加资产流动。周广肃和梁琪认为移动支付可以通过减少市场摩擦,提高家庭市场参与度,增加家庭风险金融投资的概率[35]。移动支付借助其信息技术优势刺激了家庭的投资理财需求,也使家庭更积极地通过网上交易平台探讨投资理财等相关问题,逐步构建更好更快资产配置决策的机制。虞晨阳指出一般家庭投资者在进行风险性金融资产配置时更多考虑收益最大化,即表现为对风险和收益的综合考量。从风险角度看,家庭投资者所认知的风险有一部分来自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随着数字技术、云计算等新技术发展,基于互联网开展的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提供更多经过整理分类后的真实信息,从而提高家庭投资者对风险性金融资产理财的信心和积极性[36]。第三,移动支付的低手续费、便捷性提高了交易频率和规模,有助于扩大家庭的盈利空间,利于良好口碑的建立。相较于传统的银行活期储蓄,移动支付平台为家庭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多元化投资理财产品,将更贴近家庭零散理财需求,并灵活利用时间进行资金管理,加速财富积累,拓展家庭收入获取渠道。第四,移动支付手段在减少信息不对称的同时,为金融资产的投资提供了一种隐性担保,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家庭投资的风险偏好,将更积极地参与进金融市场。据此,本文提出假设1。
H1:移动支付促使家庭参与金融资产配置。
我国家庭普遍大量持有储蓄存款等无风险资产,而较少持有股票债券等风险资产,移动支付的普及无疑也将对不同类型的金融资产形成不同的冲击。希顿(Heaton)研究发现当家庭收入处于较低水平时,家庭预防性储蓄和风险厌恶水平会提高,家庭储蓄存款会增加,并减少风险金融资产的配置;当家庭收入处于较高水平时,家庭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会降低,从而增加风险金融资产的配置,同时减少储蓄存款的配置[37]。移动支付扩大了金融投资服务的覆盖面,随着家庭储蓄账户数目逐渐增多,其资产流动和分类管理将更具优势,从而能优化家庭的金融资产配置结构。汪亚楠等指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促进了移动支付的发展,从而为家庭提供了更为灵活多样的信贷服务,当家庭储蓄账户较少时,家庭便可以将更多的闲置资金进行风险金融投资[38]。移动支付平台提供的小额信贷服务具有方便快捷且利息低的特点,释放了被日常消费所占用的部分资金,促使家庭将更多的资金配置于风险性金融产品。当家庭将更多的资金存入储蓄账户时,便会减少金融风险资产配置。
移动支付使家庭可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开立账户、进行投资交易等,降低了金融市场交易成本[39],增加了家庭投资便利性,提高了资产配置效率。移动终端的使用使家庭对市场信息更加敏感,借助移动支付将能更合理地调整金融资产的配置结构,因此,对移动支付手段越满意的家庭会更多地使用移动支付来进行家庭金融资产配置,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发展。弗兰克(Frank)等研究发现使用移动支付的持续意愿最重要的预测因素之一是满意度[39]。移动支付发展迅速,投资的便利性和安全性愈来愈高,家庭对移动支付手段的满意程度会正向影响家庭金融资产的配置。周雨晴和何广文指出移动支付是数字普惠金融的产物,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促进了金融知识的普及,使家庭的理财意识愈来愈强[40]。汪莉等人认为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移动支付平台通过图文展示、答题游戏、短视频讲解等生动活泼的方式,向家庭传递相关金融知识并提供理财方式[41]。对移动支付手段越满意的家庭就会越深入了解数字普惠金融创新产品,同时也会积极在互联网金融平台上分享自己的投资观念、理财组合,为投资经验少的家庭户主进行金融资产配置提供了参考。据此,提出假设2:
H2:移动支付可通过改善家庭储蓄账户数量和对移动支付手段的满意度影响家庭金融资产配置。
魏先华等指出城市地区和乡村地区的不同会使家庭资产配置存在一定差异[42]。杜朝运和詹应斌进一步研究发现城乡地区差异对家庭资产的配置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城乡经济水平差异和文化差异决定的[43]。由于农村地区在财富水平、文化方面均落后于城镇地区,故城镇地区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可能低于农村地区。周雨晴和何广文也指出移动支付促使农户家庭积极参与金融市场和配置家庭金融资产,并且对无风险资产的投资反映更强烈[40]。其次,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风险偏好不同,其风险承受能力也不同。法格尔(Fagereng)等、齐明珠和张成功的研究表明年轻人会更多地进行风险资产投资,但随着退休的到来,他们会减少风险投资[44-45]。陈丹妮也指出在中国,随着家庭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增加,家庭会减少参与风险资产投资,而会增加对无风险资产的配置[46]。再者,受教育程度不同导致家庭有着不同的金融素养,对家庭金融相关知识的不同程度了解会使家庭金融资产配置也有所不同。孟亦佳、尹志超等和托马斯(Thomas)研究发现平均受教育程度越低的家庭越倾向于投资无风险资产,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家庭会增加对风险金融资产的配置[47-49]。据此,本文提出假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