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中国共产党的责任担当
作者: 王婧编者按:2022年5月27日召开的重庆市第六次党代会,是全市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大会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突出进一步把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这条主线,持续巩固了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共识,充分彰显了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的政治自觉。中共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发表了《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 推动高质量发展 创造高品质生活 奋力书写重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篇章》报告。
本刊推出“认真学习贯彻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特稿,旨在积极推动学界关注重视市六次党代会各项议题,加强调查研究和宣讲解读,从而助推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落实。邀约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婧副研究员就“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中国共产党的责任担当”展开研讨,现刊出有关成果。
(策划:文丰安 易晓艳)
摘 要:面对全球治理中的共同问题,回应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中国共产党人适时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且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众多国际国内场合阐述、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之一。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中,中国共产党自觉扛起历史责任,在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同时,也为世界各国能够共同发展和繁荣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建立新型国际关系,希望在此基础上各国各党能够求同存异、相互尊重、互学互鉴,为了各国各党的交流合作积极搭建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网络,最终能够汇聚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力量。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共产党;责任担当
基金项目: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博士项目“马克思主义理论‘三微一端’教育研究”(2017BS72);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项项目“十九大精神的融媒体宣传与教育机制研究”(18SKSJ025)。
[中图分类号] A811 [文章编号] 1673-0186(2022)006-0019-01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码] 10.19631/j.cnki.css.2022.006.002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一百年来,世界历史上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也出现了多次革命高潮。纵观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在维护世界和平局势、稳定国际秩序、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全球共同发展方面,中国共产党一直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当前,面对全球治理中的共同问题,中国共产党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党的十八大第一次在报告中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这一概念一经提出就引起了各界重视,它标志着我国向世界发声,我国将同世界人民一起努力寻求一条既能兼顾自身与他国,又符合全人类利益的前进道路,在本国发展的同时,能够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阐释这一理念。2017年3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被首次写入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中。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1]。世界人民有着共同的利益,各国应携起手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共同努力。随着党的十九大通过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党章的决议,2017年12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美好世界:政党的责任”成为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主题。有120多个国家近300个政党和政治组织的领导人参加对话,中国共产党积极分享了治党治国经验。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中国愿与各国一道,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懈努力”[2]。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正式表决通过。修正案在序言部分中新增“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了党和人民将推动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历史性的责任目标上升为集体意志。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目标前进![3]162021年7月6日举行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中国共产党坚持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命运与共,政党作为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力量,要锚定正确方向,担起历史责任[4]。从“人类解放”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有着深厚的思想渊源和理论来源。
一、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相关研究综述
自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出至今,获得了海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国内外学者从多学科、多视角、多维度对其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
(一)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第一,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论来源的研究,主要形成了四种观点,可以归纳为“一源论”“二源论”“三源论”和“四源论”。“一源论”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前期研究中,有不少学者持此观点,郭海龙、汪希则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深植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与我国以“和”为核心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是一脉相承的[5]。随着研究的深入,目前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只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或只来源于我国本土文化的单一观点已被学界扬弃。“二源论”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不仅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周明星、肖平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大同”思想与“和”文化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来源之一,同时还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平等观、民主观、安全观、世界哲学观和生态观[6]。“三源论”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思想,当前国内不少学者持此观点。石云霞就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源于唯物史观中关于社会共同体的思想、来源于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国际战略思想、来源于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7]。“四源论”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除了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思想以外,还来源于西方政治哲学思想。纵观西方哲学思想发展,尤其是政治哲学思想中就曾多次出现对人类发展的构想。高地就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中蕴含和借鉴了西方政治哲学思想里“共同体”的理念[8]。
第二,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剖析,学界普遍认为,其蕴含着丰富内涵,具有鲜明独特的理论特质。学界对这方面的研究可以归纳为“多观念说”。李爱敏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又体现了国际主义的价值理念,它包含着平等互信的新型权力观、义利相兼的新型义利观、包容互鉴的新型文明观和“结伴不结盟”的新型交往观[9]。曲星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种全球价值观,他的目的是应对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因此包含了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以及全球治理观[10]。王公龙、韩旭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一种新理念,是对于人类认识世界的一次突破和创新,他倡导的是共同去开创人类美好的未来、共同去应对人类面临的挑战,因而他包含了和平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全球治理观、国际责任观、文明互鉴观[11]。
第三,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价值和意义的研究,曾琰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表现为一种全球均衡,也就是能够超越地理限制、民族差异、政党理念和价值认定,从而具有了全球性、人类性和天下性[12]。陈锡喜指出,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域观察中国道路,可以发现一个事实,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对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的简单复苏,而是超越,赋予了社会主义新的内涵,曾经对社会主义有过教条式的理解或者带有乌托邦式的幻想的观点,都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破除[13]。韩庆祥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有战略高度,即站在人类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上,“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定海神针”,它可以矫正新自由主义和保护主义的错误,可以化解世界矛盾和冲突,可以管控国家之间的分歧,可以引导经济全球化的走向,所以,要积极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其核心思想就是要贯彻落实“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这是能够解决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的“中国智慧”“中国理论”和“中华新文明”[14]。
(二)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国外学术界从整体上看大致沿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逻辑主线,在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什么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怎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已经和将给世界带来什么影响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展开研究。法国国际问题专家高大伟指出,我国自古以来追求的就是天下大同,21世纪的中国,通过“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大同”思想进行了新的诠释。随着我国的发展,中国必将对世界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其中就包括“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因为它饱含中国智慧[15]。有学者分析了冷战结束后,世界并未像一些资产阶级理论家所预测的那样进入和平与繁荣,相反却更加的无序与混乱。“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说是一种全新的全球治理体系,它对于世界的发展与稳定,对于构建国际新秩序,创造出新可能性[16]。莫斯科国立大学弗拉基米尔·雅库宁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提出来的宏伟计划,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主张世界各国各政党能够相互尊重、共同发展,最终实现合作共赢,这是我国对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做出的重要贡献,也是未来世界秩序的发展方向[17]。在未来“中国特色”将越来越明显,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各政党追求的是平等、开放、包容、共享的国际经济、政治、文化新秩序,而传统的、以西方为中心的国际旧秩序将被打破[18]。
(三)研究现状述评
综上,目前学术界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研究成果丰富、观点繁多,研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
从研究内容看,学者们进行了广泛而有针对性的探讨。在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层面,丰富的研究成果使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生成的时代必然性。在思想理论来源层面,可以进一步论证“三大理论来源”或“四大理论来源”之间的逻辑关系。在研究内容逻辑理路层面,仍然需要继续结合重要论断与实践推进持续加以丰富。
从研究方法看,学者们运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了多维阐释,但是可以注重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对其内涵与外延还可以进一步厘清。
从研究视角看,需处理好不同视角之间的逻辑关系,包括中华民族复兴的角度、中国共产党时代使命的角度、全球治理的角度等。
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从被压迫、被欺凌,一步一步实现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面对新的历史阶段,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日可待。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以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终目标,通过不断发展完善,带领各族人民共同奋进,迎来了现在的美好生活,书写了世界瞩目的发展奇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倡导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中国人民的利益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把中国梦同世界梦联结起来,赋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加深刻的世界意义,体现了我国不仅着眼自身发展,更胸怀世界发展的广阔格局,同时我国放眼全球推动构建和谐发展的新型关系,积极承担全球责任与人类使命,也凸显了国际视野与大国担当。
(一)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
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在于其确立并执行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党章》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章程和行动指南,《党章》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19]1-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20]马克思主义是世界的,也是中国的,它诞生于欧洲,却在今天的中国展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旺盛的活力。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这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发现,自辛亥革命失败以后,我国的先进分子开始探索和寻找新的出路,当时,在思想界流传着各种各样的主义和思潮,我国的先进分子经过反复比较、分析,最后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不断在继承中创新,在坚持中发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3]13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社会性”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它将国内层面上的国家、民族、人民和全球层面上的人类有机结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共产党对全人类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