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江区:人工智能引领“双核共兴”
作者: 全威帆5月发布的《成都市加快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成都将实施分级分类促转、链群协同提升、降碳安全融合等六大专项行动,深化数智融合应用,做强产品服务供给,筑牢数字底座支撑,打造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的典范样板。
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力,以智能化改造为手段,锦江区正着力推动数字驱动与产业发展相融合,大力实施数字赋能产业升级工程。
“单核支撑”向“双核共兴”转变
当前,锦江区正全力构建以人工智能创新应用为主引领的“1+3+3”现代产业体系,突出科技创新引领,支持现代商贸、新兴金融、数字传媒三大主导产业和都市工业、都市文旅、都市医养三大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培育发展总部型、创新型、微加工型都市工业,聚焦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以锦江软件园作为主要承载地,形成有锦江特色的都市工业发展格局,推动由春熙路商圈“单核支撑”向春熙路商圈、锦江软件园“双核共兴”的转变。
锦江区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方面,目前锦江区在行业龙头带动、产业生态供给、数字基建底座上具有一定优势。
在行业龙头带动方面,锦江区规上工业企业现有10家,有包括成都生研所、博瑞印务、电信五所、西部能源等在内的总部型龙头企业6家,今年一季度实现工业总产值173亿元。依托行业龙头带动效应,锦江区规划聚集大量生态企业,示范带动更多中小企业积极转型,全力打造数字化产业聚集发展高地。
在产业生态供给方面,锦江软件园自2023年2月正式发布以来,中国联通智能网联研究院、云天励飞人居生活总部、川投大健康总部等项目相继入驻,关联产业产值规模突破1000亿元。在成都市新一轮软件产业布局中,锦江软件园已被列入特色发展区,随着凝思软件西南总部、元时代西南总部、竹云科技研发基地等项目陆续进入,为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提供了智库支撑和供给保障。
“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离不开硬基础的支撑。数字化转型的背后,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锦江软件园区全方位做好前端需求的‘后勤’保障。”上述负责人介绍,在数字基建底座方面,按照“宏站全域覆盖,微站精准进楼”的原则,锦江软件园片区新建核心局点2个、三星级数据中心2个、边缘计算局点1个、下沉接入局点6个、高带宽光接入设备14台、新型城域网核心交换机10台、千兆光端口4.8万个、基站数1570余个,实现了5G全覆盖,赋能园区高端智造的数字经济生态圈正在加速形成。
上述负责人坦言,锦江区作为成都中心城区,面临着工业用地、用房资源不足的问题,无法集中发展先进制造业,规上工业数量偏少,“为此,我们聚焦专业化、个性化、特色化产业发展需求,不断优化工业集中发展区控规调整。”
目前,通过盘活低效用地实现“腾笼换鸟”,梳理出锦江工业园多个分散低效用地600余亩,着力盘活低效工业用地,制定“工业上楼”管理办法、低效用地盘活实施方案;拓展产业空间促进提质增效,集中打造以中国生物科创谷为代表的全链式生物医学产业集群聚集区等,打造高品质科创空间50万平方米,打造德必川报易园、捌楼八号设计师工厂等都市工业项目5个,新增孵化面积30万平方米,聚集研发设计、智能制造类企业127家。按照成都市委关于区域结对联动工作部署,锦江区联合都江堰市按照“总部+制造”模式,积极推动“都市工业飞地园区”建设,探索共建标准化厂房、共享工厂等模式,打造“软件园研发、春熙路展销、都江堰制造”的产业链、供应链新格局。
大力实施数字赋能产业升级工程
上述负责人表示,2024年,锦江区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市“智改数转”相关工作要求,推动数字驱动与产业发展相融合,大力实施数字赋能产业升级工程。
在加速扩面提质方面,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智改数转”的广泛实施和快速发展。以泰瑞创通信光模块制造数字化车间为标杆,将大力推进成都生研所疫苗生产、诺迪康制药生产等关键产业的数字化转型项目建设。
在加速培育优质供应商方面,强化制造业智改数转服务和产品供给,培育壮大优质供应商队伍,鼓励并推动万商云集、智能建造、益企云、菁蓉创等公司充分发挥其在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领域的优势和特长,为产业转型升级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深化精准服务方面,加大省市级“智改数转”支持措施的宣贯和兑现力度。成都市经信局等12部门联合印发的《成都市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实施细则》中,针对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出了15条具体政策,包括免费开展工业企业智能化诊断服务、支持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贯标和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评价,并对评优企业给予最高50万元的奖励。此外,还支持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的建设,对通过市级认定的企业同样给予最高50万元的奖励。“我们将精准辅导企业申报各级项目资金,确保政策红利能够真正惠及到企业,为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坚实的支持。”该负责人表示。
在出台区级支持政策方面,加强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政策支持,构建“免费诊断+投入补助”的支持政策体系,重点围绕工业企业加大转型投入和企业上云用平台方面给予支持。支持企业数字化改造,以“先投后补”的方式给予项目建设支持,按照不超过已完成有效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土地、建筑物投资)总额的15%,给予单个项目最高不超过500万元一次性奖励。鼓励企业运用公有云、私有云等实现基础设施、平台系统、业务应用、设备管理等云化服务。对综合评定为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的上云企业,分别按上年度上云费用的20%、30%、40%给予最高一次性15万元、25万元、50万元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