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服务民企“更优解”
作者: 全威帆民营经济是经济增长的“生力军”。如今,成都正通过多种形式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力。
在四川华鲲振宇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华鲲振宇”),政府部门靠前服务,搭建起政企互动交流平台,快速响应解决企业诉求,公司营收3年增长130倍,获得感满满;在四川海特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特高新”),成都一系列助企政策,支持公司研发和市场开拓,助力企业成为航空领域民营企业佼佼者……
靠前服务 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好处
近日,在成都高新区华鲲振宇展厅,一款全身浸没在水中的服务器十分吸睛。将服务器机箱打开,一个个卡槽密集排列,等待“算力”注入。
“这是我们今年开发的新产品,采用了浸没式液冷技术,服务器浸没在国产原生绝缘冷却液中,在保障电子元器件低温运行的同时,还实现了电源使用效率小于1.1。”华鲲振宇总裁万诤介绍,目前该产品已在四川、浙江等地应用。
万诤介绍,华鲲振宇是成都高新区“土生土长”的算力企业,致力于独立研发自主可控的通用计算、智能计算、特种计算等国产服务器。
2020年,华鲲振宇在成都成立,被称为“国产算力规模第一企业”,是华为“鲲鹏+昇腾”唯一双战略级合作伙伴。自成立以来,华鲲振宇深度参与全国各地的智能化、数字化新基建项目,在先进计算赛道保持高速增长,今年营收有望突破100亿元。
成绩背后,离不开政府部门的靠前服务。
今年9月,一场由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组织召开的“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算力专场供需对接座谈会召开,来自成都算力产业链上下游的15家企业,以及9家数据中心参会,座谈会的会场便设在华鲲振宇。“我们希望在四川得到与更多企业的合作机会,在更多项目上取得突破。”会上,华鲲振宇发布了供需清单,参会企业也纷纷现场找寻合作客户,扩大“朋友圈”。“得益于政府部门牵线搭桥,不仅订单稳了,还挖到了更多合作机会,企业发展更有目标了。”万诤高兴地说。
“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开展以来,华鲲振宇先后迎来省市重点企事业单位信息中心负责人、数据中心建设运营等20余家高算力使用企业,通过政府搭台,目前兴城集团和蜀道集团项目已进入方案级别的沟通。“‘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搭建起政企互动交流平台,快速响应企业诉求和解决企业问题,将资源和要素向产业一线聚集倾斜,为我们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万诤说。
营商环境更优了,企业发展信心更足,这是华鲲振宇的“获得感”。
“成都还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不仅为企业提供了支持,还有助于形成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提升整体竞争力,让我们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万诤表示,接下来将积极深化企业智能算力规划合作,转化更多创新成果,推动多样化算力支持省内企业智能化发展,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利好政策 优化营商环境助企发展
“测试前的各项工作已到位,请检验确认。”成都南三环五段,海特高新维修基地附件维修厂房内,各个车间的生产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1991年,海特集团在成都成立,随后,旗下的海特高新成为国内首家上市的航空制造和维修的民营企业。目前,海特高新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民营飞机大修、整机喷漆及客机改货机、部附件维修企业。
这背后,成都的营商环境正是企业得以壮大的肥沃土壤。
海特高新总经理谭建国表示,成都的民营经济扶持政策对海特高新的研发投入、生产线扩张、市场开拓等方面有显著推动作用。例如,成都支持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产品市场化应用,给予研制和应用单位最高300万元补贴。对于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对新获批的国家级创新平台,按照“一事一议”原则给予综合支持;对新获批的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给予最高1000万元补贴……
“这些政策直接量化地支持了公司的研发和市场开拓活动。”谭建国说,今年以来,海特高新申请包括国家企业技术2023年研发投入补助、成都市航空发动机产业项目申报-融入国际供应链(直升机救援电动绞车)、成都市航空发动机产业项目申报-融入国际供应链(电子顺序组件)、实现多类型涡轮盘叶片钻铆要求的集成装置及钻铆方法专利组合等省市补贴项目共计15项,“政策的帮扶,极大促进了企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成都全面开展“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常态化服务企业工作,“成都通过设立惠企政策服务专窗、推行以市场主体专用信用报告替代企业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等措施,提升了企业的政务服务体验。”谭建国表示,这些措施有助于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政策理解和执行难题。
“经过近30年发展,今天的海特高新已经发展成为以核心装备研发与制造、航空工程技术服务为根基,以高性能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为突破的三位一体发展新格局的航空产业集团。”谭建国兴奋地说,下一步,公司将抓住国产化替代、自主可控、高端装备制造、高性能集成电路、产业迭代升级等历史机遇,助力国内通航产业、低空经济,向更高层次、更全链条发展。
让企业安心发展 随时都有服务
民营企业是一座城市的活力源泉,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让企业安心发展,专注创新?
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召开次日,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成都市现代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全面投运。“作为成都市新组建的工作机构,将立足打造全市民营经济和现代产业发展的综合服务平台。同时,也是‘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常态化服务企业工作在新阶段的新形式,在这里,企业不用等着政府部门‘进’,随时都有服务。”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心通过深入企业走访调研,掌握企业发展痛点,推出一系列精准化、专题化惠企助企专场,包括资源对接会、民企大讲堂、民企会客厅等,这些活动以公开报名、线上线下同步开展的形式,吸引民营企业、行业专家和商协会等多方参与,打破了传统服务模式,强化了企业与政府、专家及行业协会的深度沟通。通过资源共享与经验交流,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拓展更多发展机会。
据介绍,作为一支新组建的专业化服务团队,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汇聚了市级机关、市属国企、龙头民企、研究机构等60余名专业化、年轻化业务骨干,构建起高效集约的一体化服务体系。该中心拟携手市级有关部门、区(市)县建立“统筹要素资源、精准靠前服务”惠企助企工作机制,畅通政企沟通交流渠道,加强民企全要素保障支持,逐步形成服务民营企业的“一盘棋”工作格局。
目前,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已建立起供需产销、金融服务、科技创新、人才引育、蓉商出海、国企民企合作、场景发布、民企大讲堂8个资源对接平台,构建民企要素保障综合服务体系,努力成为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助推器”。该负责人表示,成都市将进一步围绕“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从企业需求出发,以“开门办、专题办、常态办”为方向,开展系列惠企助企对接活动,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为城市经济繁荣向上增添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