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履行社会责任 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作者: 魏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旨归。实现共同富裕涉及政府市场关系、生产力发展、社会分配保障体系等多个领域。民营企业作为最具活力的经济主体,串联了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重要环节,在经济系统中发挥关键作用,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具有财富创造和财富分配的重要功能,能够通过价值共创共享“做大蛋糕”,依靠绿色发展、保障员工权益、创新发展“做好蛋糕”,借助参与第三次收入分配、构建利益共建共享平台“分好蛋糕”,与共同富裕具有内在一致性。
近年来,四川民营企业广泛参与精准扶贫、慈善捐赠,积极探索绿色发展和创新发展新模式。2023年四川省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为537.4分,民营上市公司ESG(环境、社会和治理)平均得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截至2023 年12月26日,全省13137家民营企业、409家商(协)会结对帮扶9464个村,实施“兴村”项目15794个,累计投资到位资金827.2亿元,解决就业85705人,培训人员105407人次;民营企业帮扶困难员工总金额为1264.8万元,慈善捐赠总额为1.5亿余元,52%的企业有专职部门负责乡村振兴工作。新形势下,为了有效激励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需要构建民营企业社会责任三重推进机制。
构建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驱机制。以教育培训转变民营企业社会责任认知,培育企业家精神,促使民营企业从认知上转变,促使民营企业深刻认知履行社会责任对优化企业治理、防范企业市场风险、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功能。以共同富裕理念培育企业文化,将共同富裕转化为企业价值目标,促使企业与员工之间建立共生共赢关系,在满足员工物质诉求的同时发展精神文化,从关注资本到关注人才、关注环境、关注创新,形成企业独特精神财富。
构建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压力机制。强化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制度设计,依据共同富裕内在要求构建民营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推动民营企业在劳资关系、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公平竞争等方面有法可依,推动形成系统法律体系;构建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机制,形成共同富裕视阈下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化类型。强化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政策法规执行力度,依靠数字技术推动政策法规执行力度,建立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大数据平台,依据企业信用等级、风险程度等实行靶向抽查、差异监管;构建针对不同类型企业制定灵活机动的监管制度,注重对具有高度环境风险、高度社会风险和与社会群体具有高关联度民营企业的监管。
构建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激励机制。以优化民营经济人士政治吸纳引导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履责,加强民营经济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拓宽参政议政渠道,疏导和整合民营经济领域的利益诉求,引导民营资本健康规范发展,激励民营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投身于共同富裕。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履责能力,好的营商环境能够激励企业创造更多更优质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从构建智慧便捷的政务服务环境、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完善开放有序的市场监管环境、建设成本适宜的产业发展环境入手,构建民营企业发展良好环境,为企业更好履行社会责任奠定坚实基础。以加大财税优惠激励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履责,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推动绿色金融、供应链金融、普惠金融、科创金融融合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将企业社会责任履责情况纳入投融资决策;增强对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民营企业的减税降费,加快出台鼓励企业创新创业税收优惠政策。
(作者系中共成都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