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幸福提质创造高品质生活
作者: 解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共同富裕。“坚持以共同富裕为导向,着力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部署,体现了成都在打造中国西部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过程中,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让人民群众普遍感知、普遍受益。
全面提升幸福成都品质
实现共同富裕是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基本目标。首先,在更高起点上统筹城乡发展。一方面,提高城市的规划、建设和治理水平,只有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才能更好地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另一方面,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用现代农业科技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才能增强现代农业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其次,促进更充分就业更合理分配。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不仅要增加就业岗位数量,还要提高就业质量。健全劳动者参与劳动力市场竞争的就业机制,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使广大市民通过就业实现自身发展。再次,完善多层次可持续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是民生安全网,具有收入再分配的功能,是社会运行的稳定器。不断优化社会保障政策,满足人民日益增加的多元化、多层次的社会保障需求,实现社会保障全民覆盖,增强社会保障的互助共济功能。最后,推进健康成都建设。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通过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全周期维护身体健康,为成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奠定坚实的健康基础。落实生育支持政策,持续优化服务供给,提升服务水平,营造生育友好的社会氛围,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现实问题。
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相融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首先,要健全蓝绿交织公园体系。坚持生态优先,塑造公园城市优美形态,使城市在大自然中有机生长。其次,要保护修复自然生态系统。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出发,坚持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提升公园城市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再次,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蓝天、碧水、净土作为优质生态产品重要的基础环境条件,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重要因素,解决环境污染的短板问题,才能更好地保发展、保健康、保幸福。最后,挖掘释放生态产品价值。公园城市建设能够更好地筑景、成势、聚人,只有将生态价值转化为人民生活中可感可及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人文价值,才能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城市绿色发展。
全面推进文化繁荣兴盛
文化是惠民生的重要举措。首先,要巩固壮大新时代主流思想舆论。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政治导向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其次,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强大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要融入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中,久久为功。再次,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文明是现代化国家的显著标志,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大要求。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提高市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等部署体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有利于实现人和城市的全面发展。然后,持续擦亮“三城三都”品牌。文化实力已成为决定城市竞争力的重要要素,天府文化在农耕文明与城市文明碰撞融合中传承发展,凝聚成具有时代价值的文化表达,已成为“文化立城”城市发展的战略选择。最后,更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不断优化高品质文化服务供给,提供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完善文化设施建设,构建“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
(作者系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