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老旧小区治理“1123”工作法探索党建引领社区物业共治特色路径

作者: 马诚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青羊区持续深化基层社会治理,创新“1123”工作法,推动小区常态长效自行管理,探索出党建引领社区物业共治特色路径。

突出党建引领,建强“一个体系”。坚持党建引领,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社区物业服务中心为载体,打造“小区党组织+自治组织+物业服务企业”联动工作体系。推进党组织、自治组织“应建尽建”。通过联建、单建等方式,在小区、自治组织、物业服务企业等地方成立党组织,选派党建指导员;社区党组织主导小区组建院委会、自管委,实现党组织、自治组织全覆盖。推进党组织与自治组织、物业企业“交叉任职”。依法依规推行小区党组织班子成员担任业委会成员、院委会成员,鼓励支持物业企业负责人、业委会主任担任社区“两委”成员,社区“两委”成员兼任物业企业义务监督员。推进物业服务中心“全域覆盖”。支持建立由社区党组织主导的“民办非”性质的社区物业服务中心,搭建“一站式”服务平台,协调化解物业纠纷矛盾,促进物业服务企业诚信服务。

强化多方联动,健全“一套机制”。紧紧围绕居民需求,建立公开透明、开放参与的居民自治物业服务机制。自上而下摸清家底。成立党建引领老旧小区治理提升工作推进组,结合“微网实格”全面摸排老旧小区底数,建立小区党组织、自治组织、小区资金收支等情况台账。自下而上摸准需求。综合运用“坝坝会”、研讨会等方式,“锦绣青羊”、“青快改”APP等渠道,广泛开展意见征集、政策宣传,摸清居民物业服务真实需求,会商形成可行性解决办法。民主集中达成共识。组织召开全体居民大会,通过现场投票、电子投票等方式,对解决办法进行公开表决,确定最终物业管理方案。

坚持问题导向,突破“两个关键”。以收费难、监督难为突破口,破解物业管理面临的“服务差—收费难—服务更差”困境。唤醒“家园意识”破解收费难。举办“幸福改造系列课堂”、专题答疑会等,引导居民参与协商制定物业服务标准等,推动居民逐步建立家园共同体意识,试点小区物业费收缴率提升至90%。推行“双密码”账户破解监督难。与银行对接,由社区代开小区“双密码”公开账户,以转账方式归集小区所有收益;提供公共账户工具包,方便居民用手机小程序缴纳物业费,运用“观察密码”查询资金使用情况。

注重分类施策,用活“三种模式”。根据小区规模、物业配套等情况,分类实施物业自治服务模式。“专业物管”模式。对面积较大、配套较全的小区,组织召开居民大会,协商确定物业服务内容和标准,按程序选聘专业物业公司。“社区托管”模式。针对面积较小、配套不全的小区,由社区主导成立非营利性物业服务机构进行管理,并享受税收优惠支持。“居民自管”模式。对面积过小、不封闭的小区,小区党组织、自治组织通过民主程序,聘请小区待业失业人员,提供保洁保安等基本服务,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作者系中共成都市青羊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社治委主任)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