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区域竞争优势
作者: 李秀峰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提出“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并对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作出全面部署,极大凸显了人才工作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地位和作用。面对新时代人才流动和分布新格局,必须要把握规律性变化,大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构建高效协同的组织运行体系,塑造人才竞争比较优势。
在战略布局上,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解决人才引进内卷错位问题。新时代下,人才流动呈现趋势性变化。从国内来看,疫情极大地重塑了人才的价值观,人才更追求生活与工作的平衡,新一线城市虹吸效应不断增强;从国际来看,跨国活动逐渐回归正轨,许多企业“走出去”拓展全球市场,对具有全球视野的国际化人才需求日益增长。要秉承“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开放理念,既要在全国人才雁阵格局中找定位,还要以国际人才开发为切入点,搭建人才引育交流合作平台。新都区通过组建国有人力资源公司,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为战略支点,与苏州圆才、珠海三江人资公司开展深度合作,积极布局海外引才工作站,向海外要增量、寻突破。
在组织形式上,要提升人才引领驱动的效能,解决校地企协同创新错位问题。当前,科技成果转化最大壁垒在于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不足,高校院所与企业仍是单打独斗,“就创新说创新”“就产品说产品”。要加强组织体系建设,建立创新人才与区域联动共享的平台或机制,完善真正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科研制度和组织措施,引导高校院所的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主动向企业集聚。新都区把创新链建在产业链上,将区新经济和科技局下沉至新都现代交通产业功能区管委会,建立跨部门、跨体制的协同联动机制;免费为优质的高校创业人才(团队)招聘职业经理人团队;组建6000万元人才创投基金,撬动社会资本进行股权投资、融资担保,实现“以投带引”集聚人才项目。
在评价激励上,要尊重市场主体地位,解决政企活力激发错位问题。当前,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的优势发挥还不充分,高层次人才引进主要还是由政府部门主导,企业作为引才、用才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缺乏长远规划和有效举措。要根据地区经济发展规模和产业发展需求,结合企业高端专业人才和产业实用人才特点,分类建立健全人才评价激励机制,用好“揭榜挂帅”,借力政策资金杠杆,形成协同创新、良性竞争有利局面。新都区通过“以薪定才”“指标到企”“三方引博”等方式,充分为企业赋能授权,激发人才活力;为哈工大、西工大、北航等高校和区域航空企业搭台,支持筹建区域航空产业协会,扩大产业朋友圈、构筑人才生态圈。
(作者系中共成都市新都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社治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