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走深走实
作者: 刘华斌
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是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基础性工程,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有力举措。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不想腐的自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带头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从思想上固本培元,提高党性觉悟,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进一步指出,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站在新的历史方位,要准确把握廉洁文化的时代内涵和战略要求,切实增强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积极探索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方法路径,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一、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是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朗,强化腐败治理效能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但也要看到,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仍然存在,迫切需要加强廉洁文化建设,从思想上扶正祛邪、激浊扬清,深化系统施治、标本兼治。
就党员干部个人而言,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是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的需要。清正廉洁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将“清正廉洁”与“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并列,作为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标准和要求。《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紧扣廉洁自律主题,重申党的理想信念宗旨和优良传统作风,坚持以正面引导、立德修身为本,推动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强化“贪荣廉耻”理念。当前,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持续巩固,但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既要从制度层面扎紧“笼子”,更要从思想层面筑牢崇廉尚洁的屏障,不断提高自身党性觉悟,永葆清正廉洁政治本色。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在这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要通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廉洁基因,汲取红色革命文化的精神力量,弘扬新时代廉洁理念,塑造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个人品格。党员干部应自觉接受新时代廉洁文化教育,强化自警自省、对照反思,内化为廉洁理念,外化为廉洁行为,不断提高自制约束能力,夯实不想腐的思想根基。
就全党而言,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是涵养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需要。廉洁文化不仅对共产党人廉洁自律品质具有重要塑造作用,而且对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具有重要涵养功能。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明显成效,刹住了一些长期没有刹住的歪风,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但也要看到,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生态需要好的环境长期浸润滋养,一些错误思想观念仍然根深蒂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必须三者同时发力、同向发力、综合发力,把不敢腐的强大震慑效能、不能腐的刚性制度约束、不想腐的思想教育优势融于一体。廉洁文化建设作为一体推进“三不腐”的基础性工程,注重从文化建设的层面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对党员干部进行主流政治文化熏陶,以文化润其内,以修养固其本,为政治生态健康发展提供思想保障。要坚持“三不腐”一体推进,将“不敢腐”的强大震慑、“不能腐”的刚性约束与“不想腐”的教化作用结合起来,释放一体推进“三不腐”的叠加效能,推动构建清廉党内政治生态。
就全社会而言,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是形成海晏河清社会风尚的需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廉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核,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有利于涵养健康淳朴的社会风气。一方面,廉洁文化蕴含了崇俭戒奢的道德风尚。勤俭朴素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本前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全社会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勤俭朴素的优良作风,传承中华民族勤俭戒奢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准则,做到以俭修身、以俭兴业。另一方面,廉洁文化传承了正气严明的家风家训。社会之本在于家,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党员干部家风建设,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家庭,而且能够感染带动普通群众,逐步形成清廉家风,推动全社会形成崇廉尚洁的浓厚氛围。
二、当前廉洁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坚决斗争,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明显增强,全党全社会廉洁价值理念进一步树立。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同全面从严治党新任务相比,同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的目标相比,廉洁文化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一些地方和单位党组织不够重视,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思想根基还不够牢固,抵制腐败的思想自觉还不够强。必须把加强廉洁文化建设作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基础性工程,坚持久久为功,抓紧抓实抓好。
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缺乏“一盘棋”的全局视角。对廉洁文化建设缺乏系统谋划,工作推进机制尚未健全,叠加效应没有充分发挥。一是理论研究不充分。对廉洁文化建设的内在逻辑和实践机制缺乏深入理论研究,现行做法一定程度上不能适应实际发展需要,更难以形成有效的体制机制。二是工作合力尚未完全形成。《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提出,建立廉洁文化建设统筹协调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但从实际情况看,有的地方工作机制还不健全,部门之间各自为政,少数地方仅靠纪委“单打独斗”,制约了廉洁文化建设成效。三是可持续动力不足。廉洁文化建设存在一时火热、后劲不足的问题,有的看重短期效果,部署工作时热火朝天,热度一过则戛然而止,造成一些优秀廉洁文化资源低效闲置,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效果。
方式方法不够新颖,缺乏“全方位”的丰富载体。当前,廉洁文化建设存在一定的同质化倾向,不少地方廉洁文化建设的教育内容与时代特征、本地特色、本单位工作实际结合还不够紧密,存在创新力度不够、内容含金量不高、时代感不强等共性问题。一是形式单一。廉洁教育基本局限于理论学习、专题宣讲、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廉政教育基地等形式,“一副药方治百病”,大水漫灌效果差,干部群众容易失去新鲜感;有的虽把廉洁教育课堂搬到基层一线、教育基地甚至网络空间,但只是换个场景继续进行“填鸭式”教育,难以提起受众兴趣。二是内容枯燥。廉洁文化活动大多以廉洁书画创作、廉洁文艺汇演等活动为主,含金量不高,时代感不强,特别是找不准廉洁文化元素与本行业、本系统的结合点,导致创作的廉洁文化精品较少,干部群众的关注度低,参与度不高。三是手段陈旧。习惯以机关自有渠道和传统线下渠道为主,对新媒体渠道探索不够,短视频、微动漫等新媒体应用能力有待加强。
成果成效不够显著,缺乏“硬杠杆”的不懈追求。部分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对廉洁文化建设的思想认识还不到位,工作措施还不够扎实,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就党员干部而言,有的认为与己无关,能躲则躲,身入心未入,走耳不过脑,存在“听听感动、讲讲激动、事后不动”的现象,没有联系实际,更没有反躬自省,个别干部接受教育后仍然不知止、不收敛、不收手。就部门单位而言,有的把廉洁文化建设看作软任务,“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开不开展全看上级安排不安排、检查不检查,上面推一下、下面动一下”。有的工作缺乏计划性,没有专题研究部署廉洁文化建设工作,基本都是搭其他工作的“顺风车”,更谈不上对象精准、内容贴切、教育生动和效果良好。
三、积极探索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廉洁文化建设是必须长期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要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切实担负起廉洁文化建设政治责任,把廉洁文化建设纳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总体布局进行谋划部署,建立健全廉洁文化建设统筹协调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和路径,把思路举措谋划得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
坚持互融互通,丰富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新时代廉洁文化的重要源泉。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必须推动中华传统廉洁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和传承红色文化廉洁基因,丰富发展廉洁文化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营造以文化人、以文润德、以文养廉的浓郁氛围,使清风正气得到弘扬、崇德尚廉蔚然成风。一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筑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廉洁自古以来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倡导的鲜明价值取向,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五千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就要从百川汇流、源远流长的历史文脉中汲取养分,让历史说话,让文物“活起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廉洁基因。二是以红色革命文化铸魂。回顾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矢志不移,接续奋斗,经受一次次挫折而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坚定的理想信念造就了红色文化,红色文化资源也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厚滋养。新时代新征程,要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革命文化淬炼公而忘私、甘于奉献的高尚品格,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三是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赋能。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要引导党员干部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熏陶中涵养廉洁正气,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践行为民务实清廉的优良作风,营造群众喜闻乐见的反腐倡廉浓厚氛围,培育为政清廉、秉公用权的行动自觉。要深入开展廉洁文化进机关、进村居、进学校、进医院、进企业、进家庭等活动,将廉洁要求融入各行各业,充分发挥廉洁文化的教育指引作用。
坚持立体传播,提升廉洁文化建设质效。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要创新方式方法、丰富平台载体,统筹线上与线下、传统阵地与新兴媒体,形成全方位、立体化传播矩阵。一是运用好新媒体、新技术。加强传播体系建设,持续抓好主流媒体引领,主动适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充分运用新媒体开展廉洁文化传播,提升廉洁文化传播的精准度和覆盖面,不断增强廉洁文化的传播力、感染力、吸引力。创新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采取现实与虚拟、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以虚拟场景体验、电子互动平台等手段,增强廉洁文化的亲和力与感染力。二是用好新形式、新渠道。一方面,传统阵地要守正创新,充分运用理论宣廉、专题授廉、专家讲廉、读书思廉、以案警廉、典型促廉等教育方式,构建立体多维的教育课堂,做深做实日常教育。要组织专业力量,创造一批体现廉洁主题的歌曲、小品、戏剧等群众性文化作品,提升廉洁文化的艺术感染力。另一方面,积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个性化的传播趋势,统筹用好“报、网、端、微、屏”各种渠道,推动廉洁教育与党员干部日常生活相结合,把崇清尚廉的思想内涵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有机结合起来,让廉洁文化产品既“出新”更“走心”。三是积极拓展新阵地、新平台。坚持在公共文化服务整体规划中统筹廉洁文化阵地建设,充分利用党员教育培训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共文化机构等平台载体,结合地方特色,凸显历史底蕴,强调多元互动,更好发挥教化功能,释放廉洁文化基地综合阵地效应,让廉洁文化真正“动”起来、“活”起来。充分发挥文化馆、图书馆、纪念馆等作用,因地制宜地规划建设一批廉洁文化场所和景观,积极探索搭建参与性强、受众面广的廉洁文化共享平台。
坚持系统思维,完善廉洁文化建设机制。廉洁文化建设面广量大,要坚持系统思维、体系观念,不断完善工作机制。一是构建全方位传播机制。要完善社会动员、全员参与的体制机制,让廉洁文化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到媒体传播、精神文化产品生产、人们日常工作生活、政策法规制定和社会管理之中。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廉洁文化创建活动,使廉洁文化融入社区文化,覆盖到社会各个角落。要充分激发廉洁文化在正民风、齐民心、聚民力等方面的正能量,将廉洁文化纳入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和乡村文化建设部署,持续推进移风易俗。二是构建全周期教育机制。区分不同层级、不同领域、不同群体,在全面覆盖的基础上突出特色,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分类别强化党员干部廉洁教育,区分“关键少数”、年轻干部、重点岗位等不同层级,增强廉洁文化教育的针对性。推动“关键少数”带头守廉,将廉洁教育作为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重要内容,向同级监督对象制发履责提醒单、廉情抄告单及廉洁自律提示卡,引导“关键少数”发挥“头雁效应”,带头将廉洁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醒年轻干部自觉践廉,开展年轻干部定制化廉洁教育,用好“违纪违法年轻干部忏悔录”等系列廉洁教育形式,帮助他们扣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引导重点岗位干部崇廉尚洁,围绕执法司法、审批服务、资源交易等重点领域和重点岗位,分类梳理典型案例,常态化开展廉洁文化教育。三是构建全链条组织机制。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契机,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建立廉洁文化建设统筹协调机制,由纪检监察机关组织推动,组织部门把廉洁从政教育作为干部教育培训重要内容,宣传文化部门加大宣传阐释力度,统筹廉洁文化精品创作,形成工作合力。对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组织保障机制进行深入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确保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有组织、有秩序、有步骤地推进。
责任编辑:刘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