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以过硬发展成果彰显经济大市勇挑大梁的责任担当
作者: 吴新明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让我们倍受鼓舞、倍感振奋、倍添干劲。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主题鲜明,论述精辟、内涵丰富,对江苏工作给予肯定,进一步明确了江苏作为第二经济大省落实好挑大梁责任的四个着力点,为我们做好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南通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切关怀、殷切期望,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南通考察,点赞南通“好通”、沧桑巨变、生活幸福,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又指出南通“左右逢源”、潜力很大,要用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作为万亿之城、经济大市,南通将始终以忠诚感恩之心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一体学习、一体贯彻、一体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全国两会和江苏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加快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为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一、坚定信心、勇挑大梁,
坚决扛起经济大市的责任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对经济大省挑大梁的要求一以贯之,再次明确“圆满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经济大省要挑大梁”,希望江苏“落实好挑大梁的责任,努力取得新的更大成绩”。经济大省挑大梁离不开经济大市的支撑带动,南通将坚定扛起责任担当,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不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力争经济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全省平均增速。强化精准施策,加强经济运行调度,扎实开展“万企大走访”活动,加力落实国家和省市系列惠企政策,不断巩固和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扩大有效投资,抢抓国家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政策机遇,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政策资金,大力推进“两重”“两新”项目储备建设,办好“好装备·南通造”供需对接等活动,2025年实施投资超1000万元工业技改项目1000个。激发消费潜力,落实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提质升级“四大商圈、两大集群”,积极发展首发经济、银发经济等,加快打造“江海有情、南通有请”文旅品牌,推动促消费政策红利转化为消费动力。稳定外贸外资,创新发展服务贸易等新业态,深化“跨境电商+产业带+市场采购+海外仓”融合发展,办好跨国公司总部对接系列活动,鼓励外商企业股权并购和利润再投,切实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二、创新引领、制造强市,
加快打造面向科技前沿的现代工业名城
从2024年全国两会强调“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到2025年全国两会要求江苏“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国之大者”。南通将牢牢把握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这个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坚决守牢实体经济根基,坚定不移走创新引领、项目支撑、集群发展的制造强市之路,加快打造面向科技前沿的现代工业名城,更好服务江苏打造“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突出科创赋能,以建设更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为抓手,更好发挥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南通分中心、哈尔滨工程大学长三角高等研究院等平台作用,加快推动东南大学南通校区规划建设,加大科技招商力度,抓好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确保2025年新引进科创项目1800个,净增高新技术企业700家,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家。强化项目支撑,开展“招商引资质效提升年”活动,组织项目竞赛,全力推动金鹰产业园二期等3个百亿级项目尽早开工,中石油蓝海新材料等5个百亿级项目尽快投产,58个省重大项目序时推进,确保每年新开工总投资超5亿元工业项目200个以上,竣工达产200个以上。做强产业集群,巩固产业倍增三年行动成效,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新一轮“智改数转网联”三年行动,壮大商业航天、低空经济、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积极布局生物制造、深远海装备、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力争三年内培育3个超3000亿产业集群。
三、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持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经济体量大,向前发展就需要更大的推动力”,要求江苏“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南通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是站在改革开放前沿、因改革开放而兴的城市,将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决策部署的落实,为中国式现代化南通新实践注入强劲动能。突出经济领域改革系统集成,持续完善招商引资质效提升年、营商环境提升年、机关作风建设提升年“三个年”活动推进机制,健全产业倍增、城市更新、债务管理“三个三年”行动体系,优化招商引资季度分析会、项目建设季度观摩会、科技创新双月例会、企业上市月度联席会等经济工作“四项机制”,打好经济大市勇挑大梁的“组合拳”。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抓好民主法治、文化、民生、生态文明等改革,以各领域深化改革促进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整体进步。放大民营经济大市优势,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迭代升级营商环境提优举措,加快打造“万事好通”营商服务品牌,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学习借鉴先进发达地区制度型开放成果,优化提升开发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塑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四、跨江融合、向海发展,
更好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要支点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江苏“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走在前”,特别强调“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发展战略中主动作为、协同联动”。作为习近平总书记点赞勉励的城市,南通将继续抢抓多重国家战略叠加机遇,放大南通“好通”“左右逢源”优势,全方位融入苏南,深层次对接上海,大力度向海发展,加快建设“北上海”“新苏南”。聚力共建长江口产业创新绿色发展协同区,推动协同区建设方案尽早获批,积极谋划新一轮过江通道布局,推动重点产业跨江联动发展,共建一批特色产业园区,着力打造长三角新质生产力承载地、制度创新试验田、融合发展先行区、双向开放新枢纽。聚力打造全省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把沿海作为南通迈向“下一个万亿”的最大增量,优化海洋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做强东南大学南通海洋高等研究院等平台,加力推进总投资超2000亿元的在建和拟建涉海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着力构建以海洋装备、先进材料、新型能源三大地标性产业为引领的“322X”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力争2025年涉海产业规模突破1万亿元。
五、以人为本、民生优先,
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经济大省发展得快一些,理应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积极探索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要求江苏“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范”。作为习近平总书记点赞“生活幸福”的城市,南通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用心用情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高水平充分就业,扎实开展新一轮富民增收行动,持续放大基础教育、长期照护险、“1+N”普惠托育全国影响力,加快建设全龄友好城市。着力建设文化强市,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筹推进“好人之城”“慈善之城”建设,持续擦亮“童声里的中国”品牌,巩固全域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成效。深化美丽南通建设,持续抓好长江大保护,更高标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确保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省领先。统筹乡村全面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全域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快壮大县域经济,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共同繁荣。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抓紧抓牢安全生产、信访维稳、债务管理等工作,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六、党建引领、干字当头,
着力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大省挑大梁,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南通将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发展全过程各领域,持续浓厚“七虎竞南通、十强逐江海”竞相发展氛围,加快汇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铸牢政治忠诚,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巡学旁听等制度,在深学细悟中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夯实基层基础,统筹抓好各领域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着力锻造坚强战斗堡垒。锤炼过硬作风,认真贯彻“四敢”重要要求,深入开展“机关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坚决守牢廉洁底线,牢固树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鲜明导向,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勇挑重担、开拓进取,干字当头、干出精彩。
责任编辑:梁曙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