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射阳县:致力以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探新路

作者: 中共射阳县委员会

盐城市射阳县:致力以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探新路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指出,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县域一头连着中央和省市,一头直通基层、直连老百姓,既是改革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改革探索的“最先一公里”。盐城市射阳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部署要求,坚持干字当头、增强信心、奋发有为,全力答好发展新质生产力必答题,用心勾勒全面深化改革新画卷,为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贡献更多力量。

一、实施产业体系提质行动,

在增强发展后劲上实现更大突破

坚持新质生产力与新型工业化“双轮驱动”,推动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三线并进”,构建具有射阳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是围绕存量抓产业升级。向“新”发力,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强化“产业集群+专业园区”发展模式,加快打造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及装备等特色产业基地。向“高”攀登,推动纺织服装、粮油果蔬等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向“海”图强,持续深耕海洋渔业、海工装备等重点领域,一体推进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和风电装备产业母港建设,抢占“蓝色经济”制高点。向“前”而行,前瞻性布局低空经济、前沿新材料等未来产业,搭平台、建体系、拓场景、育生态,加快形成集聚效应。二是围绕增量抓项目攻坚。扎实开展“项目攻坚年”活动,紧盯“两重”“两新”重点投向领域,积极推进产业链协同招商、应用场景招商和产业基金招商,充分发挥驻点招商联络处、离岸创新基地和异地商会整体效能,持续放大绿电绿证、产业配套、岸线码头等比较优势,以项目招引激活经济发展新动能。健全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机制,压茬推进京奕绿能、蓝水海工等列省市重大项目,加快转化为投资量、实物量、工作量。三是围绕质量抓要素融合。常态化组织产业链供应链专题对接,定期更新发布产业配套、技术需求、场景应用清单,推动更多本土企业融入跨国公司全球供应链体系。加快数实深度融合,积极推进“机器人+智能制造”“标准化+技术创新”,打造一批省级示范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放大风电装备检测认证、LED芯片测试分选等公共服务平台“耦合效应”,大力发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产品认证等生产性服务业,让“新服务”更好地支撑“新制造”。

二、实施改革开放提升行动,

在开拓发展空间上取得更大成果

坚定不移地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充分释放内需潜力,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一是释放改革综合效能。聚焦发展所需抓改革,抓好零碳园区、海洋经济、园区经济等一批牵引性改革,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突破带动改革整体推进、全面见效。聚焦试点先行抓改革,持续抓好改革试点承接推进,在政务服务标准化、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紧密型县域数字化医共体建设等领域获得更多支持性政策,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案例。聚焦痛点难点抓改革,在城市更新和完整社区建设、新就业形态平台企业用工等方面科学制定方案,精心组织实施,推出更多改革味浓、获得感强的改革措施。二是打造对外开放高地。主动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持续扩大制度型开放,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高效运行境外招商联络处,积极招引世界500强、跨国公司,鼓励支持县内企业加速“出海”,创成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全面拓展对外开放通道,策应“水运江苏”建设,加快实施5万吨级航道、通用码头工程,探索开辟跨区域低空物流航线,打造海空陆统筹、高效联动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三是塑造一流营商环境。紧扣企业、个人两个全生命周期,全面推行“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次办好”服务模式,加快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向“高效办成一类事”转变,不断擦亮“阳光办”品牌。更加注重市场主体微观感受,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权益保护等方面,推出有温度、见力度的政策举措,确保营商环境指数保持在全省前列。

三、实施科技创新赋能行动,

在优化发展质态上迈出更大步伐

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一体推进策源与转化、配套与成链、承载与服务。一是培育具有竞争力的创新主体。实施“龙头培强、规上提质、规下培育”三大工程,推动精准孵育、梯次成长,加快培育一批技术密集、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二是打造具有承载力的创新平台。聚焦“风光氢储碳海农”等重点方向,发挥南京、苏州等离岸创新基地作用,深化与长三角、京津冀、大湾区等科创资源富集地区对接,支持链主企业与重大科创平台组建创新联合体,让更多创新成果在射阳落地转化。三是涵养具有吸引力的创新生态。优化升级人才引进、成果转化、企业孵化等政策“工具箱”,建立“前沿技术—应用场景—产业转化”发展路径,推动供需两端良性互动。积极布局技术研发联合体和中试验证基地,探索“投贷联动”“企业创新积分贷”等新型科技金融产品,引导更多耐心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构建“从0到1,到10,再到100”的科创生态链。

四、实施绿色低碳引领行动,

在激活发展动能上展现更大作为

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协调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不断壮大绿色生产力。一是厚植绿色优势。高标准推进零碳产业园建设,探索“绿电+新型电力系统”“绿电+氢能”“光伏+渔业”等多种路径,提速建设绿电直供、新型储能、能碳管理平台等牵引性项目,加快绿色工厂创建、绿色场景示范、绿色技术转化应用,构建“零碳工业+循环农业+林业碳汇”双碳综合示范体系,全力打造零碳综合能源基地、零碳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和零碳应用示范基地。二是彰显绿色价值。顺应文旅消费升级趋势,丰富“+赛事”“+演艺”“+碳汇”等衍生业态,做深做精研学游、入境游等产品路线,推动日月岛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泊心·黄沙港”争创国家4A级景区,使“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转化为“金山银山”。三是筑牢绿色家底。坚决扛起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生态保护责任,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工业、生活、农业“三源”同治,一体实施城区污水提质增效工程和农村生态河道建设,标本兼治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确保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全省前列,国省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五、实施城乡融合发展行动,

在提升发展内涵上取得更大进展

一体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城市和乡村互补互促、共同繁荣。一是展现滨海城市新魅力。积极推进首发经济,规划建设望鹤里片区,提升丰富趣伏里、朝阳智慧街区功能业态,设计更多线上线下融合、多业态融合新场景,吸引更多首店首品落户,推动消费迭代升级。积极布局康养地产,持续增加“好房子”供给,满足群众多元化、品质化住房需求。实施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加快基础设施安全运行“一网统管”,推动城市治理更加精细化、智慧化。二是激发鱼米之乡新活力。坚持向大海要土地,高标准建设现代海洋渔业产业园,持续深耕海洋捕捞、海洋种苗、海(淡)水养殖等优势领域,建成“风光渔”一体化海洋牧场和海上移动加工船,形成育苗繁育、工厂化养殖、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全产业链,筑牢“蓝色大粮仓”。精心做好“土特产”文章,实施“飨射阳鲜”区域公用品牌培育计划,因地制宜发展果蔬蒜菌、畜禽蛋奶等特色农业,打造长三角绿色优质农副产品基地。三是引领现代文明新风尚。充分挖掘射阳河文化脉络、海洋文明内涵、张謇现代化探索印迹,提档升级华中工委纪念馆、新潮红色文化传承馆等红色阵地,创新发展杂技、盐雕、草编等非遗文化,用城市记忆丰润城市品质。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健全完善“15分钟公共文化圈”,让城市“高颜值”“好气质”内外兼修。

六、实施民生福祉增进行动,

在共享发展成果上谋求更大成效

始终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办好群众可感可及的身边实事,不断擦亮民生幸福底色。一是拓宽富民增收路径。突出就业优先导向,紧盯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精准开展就业帮扶行动,常态化组织“人才赶集”、“直播带岗”等活动,有效发挥公共投资和重大项目带动就业作用,帮助更多群众有更好更稳定的收入。统筹做好社会救助、公益慈善等工作,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二是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深入实施“县中振兴”计划,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持续擦亮“健康射阳”品牌,加快建设紧密型数字化县域医共体,全面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积极发展城市“嵌入式”、农村“互助式”养老,健全完善生育支持、普惠托育等服务保障,用心守护“朝夕美好”。三是夯实社会稳定根基。提升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实战效能,推动与便民服务全面衔接、有机融合。深化平安射阳、法治射阳建设,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深化电动自行车、城镇燃气、危化品、高层建筑消防等“一件事”全链条治理,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责任编辑:梁曙霞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