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推进国资国企改革贡献国信力量

作者: 翟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全面深化改革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有机结合起来,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更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把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全局,进行了系统部署。江苏省国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信集团”或“集团”)作为江苏唯一一家省级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将领会好、贯彻好、落实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把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江苏国资国企改革的“国信力量”,为建设现代化的一流企业提供坚实支撑。

一、国资国企改革的新部署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是国资国企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要求以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在构建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优化调整国有资本布局结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专门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作出新的部署和要求。作为江苏省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政策设计的重要载体,国信集团要牢牢把握改革的政治原则、正确方向和重点任务。

切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办好中国的事情,做好经济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全面从严治党。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越是形势复杂、任务艰巨,越是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对国有企业而言,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为遵循,全面准确贯彻落实“两个一以贯之”,切实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进一步完善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机制,引领广大党员干部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切实扛起国有企业使命任务。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与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深刻领会国企在新征程上深化改革的方位、前行的节奏和工作的重点,准确把握好全会提出的14个方面系统部署,特别是涉及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以及能源、金融这两大国信集团主业的行业工作部署,进一步聚焦集团主责主业,提升企业增加值、功能价值、经济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和增加值占比、品牌价值等,持续面向市场塑造自身竞争优势,切实增强核心功能和提高核心竞争力,更好发挥国有企业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和安全支撑等作用,努力打造高水平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

切实提升改革质量和效能。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是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也是增强国有经济服务国家战略能力、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必然要求。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成果转化应用;聚焦能源技术领域科技创新,强化碳资产管理,引领传统能源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能源,更好统筹天然气板块一体化发展;着力加强金融领域风险防范,以更好服务金融“五篇大文章”为抓手,加快金融企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对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支撑能力;聚焦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深化改革,打造以公司章程为根本的科学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以深化“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为核心,不断提高集团精细化管理水平。

二、国资国企改革的“国信答卷”

国信集团是2001年8月经江苏省政府批准组建的大型国有独资企业集团,以能源、金融和新兴产业投资为主业,是江苏最大的综合能源集团、重要的金融投资运营平台以及新兴产业投资平台。集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论述,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为抓手,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扎实推动集团各项改革实现突破、取得成效。

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加快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一是将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全面完成“党建入章”工作,全面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和党组织书记、董事长“一肩挑”。集团总部及重要子企业均建立并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总部层面制定党委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重要子企业全面落实党组织前置研究讨论程序。二是全面加强董事会建设。实现集团总部董事会三大专门委员会常态化、规范化运作,建立向董事会报告决议执行情况的常态化机制。实现集团子企业董事会应建尽建和“外大于内”,并在重要子企业全面落实六项董事会职权。三是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管控模式。集团基本形成“集团总部—二级平台公司—三级子公司”的三级管控体系,集团总部以股权关系为纽带对二级子公司进行管控,二级子公司作为专业管理平台统筹运营业务,三级子公司突出专业化经营管理。按照“能放尽放、应放全放”的原则,对不同功能定位、行业领域、发展阶段的子企业,实行差异化的分类授权放权。

坚持聚焦主责主业,大力推进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一是强化能源产业控制作用。以能源“一张网”为基础,建立了涵盖“风、光、水、火、气”多元能源供应体系,在建和拟建重大能源项目18个,列入2024年省级重大项目11个,在建和拟建电力装机超1000万千瓦、天然气管道超1000公里,合计投资总额超1000亿元,预计到“十四五”末,集团控股装机超3000万千瓦,运营天然气管道超1000公里,购、销、输、储、用一体化的天然气产业链体系初见雏形,能源综合能力大大增强。二是做强做优做大金融主业。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功能,拓展形成以战略持股和控股经营相结合的综合金融产业体系,成为江苏银行、华泰证券、紫金保险、利安人寿等江苏主要省级金融企业的第一大股东,同时控股经营江苏信托和财务公司等金融企业。集团近年来累计出资超100亿元,支持省属主要金融企业补充资本、整合股权、发展壮大。此外,集团金融综合优势不断凸显。2018年以来,通过江苏信托、财务公司、担保公司等累计为全省实体经济和地方建设提供融资支持超3950亿元。三是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业务。集团主导发起并联合管理四只产业基金,总规模近百亿元。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集团还积极参与了徐工有限公司混改、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等省重大战略性投资,引导和带动优质资本助力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坚持突出科技创新,持续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一是高起点打造集团创新发展体系。专门设立集团科技创新中心以及国信研究院,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创新合作。持续加大创新投入,推动建立创新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将科研经费作为专项资金列入集团预算,将科技创新类技改项目单独列入集团年度投资计划。二是大力实施能源科技创新项目。围绕新型储能、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深度调峰和延寿改造等,加强技术攻关和示范应用。建成投产全球首个煤电耦合熔盐储热、全球首台66万千瓦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成功实施抽水蓄能纯进口机组转轮首次国产化改造,开工建设全国储能容量最大、转换效率最高的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努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前瞻前沿技术,为推进江苏能源科技自立自强勇挑大梁。三是推动国有企业“智改数转”。集团能源企业加快推进机组设备数字化改造和企业管理信息化升级,金融企业加强对核心业务系统及交易平台的风险监测与优化升级,集团逐步建成以ERP、MIS和OA三大系统为支撑的集团管控数字化平台,着力构建完善统一的数据治理、数字化运维、网络安全等三大体系。

坚持风险管理,全面提升集团安全发展水平。一是聚焦生产风险防控。完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和监督体系,全面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不断提升集团安全生产基础管理能力、科技强安水平。二是聚焦金融风险管控。指导集团所属金融企业编制全面风险管理手册,逐步开展金融企业资产风险评价工作,建立健全集团金融板块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近年来,集团控股金融企业始终保持稳健发展态势,没有发生一起风险事件。三是聚焦投资风险管控。完善投资管理制度体系,对投资项目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和分类监管,有效提高投资决策科学性、规范性。四是聚焦债务风险管控,建立子企业负债管控制度,确保集团合并资产负债率控制在预警线以下。五是聚焦法律风险管控,持续完善并有效执行“三项法律审核”和“重大事项双重法律审核”机制,确保集团三项法律内部审核率达100%。

三、深化提升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举措

根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重点发展方向是着力当好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着力当好要素对接平台,着力赋能被投企业高质量发展。国信集团作为省属企业排头兵,将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契机,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再接再厉,接续奋斗,努力开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一是坚持“四个注重选拔、四个坚决不用”选人用人导向,实施国有企业领导人队伍建设和能力素质提升工程。二是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积极探索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三是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探索建立集团机关纪委统筹、集团各监督部门协同联动的监督工作机制和监督体系。四是加强宣传思想建设,定期组织召开集团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强化党支部评星定级管理,凝聚发展强大合力。

推动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和市场化经营机制制度化长效化。一是动态优化党委前置研究清单,进一步规范“三重一大”事项决策程序,持续提升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水平。二是全面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新型经营责任制,深化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改革。三是持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推动激励约束机制更加有效。四是全面开展法治建设提升行动,加强金融、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管理,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

持续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一是加快集团支撑性能源建设,着力开发清洁能源和储能项目。二是加快构建天然气全产业链布局,组建国信天然气管理平台公司,为集团天然气基础设施顺利运营提供支撑。三是与重点煤炭企业积极拓展联营合作路径,进一步加强全省煤炭供应保障能力。四是进一步发挥集团资源禀赋优势,深化产融结合、融融协同,引导集团控股金融机构为全省实体经济以及集团能源主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五是深入研究江苏省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围绕集团能源主业和上下游关联行业,深入挖掘相关细分领域的投资机会。

持续完善科技创新机制。一是推进建立集团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库与集团科技项目评级机制,强化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二是构建研究院深度参与的集团科技创新体系,督导集团所属企业明确年度科技创新工作目标,开展科技创新1+X体系建设。三是指导国信研究院开展集团能源发展规划、集团“双碳”战略实施方案等重大课题研究,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四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有针对性地解决集团能源科技创新中的关键问题、难点问题。五是学习借鉴行业标杆,加强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推动数字化赋能平台建设。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第53期省管干部进修班学员,江苏省国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责任编辑:梁曙霞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