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

编者按:

2025 年 2 月 5 日,新春第一个工作日,江苏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建设推进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制造强国、对外开放的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一体推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为在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提供坚实支撑。本刊特别聚焦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主题,刊发学员学习文章。

更大力度加强海外市场布局

胡命文

2023 年 7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赋予江苏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的重大任务,这是贯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江苏对外开放的工作主线,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中具有牵引性的重点工作之一。江苏省委、省政府制订了行动方案,建立工作机制,紧抓调度推进,推动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2025 年 2 月 5 日,江苏省委、省政府以新春第一会的形式对全省“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建设进行一体部署推进,其中围绕“一枢纽”建设专门强调要更大力度布局海外市场。作为经济大省、开放大省,江苏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入全球,海外市场是江苏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当前要更大力度做好布局和深耕文章,推动市场、产品、业态模式等结构持续优化和高标准经贸规则有效对接,进一步增强外贸综合竞争力,拓展国际合作空间,塑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一、江苏开拓海外市场取得积极成效

外贸进出口是反映海外市场开拓成效的最直观指标。近年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江苏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外开放的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着力夯实贸易高质量发展政策支撑体系,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深入拓展“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全省进出口顶住压力挑战,保持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2024 年实现货物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 7% ,规模连续 22 年居全国第二位,服务贸易进出口保持两位数增长,贸易大省地位持续巩固。

市场布局更趋多元化。一方面,对传统市场(指欧盟、英国、美国、日本和中国香港)出口总体保持平稳,2019—2024 年五年(下同)累计增长 11.3% 。

另一方面,对新兴市场(指除了传统市场以外的其他所有市场)出口实现快速增长,五年累计增幅达60.7% ,占全省出口的比重提升了 9.2 个百分点。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签证出口货值始终居全国首位,东盟跃居江苏第一大贸易伙伴。随着经贸合作“朋友圈”的扩大,外贸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

民营企业份额持续提升。全省参与国际贸易的民营企业数量超过 8 万家,2023 年首次超过外资企业成为江苏第一大出口主体,2024 年出口比重首次过半。凭借在创新、活力、全球布局等方面的优势,不少民营企业在高科技领域实现了出口飞跃,并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升级,增强了外贸发展的内生动力,民企的外贸“顶梁柱”作用不断强化。

贸易新动能加快壮大。充分发挥产业链完整、创新能力强等优势,江苏“新三样”、船舶等高端制造业产品出口规模保持全国首位,成为外贸增长新引擎,2024 年全省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 105.9% ;船舶出口增长 59% ,出口规模突破千亿,占全国比重超过 1/3 ;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省比重分别达到 68.7% 和 33.2% 。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占服务贸易比重达 46.1% ,高出全国平均值 7.6个百分点。

新业态新模式提速发展。江苏制定实施三年行动计划,举全省之力发展跨境电商,在全国首批次实现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设区市全覆盖,2024 年跨境电商平台进出口同比增长 20.1% 。江苏“市采通”平台累计出口超 800 亿元,服务企业超 3 万家。全省保税维修进出口值超过百亿元,苏州在全国首批获准全域开展“两头在外”保税维修业务。

载体平台支撑作用明显。深化贸易和产业融合,全省有79 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发展水平位居前列,成为特色产业集聚创新的重要载体。累计获批建设国家级服务贸易载体17 个,数量为全国最多。宿迁保税物流中心(B 型)2025 年获批设立,至此,江苏实现各类保税功能载体设区市全覆盖。从最新发布的全国综合保税区绩效评估结果看,江苏入选全国、东部A 类排名的数量均为第一。

二、新形势下加强海外市场布局的总体思路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基于比较优势的国际分工格局和国际贸易秩序正在被打破,世界经济增长的不平衡性、不确定性加大,同时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步伐加快,布局海外市场既面临不少挑战,也蕴含着“弯道超车”的重要机遇。2024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 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都围绕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了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积极发展服务贸易、绿色贸易、数字贸易,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等部署,为江苏更大力度布局海外市场提供了重要遵循。要准确把握新形势、新要求,明确工作思路导向,以系统思维做好海外市场的布局深耕。

突出国别市场的优化布局。传统市场具有规模大、增长平稳、需求层次较高等特点,是江苏企业长期深耕的重点区域,要力求保持规模稳定。与此同时,在“东升西降”“南升北降”的大势下,以东盟、中亚、非洲、拉美等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已成为近年来江苏外需的重要来源地,也是未来最具增长潜力的地区。要协同用好政策、资金、展会、信用保险等资源,更大力度支持企业开辟新兴市场,重构外贸“朋友圈”,推动贸易伙伴多元化。进一步深化与日韩、东盟等国家和地区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拉紧贸易纽带。落实扩大单边开放、自主开放要求,搭建各类合作平台,拓展与最不发达国家的经贸往来,服务全国开放大局。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shi20250411.pd原版全文

突出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发展的协同布局。升级货物贸易、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数字贸易是贸易强国的三大支柱。近年来全球货物贸易增长乏力,服务贸易和服务业合作深入发展,成为引领国际贸易增长的新引擎。2024 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增长18.2% ,显著高于同期货物贸易 7.1% 的增速。要把握数字技术崛起、数字化转型加速的重要契机,以数字技术重塑贸易生态,大力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在线医疗、远程教育等数字服务业态,提升服务贸易、数字贸易比重,推动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融合发展,为贸易稳增长、调结构打开新空间。

突出产品“走出去”与产业“走出去”的联动布局。产品“走出去”应聚力破除“低价低质”的印象,围绕技术迭代、品牌培育、减碳降碳等方向持续发力,支持技术含量高、产业链带动强的优势产品出口,不断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产业“走出去”要积极回应近年来对外投资步伐加快的现实需求,发挥境外园区等载体作用,支持企业稳妥有序地开展跨境产业链合作,提升国际化本土化经营水平,带动中间品出口,增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实现从产品单一布局,到产品、产业联动布局转换。

突出国际高标准规则的对接布局。规则是国际贸易的基础。近年来世界经济区域化进程加快,以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DEPA(《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为代表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签署实施,相关规则既涵盖关税减免、投资便利化等传统领域,也在向劳工标准、知识产权保护、政府采购、竞争中立等“边境后”领域扩展,具有议题新、标准高、强制性等特点。江苏对外开放走在前列,必然也更早更多遇到这类“门槛”制约,只有主动对标高标准规则做好先行探索,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的相通相容,才能取得对应市场的“入门券”,打开新的国际合作空间,更好扛起为全国发展探路的职责使命。

三、抓实落细海外市场布局的着力点

布局海外市场不会一蹴而就,更不能一劳永逸。要在把握思路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找准工作的着力点、突破口,以久久为功的定力推动落细落实,为促进贸易高质量发展、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打下坚实基础。

全力支持企业出海拓市场。“千封邮件不如一次见面”,展会仍然是当前企业开拓订单的主渠道。要持续推进“江苏优品行全球”“苏新服务·智惠全球”系列行动,优化贸易促进计划、出口信用保险绩效考核目标,加大对东盟、中亚、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政策倾斜力度,支持企业借助展会平台加力开拓新兴市场,努力争取更多全球市场份额。打响江苏出口商品展览会(日本·大阪)、江苏国际服务贸易展览会(马来西亚)等自办展会品牌。继续支持江苏“市采通”平台发展,拓展省外境外合作,服务中小微企业合规高效出口。支持打造江苏与中亚、非洲等地的合作平台,拓展与相关地区的经贸联系。适应贸易伙伴变化,加强海外仓建设布局。

加力培育做强外贸特色优势。统筹政策资源,发挥全产业链优势,扩大新能源汽车、船舶海工、风电装备、工程机械等出口规模,支持“专精特新”产品拓展出口,实现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壮大外贸新增长点,塑造新领域、新赛道的竞争优势。把握绿色低碳转型趋势,主动靠前应对 CBAM(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 , 也被称为碳边境税或碳关税)等绿色贸易壁垒,完善专项支持政策举措,健全认证认可核查等服务生态,开展绿色贸易专题培训,引导企业完善绿色供应链条,打造绿色智造体系,推动出口绿色低碳转型。用好苏州全域保税维修试点政策,进一步做大保税维修规模,积极争取更多企业需求迫切的产品列入保税维修产品目录。把握离岸贸易印花税优惠政策落地苏州自由贸易片区契机,借鉴上海等地经验做法,推动离岸贸易加快发展。

推进数字贸易发展和贸易数字化转型。协同联动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制定出台加快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发展的若干措施,完善政策联动支撑体系。培育壮大数字贸易载体主体,完善“单一窗口”数字贸易版块结售汇白名单等公共服务功能,做好重点领域公共服务平台梯度培育。以载体产业对接会等形式促进上下游、多领域对接合作,提升产业集群优势。支持南京、苏州等有条件地区发展来数加工、离岸数据加工、大模型训练等新业态,打造大数据、云计算、动漫游戏等新增长点。高标准完成跨境电商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实施“跨境电商 + 产业带”提质行动,办好全年千场培训、对接等跨境电商赋能活动,引导推动贸易全链条数字化转型发展。

健全完善走出去综合服务体系。针对企业在出海信息咨询、供应链管理等方面需求,搭建用好江苏企业跨国投资研讨会等平台,发挥“走出去”先行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企业间横向沟通借鉴,推动企业合理有序地跨境布局。针对集聚发展、共享资源的需求,着力推动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等境外园区提档升级,优化省级境外园区建设布局,帮助企业与园区双方加强对接,促进提升产业聚集水平和发展能级,打造企业布局海外的强支点。针对金融保险支持、安全保障等方面需求,进一步提升“全程相伴”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服务效能,为对外投资企业提供全流程服务,发挥境外人身意外伤害险、企业海外投资保险作用,协同推进境外安保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筑牢“走出去”风险防范底线。

深化制度型开放先行探索。聚焦应对绿色贸易等领域高标准规则,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平台作用,加快重点行业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双碳”服务公共平台建设,完善绿电绿证等新型要素供给,探索打造绿色发展示范区。聚焦便利资金、数据等要素跨境流动,推进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推动中新数字贸易合作试点跨境数据流动、商业和贸易便利化等五项先行先试内容落地,出台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数据出境负面清单。聚焦营造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良好环境,推进通关、税务、外汇等监管创新,强化跨部门(单位)系统对接和数据共享,完善包容审慎、便利化监管模式,健全物流、金融、会展、人才等“生态圈”,助推跨境电商、离岸贸易、保税维修等新业态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第 9 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江苏省商务厅综合处副处长)

责任编辑:梁曙霞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shi20250411.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