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的系统性特质

作者: 成长春 何婷

现代化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也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初步建构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描绘了明确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方向,勾勒了清晰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壮丽蓝图,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

2023年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们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仍然突出,经济社会发展中矛盾错综复杂,必须从系统观念出发加以谋划和解决,全面协调推动各领域工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持系统观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进程中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以系统观念准确认识和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等重大问题,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是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问题的科学答案,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中国式现代化体现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现代化代表着人类文明的整体进步趋势与发展方向,它以科技革命为先导,以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等为核心,涵盖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心理、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变革,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这一立足于中国现实国情和发展阶段作出的理论创新,既强调了中国式现代化由谁领导、走什么道路的根本问题,也说明了中国式现代化是整个世界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更凸显了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现代”元素和“中国”元素,打破“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体现出“现代化不是单选题”的清晰战略判断。

1.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呈现“普遍性”

从人类文明的现代化历史进程来看,世界不同国家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实现方式与呈现图景都具有共性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历史的长镜头来看,中国发展是属于全人类进步的伟大事业。”可见,中国式现代化不是固步自封的现代化,而是世界现代化之中国化的表现,具有世界现代化的共性,遵循世界现代化的普遍规律。

首先,经济现代化在现代化全局中居于基础性地位。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纵观世界现代化发展史,一切现代化的中心任务都是发展生产力。没有经济上的快速发展,就不可能有现代化国家的物质基础,其他领域的现代化也会缺乏支撑。经济现代化既是国家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也是整个现代化的重要动力源。因此,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都注重经济的发展,大力推动工业化和市场化,以此实现经济现代化。

其次,法治现代化是一切国家和民族走向现代化的重要引擎。世界上绝大多数现代化国家走上了市场经济的道路,市场经济本质是法治经济。因此,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法治现代化。法治现代化表征着法律在现代社会的存在状态和变革过程,其实质是伴随着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从古典法治向现代法治的转变。近代以来,世界上许多现代化国家通过建立起稳定的法律和制度,为实现现代化提供重要制度保障。

最后,社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体现。社会现代化主要体现在居民生活水平、受教育程度、医疗卫生状况、城市化水平、社会法治程度等反映社会文明和人民富裕程度等各个方面。各国致力于通过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教育普及化、社会慈善与社会福利等方式促进社会现代化建设。

中国式现代化遵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具有现代化的特征,属于现代化的范畴,而不是别的什么化。中国式现代化以胸怀天下的世界眼光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是符合世界现代化大趋势、全球发展大格局和中国进步大方向的现代化。

2.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呈现“特殊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符合本国实际,具有本国特色。”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具有世界性意义,但不同国家实现现代化过程的具体方式和道路会依据基本国情、历史命运和文化传统的不同而有所区别,这也进一步验证了“现代化道路并没有固定模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能削足适履”。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在遵循世界各国现代化一般规律的同时,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彰显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第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道路上不能让一个人掉队的初心使命,根本区别于西方为少数人谋利益的现代化。

第二,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政治立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第三,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致力于实现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相协调,摒弃了西方以物质财富增长作为现代化衡量标准的“资本逻辑”,注重“人本逻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第四,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聚焦生产、生活、生态深度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

第五,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人民谋幸福、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和平性特征。

这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这既是理论概括,也是实践要求,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探索,使得社会主义现代化特征成为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再是理论推演基础上的粗线条的“空想”,彻底打破了资本主义现代化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垄断,充分体现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推进世界现代化实践和促进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有机统一。

二、中国式现代化体现整体性和具体性的辩证统一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认为“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贯穿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主线是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中国式现代化的根基在人民、主体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是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具体性表现在涵盖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和道路选择,强调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全面综合、各领域相协调、系统优化的现代化,即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要“独善其身”,还要“兼济天下”,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1.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属性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呈现“整体性”

恩格斯曾深刻指出:“我们的目的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制度将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充分的自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创并奋力推进的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奋斗、共享成果的现代化,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现代化。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体。离开了人民的牺牲、奋斗、探索、创造,中国式现代化就是“空中楼阁”;放弃了中国式现代化,就脱离了党的宗旨和人民的期盼。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灵魂,人民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

坚守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立场,就要最大限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现代化,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守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立场,就要牢固树立人民群众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的主体地位,依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伟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只有始终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凝聚起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力量。

坚守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立场,就要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由人民共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果,激励人民更加自觉地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2.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涵盖九个方面,呈现“具体性”

中国式现代化“九个方面”的具体性本质要求紧密联系、内在贯通,既明确了现代化的领导力量,又明确了现代化的崇高目标;既涵括了现代化的物质维度,又指出了现代化的精神诉求;既立足中国,又关照全人类,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特点和价值追求,构成了一个系统完备、科学严密的有机整体。

一是领导力量与道路选择的辩证统一。“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领导力量和显著政治优势,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政治保障和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本质要求,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地位和执政优势的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

领导力量决定道路方向。现代化作为人类未竟的事业,执政党的性质直接决定了现代化的性质和发展路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具有社会主义属性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成功破解了发展中国家实现社会主义和推进现代化进程的双重难题,证明了人类现代化道路的多元选择性与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真理性。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才能确保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走通走对,走稳走好,“确保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集聚起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

二是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辩证统一。“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凸显了中国式现代化全面的、系统的、协调的立体式全方位目标,表明了中国式现代化是统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系统内部各要素和功能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彰显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愿景。

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将实现高质量发展作为重点突破的关键环节。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中国式现代化须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重点突破的关键环节。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将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作为重点突破的关键环节。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须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重点突破的关键环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重点突破的关键环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