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里的特色代表联络站
作者: 胡国强 叶剑 李雨曈
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是做好代表工作的关键所在。2024年5月23日,全省人大代表工作座谈会在建德召开,部署推进人大代表工作,在新征程新起点上推动代表工作高质量发展。
近日,本刊记者深入金华市浦江县,见证特色代表联络站以实际成效为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聚智汇力。
“智汇教育”代表联络站:民主“大课堂”
“您是怎样成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参加会议的时候您固定坐在一个位置吗?”浦江县郑宅镇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兴奋地围着祝响响,左一言,右一语。对于他们而言,全国人大代表就在身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可及可感。
2024年1月,浦江县人大常委会打造的“智汇教育”人大代表联络站成为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的前沿阵地。
将镜头对准这个充满“朝气”的代表联络站,设置在门口的“校园信箱”尤为亮眼。“我发现早上校门口的地上有很多食品包装袋。”“建议在校门口设置一个垃圾桶。”……在模拟的民主体验活动中,学生通过“投递”建议的方式,全过程参与校园的民主决策、管理和监督。一条条来自“红领巾”的建议,饱含着孩子对学校的热爱、巧思和责任心。
教育领域特色代表联络站为学生打开民主实践窗口,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校园事务讨论、政策意见征集等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感受民主参与过程,启蒙民主意识。
走进站内,一本本由学生亲手绘制的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画册整齐摆在桌上,他们用卡通人物生动展示了自己如何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零距离”接触。
通过参与联络站相关活动,学生亲身感受民主带来的公平、公正与有序,深刻理解民主的价值与意义,为成为具有民主素养的公民奠定基础。
“在开学的第一天,我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带上了我的出席证,还带上了选举的专用笔,让孩子们直观感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金华市浦江县郑宅镇中心小学教师祝响响结合自身履职故事,为学生带来了意义非凡的“开学第一课”,将看似遥远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悄悄地“播种”在学生们心中。
从2024年开始,浦江县“智汇教育”人大代表联络站打破固定区域的限制,以五级人大代表“混搭”履职的形式,集合教育系统内人大代表的专业优势和力量,推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打响“学在浦江”品牌。
来自浦江县教育系统的五级人大代表,每人联系1所学校、5名老师、10个家庭,围绕1个教育类项目,广泛收集群众愿望和诉求,并每月集中进站开展活动。在面对面调研、点对点反馈、一对一督促中,大家助力破解教育领域的专业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特殊的代表联络站曾帮助两位事实孤儿“脱离苦海”。借助“一府一委两院”进站的活动,祝响响联同市县两级检察院,千里奔波,解决了两位事实孤儿的户籍问题,让他们能享受当地民政部门的补助,上学问题最终得以解决。
今年,祝响响代表将关于事实孤儿问题的建议带到了全国两会。她建议,法检两院立足法律监督职责定位,充分发挥未成年人检察一体履职、综合履职优势,让更多的事实孤儿被看见、被救助,让更多的事实孤儿成长无忧。
“向新育人”代表联络站链动产教融合
“作为烹饪专业的学生,我们不能仅仅把自己当作烧饭的,我们是浦江传统文化的使者。”“护理专业的工作不是简单洗洗擦擦,我们要心情愉悦地服务‘一老一小’。”……这是来自各行各业的人大代表们正在为高一入学的学生作职业规划的缩影。
“推动人才培养动态适配新质生产力,这是‘向新育人’的内涵,也是我们这个特色代表联络站的功能定位。”金华市人大代表、浦江县职业技术学校党委书记李卫平介绍道。在他看来,找准人大助推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和结合点,是打造专而精的特色人大代表联络站的关键。
走进校园内,一条完整且专业的塑胶生产线映入眼帘,从原材料的收集到最后塑胶制品的压延成型,学生们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分工明确,有条不紊地完成着。
学校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简易“小工厂”。
“来自一线的人大代表们都是各自领域佼佼者,他们的参与,对于学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都有很好的推动作用。”由此,一条由人大代表所在企业提供设备、指派技工指导学生操作的塑胶生产线在浦江职业技术学校“应运而生”。
“向新育人”代表联络站汇聚了来自职业院校、行业企业、教育行政部门等多方面代表的专业智慧,为职业教育的提质培优提供了全面而深入的智力支撑。
据悉,企业的生产流水线进了学校,孩子们从高一阶段的试岗,高二时期跟岗,再到高三的顶岗实习,拥有一技之长,继而更好适应企业的技术需求。
联络站为职业教育各利益相关方搭建了直接、便捷的沟通平台。学校、代表所在企业、学生广泛的沟通机制打破了信息壁垒,促进各方协同合作,从而形成职业教育发展的强大合力。
截至目前,联络站已收集到代表关于推进校企合作、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服务地方能力等方面的意见建议42条,助力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合理、高效对接,更好地服务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让“专业代表”发挥“专业优势”
2024年5月,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陈金彪在全省人大代表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统筹考量代表的专业优势、行业特点,推广实施专业、行业、产业、功能等灵活编组,积极推进跨区域、跨层级的混合编组,把代表小组建在重要领域和关键条线。”
在浙江,根据代表专业优势灵活编组,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在基层已成燎原之势。
湖州市吴兴区人大打造童装、美妆、物装、新青年城市等8个特色站点,以“主题特色站点+专业代表团组”赋能代表履职。新昌县人大建立茶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打造“联络站+协会+产业创新综合体”模式,聚合茶产业链上80余名各级人大代表力量。
反观浦江县这两个教育领域的特色代表联络站,与综合类联络站相比,精准锚定教育议题是它们最鲜明的特点之一。
“智汇教育”代表联络站内的教育专家、一线教师、教育管理者等,通过敏锐洞察教育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在推动教育政策优化、提升教育质量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尤为关键的是,它在学生群体中播撒民主种子、启蒙民主意识、培养民主能力、塑造民主价值观,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培育未来人才。
“向新育人”代表联络站则体现的是孩子成长的另一方面。职业院校加强与站内来自各行业一线代表之间联系,及时了解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企业将生产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入课程内容,院校教师则根据教学规律和学生特点进行整理和编排,为即将进入社会的孩子们用心“耕耘”,在育人育才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在重要领域和关键条线上,让代表立足专业特长,把执行代表职务与做好本职工作有机融合起来,拓宽了代表助力中心工作的路径。
正如浦江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先柏所说,“特色代表联络站充分发挥了代表专业作用,解决教育领域的一些问题,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延伸到幼儿园、小学、中学,给学生心中埋下民主的‘种子’。”
据悉,浦江县完善“1+15+T+N”代表联络站(点)体系,高标准建设县人大代表联络总站,迭代提升15个乡镇(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将代表联络站(点)覆盖到所有乡镇(街道)、村(社区)。同时,在各村、市场、企业、园区等人流密集场所建立“有事找代表”联系点247个,五级代表全员上墙“亮码”,群众通过扫码即可反映问题,搭建了全天候全方位民意表达平台。
浦江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郑文红表示,“下步将进一步建强诸如‘智汇教育’‘向新育人’特色人大代表联络站(点),以站为中心、点为延伸、专为特色,扎实推进履职阵地建设,让代表工作更具活力、更有实效。”
相关链接
“校长请我喝杯茶”,这杯茶喝了十多年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开拓民主办学载体,十多年来坚持举办“校长请我喝杯茶”活动,以“喝杯茶”为媒介,深化民主办学理念,创建师生对话平台,鼓励师生参与学校管理。该项目现已成为具有影响力的民主办学品牌活动。
在杭科院,每一期“喝杯茶”都是一次高职院校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大课堂。
“喝杯茶”在主题设置上积极回应师生关切。对喝茶话题进行公开征集,从身边小事到学校要事皆可入题,话题不设限,直面影响师生工作与学业的症结,及时纾解急难愁盼。
“喝杯茶”在参与对象上体现师生主体地位。由校领导发出邀约,师生均可平等参与,以茶为友,群策群力,营造轻松愉悦的对话环境,鼓励师生畅所欲言,民主渠道“贴民意”。
师生参与学校治理,问题如何反馈,意见如何决策,过程如何监督?在活动发展中形成了“师生参与—协商研讨—落地实践—师生督办”的闭环机制,通过建设“社会育人共同体”,政行校企与校内师生代表广泛参与,集思广益想点子、出主意,既要讲症结,也要“开药方”。在学校重要决策出台前,通过活动及时征求师生意见,充分发挥好“喝杯茶”的晴雨表作用。
此外,“喝杯茶”在解难答疑上体现师生监督的重要性。活动师生参与调研与问题落实,做好“督导
员”“质检员”,把师生满不满意作为“喝杯茶”解决问题的评价标准。同时,强化活动执行力,制订活动年度计划,做好活动策划与活动记录,填写意见反馈单,校领导亲自交办,由相关责任部门统筹落实。
聚焦师生,让民主载体“接地气”,服务师生,以民主协商“解难题”。“喝杯茶”以一杯香茗汇聚师生参与校园治理力量。据统计,自活动开办以来,直接参与“校长请我喝杯茶”的学生达579人,间接惠及学生超万人,通过活动推动127项“民生实事”落地见效。
践行校园中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师生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杭科院在一杯茶中传递民主办学的温度。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