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项“首创”,助推科创高质量发展

作者: 李希 毛康文

两项“首创”,助推科创高质量发展0

今年的衢州市人代会上,新增了一项议程:听取和审议《衢州市科技创新工作报告》。这是衢州市首次听取和审议科技创新工作报告,是该市推动科创高质量发展的一项创新举措。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强有力的科技创新需要法治之力保驾护航。今年3月1日,衢州市还正式施行了一件创制性法规:《衢州市科创平台高质量发展条例》。该条例是全国首部科创平台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地方立法,将以法治手段进一步推动建平台、聚人才,助力衢州全面转型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新模式。

在这两项“首创”的加持下,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正慢慢转化为衢州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小切口”首创立法护航科创平台建设

近年来,衢州狠抓“五链”融合和四省边际人才科创桥头堡建设,持续推进关键技术攻关、高层次人才引进、科技企业培育、科技成果转化等工作,新质生产力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显现。其间,衢州市深入推进省级试点的科技及体制“双创新”改革,成功建设浙大衢州“两院”、电子科大长三角研究院、衢州复旦研究院等一批高能级科创平台。

然而,科创平台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科技、经济、人才、金融、教育、财政等诸多领域,发展中面临一系列的堵点痛点问题。

为此,市人大常委会以科创平台高质量发展为切入点,采用“小切口”立法方式,将《衢州市科创平台高质量发展条例》列为2024年立法计划一类项目。

“在《衢州市科创平台高质量发展条例》中,吸纳了一批衢州市科创平台建设方面的成功做法,使条文更具衢州特色。比如,提炼了‘一产业一研究院’‘一县一研究院’的布局架构,以及市县统筹、合作共享的成功经验等。”衢州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法工委主任张群英介绍。

2024年12月18日,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衢州市科创平台高质量发展条例》正式颁布,于2025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共六章36条,着力在科技成果转化、加强服务保障等方面作出规定。比如,针对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科研人员动力不足、市场对接不畅等堵点问题,条例作了系统性、创新性、可操作性的制度设计,规定了赋权改革、项目横向经费、成果转化奖励、中试验证等相关内容,将更好地推动形成全市上下狠抓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

条例还通过聚焦衢州特色优势产业,明确要精准布局科创平台建设,完善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企业孵化与产业升级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首创科技创新工作报告制

就在《衢州市科创平台高质量发展条例》颁布的前一天,衢州市人大常委会作出了《关于建立科技创新工作报告制度的决定》,将科技创新工作增列为市、县两级“一府一委两院”向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的规定内容,以接受人大监督。

衢州市委也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报告制度,专题听取市人大常委会相关工作汇报,并向各县(市、区)委、市级机关各单位党组织转发实施方案,要求各部门凝聚合力,全市一盘棋一条心构筑人才科创发展的“强支撑”。

科技创新工作报告制度是衢州市人大监督工作的一项创新举措,监督范围覆盖市、县两级,监督领域涉及教育科技人才,监督手段可采取调查研究、专项报告、视察检查、专题询问、特定问题调查等方式,是一项全方位、立体式、复合型的监督模式。

2025年1月,衢州市八届人大五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科技创新工作报告,推动科技创新工作报告制度迈出关键一步。

衢州市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院长任其龙说:“科技创新工作报告制度对全市全年科创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让我们对衢州的科创环境有了更深的了解,让社会各界更重视科创工作。”

“这是我作为人大代表第一次审议科技创新工作报告,里面涵盖的监督内容很多,还有专门章节介绍司法服务科技创新工作的相关情况。”在今年衢州市两会的“代表通道”集中采访活动上,衢州市人大代表、常山县传媒集团副台长郑徐丽也谈及了该报告。

代表们的关注和热议外,新华社《高管信息》期刊、人民日报全国党媒平台、《浙江日报》、中国新闻网、中国报道、今日头条等媒体也对该报告相继进行了报道。

“我们将坚持系统观念,不断完善科技创新工作报告制度闭环工作机制,促进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和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衢州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延伸阅读

代表助力,翻开科创“新篇章”

近年来,衢州市创新能级持续提升:跻身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榜第58位;连续两年跻身全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50强;2024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13.6%,全省第一;首获全省科技创新最高荣誉——浙江“科技创新鼎”。

这一系列亮眼成绩的背后,离不开衢州市人大和各级人大代表的助力推动。

衢州市人大常委会连续4年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人才科创工作情况报告,并就打造四省边际人才科创桥头堡、科技进步、知识产权保护、科技及体制“双创新”改革试点等工作开展审议监督,累计提出意见建议31条。

通过监督推动,衢州市突破了一系列产业发展“卡脖子”关键技术。目前,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已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200多名,获批国家级项目26项,申请发明专利110余项。

其间,衢州市各级人大代表也积极为人才科创事业建言献策,累计提出相关议案建议30多件,多次视察高校建设发展、高层次人才引育等情况,推动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整体搬迁、一产业一研究院建设等项目落地。同时,代表们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开展“双岗建功”,为衢州产业转型升级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