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大履职装上“智能大脑

作者: 郑乾君 乌浩杰

近日,“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海量民情民意数据分析感知解决方案”成功入选2024年度浙江省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优秀应用典型案例,这一成果标志着宁波市人大在探索人工智能与人大工作深度融合方面迈出坚实步伐,为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开辟了新路径。

以算法模型为支撑,夯实人大智能化底座

在人工智能浪潮奔涌的当下,率先布局人工智能与人大工作融合赛道。“我们以‘算力、算法'为双引擎,搭建起从数据采集到成果转化的全链条智能体系。"办公厅有关同志介绍,通过整合文本分类、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前沿技术,迭代升级人大智能支撑中心,夯实了“浙里甬人大"综合数智应用智能支撑底座。

走进“浙里甬人大”民情民意智能感知中心的“数字中枢”,可见其纵横贯通的创新架构:横向联通“民生e点通”“民呼我为"等12个部门民生平台,纵向串联省市县三级人大系统,实现标签定制、数据标注、模型训练的一体化管理。

在算力保障方面,依托宁波市人工智能超算中心算力资源,申请配置了4P国产化算力,私有化部署算法模型,并面向全市各级人大开放使用,为数智融合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为人大履职装上“智能大脑0

2024年9月4日,开展民生实事项目“集中征集月”暨“市民监督周”活动。

在模型构建领域,以自然语言处理、通义千问-72B大语言模型为基础,引入DeepSeek-671B分析能力,建立科学算法模型和校验规则,不断充实人大立法、监督、决定和代表工作等相关核心业务的算法库、知识库、模型库、组件库,建设了民意感知、专项分析、成效评价、代表画像等4个人大领域专业模型,形成集约共享的算法模型支撑能力和数据自主分析能力,为人大履职装上“智能大脑”。

以数据治理为抓手,强化民意智能化处理

人工智能的引入,有效突破了民意收集的时空限制,形式更加灵活多样,通过数据共享机制归集人大、政府及有关部门各领域民情民意数据,经数据清洗、标签化,形成标准民情民意数据库,为人大工作提供全方位、广覆盖的民意数据支撑。

在全量化归集民意方面,持续强化代表联络站作用,大力推广代表码、活动码应用,畅通“线上 + 线下”多途径收集渠道,2024年收集代表群众意见达15.2万条。同时,积极贯通省市县三级人大系统,拓展“人大源"数据收集范畴,成功归集市人代会和常委会会议审议意见、代表议案建议、旁听公民意见建议、座谈调研发言等高质量数据8万余条。此外,依托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数据共享机制,对接基层治理“四平台”、“民呼我为"和“民生e点通"等主要民意表达平台,累计归集民情民意数据650余万条,实现民意收集的广覆盖与深层次。

数据质量是决策依据的生命线。在标准化清洗数据环节,严格按照文本长度、文本格式、特殊标记去除、数据脱敏等52条规则,对归集的民情民意数据进行入库前清洗。同时结合大语言模型筛除无意义数据,规整来源、区域等基础字段,确保民意数据真实、有效、准确,为后续分析应用筑牢根基。

在精准化分类数据方面,依据人大工作机构职责、政府部门职能以及其他民意表达平台分类标准,构建起涵盖重点民生领域32方面238项的民情民意分类标准体系运用自然语言处理和大语言模型技术,对琐碎的民情民意快速分类、自动派发事件标签,统一归集形成人大民情民意数据池,极大提升了民意处理效率与精准度。

以实战实效为导向,探索人大行权履职闭环

“推动数据、算力、算法三大要素与人大核心业务的深度融合,夯实了人大工作民意基础,赋能人大工作提质增效,丰富拓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生动实践。"这是宁波市人大有关同志眼中人工智能带来的最直观的工作成效。

代表履职管理率先搭上“智能快车”。借助人工智能知识图谱,代表标签与评价体系被高效整合,每位代表的履职全景画像跃然眼前。系统结合海量民情民意,智能划定专项意见征集范围,精准输出履职提质建议,为代表议案建议的高质量提出与起草提供“智慧锦囊”。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代表履职综合指数平均达85.4分,履职成效看得见、摸得着。

民生实事项目线索征集与处置的闭环实践,更是人工智能赋能人大工作的生动缩影。2024年,宁波市人大多渠道发力,共收集民生实事项目线索61312条,经清洗剔除2012条无效数据后,59300条有效线索在自然语言处理模型和大语言模型的“加持”下,被精准归类至交通出行等12个大类,并自动派发民意热词,以标准化格式存入民情民意数据库,为后续工作筑牢坚实数据底座。

在智能分析环节,聚类算法化身“数据分拣员”,将12个大类下1.7万个热词合并为1200余个标签。系统依据线索占比、来源等条件,筛选出关键线索标签,再通过大模型分块处理,提炼主旨、归纳项目名称,最终形成47项125个重点线索方向,实现线索筛选分析“一屏览尽”,为专(工)委梳理线索提供清晰指引。在项目线索集中征集月中,家住海曙区的王阿姨通过线索征集码,反映小区健身器材老化存在安全隐患。这条语音留言经平台自动转写、智能分类后,自动流转至基层治理四平台处理。同时,健身设施维护问题被精准推送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相关领域民生实事项目线索池。

在闭环处置阶段,专项民意分析模型扛起“重任”。重点线索与民意、提出人实现精准匹配,对于入选重点线索,实时向代表群众通报进度,邀请其深度参与项目谋划与监督;未入选民意也“物尽其用”,简单诉求自动流转至基层治理四平台快速办理,复杂问题则推送至对口专(工)委,通过整合分析,转化为立法监督议题、代表议案建议线索,真正做到民意“件件有回音”。

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为人大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提供了有利契机和有效路径。下一步,将持续深化人工智能应用,进一步完善民情民意闭环处理,更好把人大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发展胜势,更好服务中心大局。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zjrd20250513.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